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主席视察东北,得知贺子珍在上海没工作,问叶子龙:为何没分配

1950年2月27日,刚刚访问苏联回来的毛主席,不顾十天十夜的旅途劳顿,在周恩来的陪同下对哈尔滨进行了视察。这也是新中国成立后,毛主席第一次到地方视察。

视察完毕的当晚,为了能让毛主席好好休息,工作人员特意准备了钢丝床垫和锦缎被褥。当毛主席来到卧室后,用手按了按床,然后笑着对秘书叶子龙说:“还是换咱们那个床吧!”

毛主席、叶子龙

叶子龙连忙让警卫人员撤下钢丝床垫,换上床板,等一切准备完毕后,毛主席才满意地点了点头。正当叶子龙准备出去的时候,毛主席叫住了他:“子龙啊,你去市委同志那里打听一下,看看贺子珍在什么地方,身体怎么样?生活得如何?”

叶子龙离开后,毛主席的思绪也渐渐回到过去……

毛主席视察哈尔滨,向叶子龙打听贺子珍的情况

1949年10月新中国成立后,党的工作重心从乡村转移到城市,开始了欣欣向荣的社会主义建设。在这个历史性转变的重要时刻,1950年2月27日,刚刚从苏联回来的毛主席在周恩来的陪同下,对哈尔滨进行了视察。

这天下午2点多,毛主席等中央领导同志乘坐的专列从中苏边境的满洲里抵达哈尔滨,同行的还有从苏联访问回来的越南国家主席、政府总理胡志明。

毛主席神采奕奕地走出车厢,和在站台上等候的省市领导张策、李延禄等人亲切握手,随后下榻在南岗区颐园街1号。刚到住处,毛主席不顾路途艰辛,就连忙让工作人员将近日的《东北日报》、《松江日报》取来。

毛主席一张张翻阅报纸,紧接着听取了松江省委书记张策和哈尔滨市市长饶斌等人的汇报。在这一过程中,毛主席对城市的建设和生茶发展情况十分关心,他说:“当前城市的中心工作就是恢复和发展生产,我们进城了,就要学会建设城市、管理工业,这也是我们当前遇到的艰巨任务。”

当得知哈尔滨机车车辆修理厂是这里最大的工厂时,毛主席当即提出:“那我要去看看。”

2月27日下午3点30分,毛主席一行人来到哈尔滨机车车辆修理厂,先后参观了锻冶、机械等分厂。他每到一个地方,就会和厂里的工人亲切握手,询问他们的吃住、工资、生产等情况。

当毛主席等人来到机车分厂的时候,一位60多岁的老人一眼认出毛主席,他放下手上的工作,向毛主席奔来。毛主席见状连忙迎上去,紧紧地握住老人的手,说:“你好啊!你好啊!”

这位老人握着毛主席的手,激动得不知道说什么好,好半天才说:“毛主席好,毛主席好,您太辛苦了!”毛主席笑着说:“咱们大家都是一样的。”

后来毛主席听说哈尔滨机车车辆修理厂建于1898年,现在的生产设备有些陈旧,于是说:

“这些设备虽然有些老旧,但也是十分重要的,你们要好好利用,也要好好保护,你们要管好这个厂!今后工业发展就是靠这个做基础,越是大厂,越要管好,发挥好作用。哈尔滨是全国最早解放的大城市,这个工厂则是哈尔滨最大的工厂,你们要给全国工厂做个榜样!”

一旁的周恩来补充道:“要管理好一个工厂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你们还要培养人才,这样才能为全国机车车辆工厂树立好榜样。”

毛主席、周恩来

毛主席、周恩来视察完分厂后回到办公室楼前,那里早已聚满了刚刚下班的工人们。毛主席笑着从工人面前缓缓走过,向热烈欢呼的工人们频频挥手示意。

下午5点多,毛主席和周恩来等人来到哈尔滨当时最高的建筑——国际旅行社。哈尔滨市市长饶斌向毛主席、周恩来介绍了哈尔滨市的行政情况。当时全市共有60多万人口,其中有1万多外籍人口,俄罗斯人最多。

当饶斌介绍到哈尔滨的消费需求大于生产能力、外国货和外地产品充斥市场的时候,毛主席说:“要学会建设和管理成立,多搞些工厂。你们要下定决心把哈尔滨从消费城市改造为生产城市。”

回到住处已经是傍晚6点了,省市领导想让毛主席早点休息,但他婉拒了大家的好意,执意要来一楼会客厅听取同志们汇报工作。在听取哈尔滨市的经济建设情况汇报后,毛主席强调说:

