周总理临终前留下3个愿望,小平:一个也不答应,主席:答应一个

他,年少时在课堂上喊出“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豪言;临别好友时,他赠语“愿相会于中华腾飞世界时”。他就是被称为千古完人的周恩来总理。周总理是中共党员的杰出楷模,理想崇高,信仰坚定,他毕生奋斗的力量源泉,就是来自党和人民。提到“人民公仆”四个字,中国人第一个想到的就是毛主席,其次便是周总理了。

周总理临终前留下了3个愿望,托夫人邓颖超交代给邓小平,请他帮忙实现,小平同志为何一个都不答应呢?毛主席却说可以答应一个。

1972年,74岁的周总理被确诊为膀胱癌,并伴有头晕便血的症状;许多同志和医生,都劝他好好休息,等养好身体再工作。但当时正值特殊时期,周总理放不下心,仍坚持在工作岗位上。唯一不同的是,工作地点从国务院搬到了医院病房。若周总理有外出的工作需要,身边常有医护人员陪同,做好随时急救的准备。

周总理知道,自己总有一天会倒下,再也醒不来;而且,这一天越来越近了,所以他开始物色国务院总理的新人选。国务院总理,是中央人民政府的领头羊,是国家最高权力机关的执行机关领导人。这个职位,重要性不言而喻,一定要找个有能力、有担当的接班人才行,不然国家会全乱套的。

因此,周总理看上了邓小平同志,这位每次自己需要帮助时,总能为自己解决问题、提供帮助的好朋友、好同志。周总理将自己的想法告诉了毛主席,毛主席觉得可以。周总理便找到邓小平,传达主席与自己的想法。对此,小平同志没有推脱,而是当仁不让,表示自己愿意代替周总理,走接下来的道路。

从这以后,周总理常带着小平同志一起处理公务,带他参加各种活动和会议,面见各级干部。周总理言传身教,帮助小平同志快速成长,进入状态;用自己当了多年总理的威望,为小平同志铺路。小平同志做得很好,工作能力很强,得到毛主席和周总理的一致认可。

当周总理的身体实在撑不住,陷入昏迷时,国务院总理的工作,便十分顺利地由小平同志接手,完成无缝衔接。1976年1月8日,人民的好总理周恩来,在北京离世,享年78岁。周总理离世前,请妻子邓颖超,转告小平同志:自己死后,不要开追悼会,不要办告别仪式,火葬将骨灰洒遍祖国的大好河山。

邓小平听后眼里满是泪水,坚决不同意这三个要求,不愿意实现周总理的三个愿望。小平同志知道这是周总理的人生追求,悄悄地走,不浪费国家资源;但是周总理这样悄无声息地离去,自己不愿意,党内同志不愿意,人民群众更不会愿意!最后,这件事闹到毛主席那。

起初,毛主席也是不同意的,但在邓颖超的坚持和劝说下,还是同意了周总理生前的最后一个愿望。周总理逝世后,留下一个传统,那就是国家领导人离世后,葬礼一切从简,不可太过隆重。这只是说表面仪式简单些,实际该来的领导人都会来的。

回顾周恩来总理的一生,他真正做到了年少时,在课堂上说的那句话:“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周恩来总理的一生,都在为中国人民的幸福而奋斗。十里长街送总理,现在多少人回想起来,还会有热泪盈眶的感觉。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12

标签:周恩来   愿望   中华   临终   领导人   总理   年少时   想法   主席   同志   国家   工作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