“哈尔滨是一个很大的城市,但它现在的发展水平还不是很高,城市规模也不是很大。你们要将哈尔滨这个消费城市,改造成拥有百万人口的工业生产城市,要努力做到这一点。”

座谈会结束后,省市领导为了给毛主席、周恩来等人接风洗尘,安排了一场非常丰盛的晚宴。由于当时越南主席胡志明也在场,毛主席没有多说什么,只在其中两三个菜肴中夹菜,吃了半碗米饭,其他菜都没有动筷子。

吃完饭,胡志明等人回房间休息,此时毛主席才严肃地说:“我们国家刚刚成立,经济水平还不高,不能铺张浪费,也不能搞大鱼大肉。吃米饭和蔬菜就可以了!”

为了让毛主席能好好休息,工作人员特意为他换上钢丝床垫和锦缎被褥。然而当毛主席走进卧室,在床上按了按后,却对叶子龙说:“软床我睡不惯,还是换上咱们那个床吧!”

叶子龙连忙让警卫人员将钢丝床垫撤下,换上床板,随后又到火车上将毛主席自带的毯子和荞麦皮枕头拿回来,换下原来准备好的锦缎被褥。

当一切准备完毕后,叶子龙刚要离开,没想到却被毛主席叫住:“子龙,你去市委同志那里打听打听,看看贺子珍现在在什么地方?生活得怎么样?身体好不好?”

叶子龙说:“是,我这就去打听。”说完便离开了毛主席的房间。

贺子珍没有工作,毛主席:为何不安排?

贺子珍1909年出生在江西省永新县,1925年,她和妹妹贺怡就读于永新县的福音教堂。在一次课堂上,贺子珍带领班上的18名同学立刻课堂,去参加孙中山先生的追悼会。

贺子珍

面对老师的指责,贺子珍义正言辞地说:

“孙先生提出了振兴中华的口号,领导国民推翻满清政府,为中国的独立富强献出了毕生的精力,他是我国人民的英雄,是一位伟大的爱国英雄!现在全国上下都在悼念他,我们参加追悼会是爱国行为,爱国是没有错的!”

贺子珍的话震撼着在场的每一位同学的心,面对被退学的危险,贺子珍显得十分倔强,她宁愿没有学上也不愿意承认悼念孙中山先生是一种错误。此时的贺子珍也产生了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怀。

有一次,贺子珍和妹妹坐船的时候,发现有一个少年掉进潭里即将溺水而亡。贺子珍连忙呼喊:“船老大快救人啊,他快被淹死了!”但令人意外的是船老大当做没听到,没看到,置之不理。

贺子珍救人心切,她忘记自己不会游泳,随即跳进水中。最终贺子珍被哥哥救上岸,那个少年溺水而亡。后来哥哥告诉她:“这是船家行船时一贯恪守的一种陋习,溺水的人是水鬼在找替身,船家如果坏了水鬼的好事,是会遭到报复的,所以船家宁愿救死也不救生……”

贺子珍听后感到一阵阵心寒,她认识到在中国破除封建迷信的重要性。之后,她多次和贺怡一起上街演讲,宣传妇女解放的思想。除此之外,贺子珍还当众剪掉自己的鞭子,向大家宣传妇女缠足的坏处和剪发的好处。

毛主席、贺子珍

1927年,贺子珍参与领导永新县的农民武装暴动,并率部进入井冈山,成为井冈山的第一位女战士。不久后,贺子珍率领的部队和毛主席率领的秋收起义部队会合,在非常艰苦的条件下建立了井冈山根据地。

1928年,毛主席和朱德在视察敌情时不小心被敌人包围,贺子珍自告奋勇,双手鸣枪击退了敌军,令其不敢再追。贺子珍也因此获得了“双枪女将”的称号。

也是在这一时期,贺子珍和毛主席相爱了。5月28日,象山庵突然热闹起来,原来是毛主席和贺子珍的婚礼在这里举行。说是婚礼,其实并没有搞什么仪式,锣鼓、唢呐全都没有,只有袁文才带来的糖果、花生等吃食。

贺子珍和毛主席喜结连理,他们只在象山庵住了两天,便于6月初赶回永新西乡的塘边村,住下来帮助农民分田。

1931年11月初召开了“赣南会议”,毛主席在这场会议上受到排挤,他的苏区中央局代理书记一职名存实亡。虽然“赣南会议”结束后,毛主席当选为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主席,但他的权力并不是很大。

1932年1月中旬,毛主席因身体欠佳离岗休养,而他休养的地点则是瑞金城东25华里的东华山。此次来东华山的除了有毛主席、贺子珍外,还有警卫员吴吉清和陈昌奉。

贺子珍知道丈夫此次“休养”是有原因的,她没有多说什么,而是将房间收拾得干干净净,在一把宽椅上铺上晚上用的旧毛毯,好让丈夫能够舒适、安静地读书。

当看到丈夫读得时间长了,她就放下手中的工作,拉着丈夫到外面走动,轻声回忆往事,尽量让丈夫愉快起来。

1934年10月,随着第五次反“围剿”失败,中央红军开始长征。长征出发时,贺子珍已经第四次怀孕了,其艰辛程度可想而知。但在行军过程中,她以超常的毅力坚持着,不仅不要组织的特殊照顾,还主动承担了不少照顾伤员的工作。

在此期间,毛主席集中精力指挥红军,所以两人并不能经常呆在一起,但毛主席很关心贺子珍的安危,还派出自己的警卫员吴吉清去照顾她。也正是这艰苦的环境,增进了两人之间的感情。期间,两人还差点经历生离死别,这又是怎么一回事呢?

那是在到达贵州盘县的时候,部队突然遭到敌机的轰炸,贺子珍为了保护伤员,不顾个人安危扑到伤员身上,自己头部、身上则中弹17处。

正在开会的毛主席得知这一消息后,当即将傅连璋以及自己的担架派去协助抢救,还要求:“决不能将贺子珍留在百姓家,一是没有药品医治,二是没有安全保证,就是要死也要把她抬着走!”

第二天晚上,毛主席来到贺子珍的营宿地看望她,当看到面色苍白的妻子时,这位在敌人面前犹如猛虎的英雄流下了眼泪,他坚定地说:“我和同志们都不会把你一个人留在这里的!”

这段经历也深深地铭刻在贺子珍的记忆里,她说:

“是毛泽东救了我的命,我当时昏迷着,不知道连里曾决定把我留在老乡家里。当然,这也是连里的一片好心,但如果那时候毛泽东同意了,我就没命了。别说我伤势这么重,就算是碰到敌人,我也要没命的……”

纵观这一时期,毛主席和贺子珍风雨同舟,在战火中加深了同志、战友和夫妻情,也在两人各自的记忆中留下了终生不可磨灭的烙印。

但非常可惜的是,自从来到延安后,两人发生争吵的次数越来越多。贺子珍也于1937年远走苏联治病,从此,一对患难中的革命夫妻彼此分离,并因此给他们两人留下了难以挽回的遗憾。

贺子珍、李敏

1947年,贺子珍带着她和毛主席的女儿娇娇回国,并在组织的关怀下在哈尔滨工作。1948年,贺子珍在贺怡的鼓励下,分别用中文和俄文给毛主席写了一封信,告诉他自己在苏联过得日子,要比长征哭得多。但由于种种原因,这次毛主席并没有回信。

所以当1950年毛主席来到哈尔滨视察的时候,他才会想起贺子珍,才会向叶子龙询问贺子珍的情况。不久后,叶子龙拿着调查来的消息向毛主席汇报。

叶子龙说:“贺子珍同志不在哈尔滨,之前在沈阳,现在在上海。”听到贺子珍不在哈尔滨,毛主席还是有些失望的,毕竟他想着见对方一面。

毛主席点点头,问道:“为什么会搬去上海?是在哈尔滨或者是沈阳遇到了什么问题吗?娇娇怎么没告诉我?”叶子龙连忙摇头回答:“不是的,是因为东北太冷了,贺子珍同志的身体不是太好,这才搬去上海居住。”

毛主席继续问:“那她现在住在哪里?”叶子龙说:“据调查得知,贺子珍同志现在住在上海的交际处,陈毅同志还给她安排了警卫员和厨师。她的身体还算健康,请主席您放心吧!”

叶子龙(左二)

在询问的过程中,毛主席得知贺子珍没有工作,便问叶子龙:“为什么没有给她分配工作?”

“贺子珍同志的身体还不是很好,不能长时间工作,等她身体一恢复,我们就会安排。”叶子龙回答道。

听到叶子龙的回答,毛主席没有多说什么,只是点点头便让他离开了。

庐山上的见面,竟然是永别

1954年9月,全国人大一届一次会议召开,毛主席在开幕式上的讲话的录音,通过电波反复播放,并传遍大江南北。当时贺子珍已经有17年没有听到毛主席的声音了,因此当她猛然听到那熟悉的湖南口音的时候,她竟然激动地晕了过去。

得知贺子珍病倒的消息后,60岁的毛主席在李敏面前第一次流下眼泪。毛主席连忙托李敏给贺子珍带去一封信,劝她要听医生的话,看病吃药,不要吸那么多的烟。毛主席的来信胜过任何药物,贺子珍的病情很快得到恢复。

1958年,当李敏带着男友孔令华走进中南海丰泽园的时候,毛主席不动声色地打量着这位小伙子。毛主席越看越满意,也同意他成为自己的未来女婿。

毛主席、李敏

但毛主席并没有忘记女儿不仅仅是他一个人的,他主动和李敏说:

“你们结婚是件大事,我同意了,不过你们也要征求你妈妈的同意。如果你妈妈没有意见的话,你就和小孔去见他的父母。俗话说得好,丑媳妇也要见公婆!更何况我的娇娃一点也不丑,更要见公婆!”

此时已经搬到南昌休养的贺子珍告诉女儿:“你爸爸同意的,我就同意。”

1959年夏,庐山会议召开,这次会议的召开也给分别20多年的毛主席、贺子珍提供了千载难逢的见面的机会。

当时曾志跟着丈夫来到庐山参加会议,当她得知好友贺子珍在南昌的时候,连忙前去看望。一回到庐山,曾志就去见毛主席,并告诉他自己看望贺子珍的情况。

毛主席听后沉默了许久,然后说:“我想见见她,毕竟是十年夫妻嘛!”

7月9日,贺子珍突然接到通知,让她上庐山。贺子珍还以为是让她去庐山休养,因此没有多考虑就坐上汽车上山。抵达宾馆的时候,已经是晚上八九点钟了。

紧接着,贺子珍被工作人员领进一间屋子里,她抬头一看瞬间愣在原地,因为里面竟然坐着毛主席。毛主席见她来了,站起身笑着和她打招呼,并请她坐下。待坐下后,毛主席拿了两个杯子,倒了两杯茶,一杯放在贺子珍面前,一杯放在自己面前。

贺子珍做梦也没有想到自己竟然还能见到毛主席,她的眼泪瞬间从眼眶流出,而且像是打开闸门的水坝一样汹涌澎湃,再也管不住了。贺子珍一句话也说不出来,只是一直哭。

毛主席见她这样心里也是很不好受的,他温和地说:“好了好了,不要哭了,好不容易见面,你一直哭不说话,以后见不到了,又想说了……”

见贺子珍的情绪稳定下来,毛主席说:“你这几年过得怎么样?身体好吗?”贺子珍仔仔细细看了毛主席一会,说:“我好多了,你看上去身体不是很好。”

毛主席笑着说:“忙啊,比过去忙多了!”

紧接着,毛主席详细询问其贺子珍在苏联的情况,贺子珍一一回答。毛主席听后,叹了口气说:“你当初为什么一定要走呢?”毛主席说这句话的时候,神色凄然。

贺子珍的眼泪再次落下,她哽咽道:“都是我不好,我当时太不懂事了。”两人又聊了很多,直到一个小时后才分别。本来毛主席说第二天继续交谈的,但他却因为一些事提前下山。从此以后,两人再也没有见面……

1970年,毛主席最后一次登上庐山。在“芦林一号”,他曾对服务员说了一句意味深长的话:“贺子珍对我最好,长得也漂亮。她后来有病,老是怀疑别人要害她,但她谁都怀疑,唯独不怀疑我。”

1976年9月9日,毛主席与世长辞,全国上下瞬间笼罩在巨大的悲痛之中。毛主席的逝世,让中国人民一下子迷茫起来,好像轮船失去了舵手和方向,禾苗没有了阳光雨露。

然而令人意外的是,贺子珍却异常冷静,她叉着腰在房间里走来走去,自言自语:“主席身体不是很好吗?怎么突然就走了?”

3年后的1979年,贺子珍迎来她70岁生日。卧病在床的贺子珍想去北京,想去首都看一看。李敏和孔令华满足了老人的心愿,9月8日他们来到天安门广场上的毛主席纪念堂。

贺子珍在李敏和孔令华的陪同下,向毛主席献了花圈,上面写着:“永远继承您的革命遗志。战友贺子珍率女儿李敏、女婿孔令华敬献。”

贺子珍在这里再次见到了她的“老毛”,她很想哭,但她谨记女儿的叮嘱,不能哭。贺子珍强忍痛苦,紧紧咬着那块毛主席送给她的白色手帕,忍着不让泪水流出。

1984年4月19日,贺子珍在上海病逝。邓小平得知这一噩耗后,亲自下令:“骨灰安葬在北京八宝山第一厅,政治局委员全部送花……”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11

标签:井冈山   周恩来   庐山   哈尔滨市   苏联   工作   哈尔滨   分配   身体   同志   城市   贺子珍   叶子龙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