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医疗进入下半场 业务转型、主动合规成关键

21世纪经济报道见习记者 钟雨欣 北京报道

8月23日,京东健康发布2022年半年报,上半年实现总收入202亿元,同比增长48.3%;期内盈利2.23亿元,去年同期为亏损4.54亿元,实现扭亏为盈。零售药房自营业务在总营收中占据较高比重。

疫情发生以来,居民线上医疗需求大幅增长,互联网医疗行业快速发展。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发布的第49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21年12月,我国在线医疗用户规模达到2.98亿人,较2020年12月增长了8308万人,在线医疗用户占网民整体的28.9%。与此同时,在业务快速扩张的大背景下,如何做好业务合规,成为行业下半场必须面对的课题。

各大巨头抢滩互联网医疗 业绩亮眼

据中康CMH数据显示,上半年,医药电商B2C市场规模达到707亿元,同比增长25%;在6月份,受电商促销带动,同比增长26%。其中,处方药在电商销售额同比增长51%,增速为各细分品类最高;OTC增幅收窄,同比增长4%。

今年5月,阿里健康公布了2022财年业绩报告。截至2022年3月31日,阿里健康该财年总收入为205.8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32.6%;毛利41.1亿元,同比增长13.6%。

报告期内,阿里健康医药自营业务收入达179.1亿元,同比增长35.5%。阿里健康在财报中表示,医药自营业务快速增长的主要原因包括不断丰富自营B2C零售商品类目和SKUs;通过迭代客服产品和强化供应链能力,大幅提升用药咨询转化率和配送时效,优化客户购物体验;加速处方药业务布局,丰富处方药SKUs,加强与药企的合作,优化线上处方药购药流程,扩大处方药销售规模等。

从营收看,自营业务成为了阿里健康、京东健康的重要营收支柱。据阿里健康财报披露,截至2022年3月31日的全财年,总收入为205.8亿元,同比增长32.6%。其中,以阿里健康品牌运营的自营药房药品收入占比达到64%,处方药业务收入增长105.2%。京东健康方面,2021年全年收入306.8亿元,其中以京东大药房为主要载体的自营收入为262亿元,同比增长56.1%,占总营收比例85%以上。

与阿里健康、京东健康并称为“互联网医疗三巨头”的平安健康去年10月宣布2.0战略深化转型,试图跳出“卖药”模式,在“管理式医疗+家庭医生会员制+O20医疗健康服务网络”三大方向深耕,构建一站式平台生态。

另一边,逐渐搭建起互联网医疗版图的美团,正在加快自建大药房、布局互联网医院的脚步。2021年美团设立广东美团大药房,今年以来,美团在青岛、成都等地成立多家互联网医院,5月成立天津美团大药房。

本月,叮当快药母公司叮当健康科技集团有限公司正式通过港交所聆讯。据招股书显示,截至2021年12月31日,叮当快药已经在北京、上海、广州等14个城市共计设立了286家智慧药店。从初期与传统药店合作的“轻资产”模式转向自建药店和配送系统的“重资产”模式。

经营合规难题待解

随着近年来相关企业自营业务不断扩张,“过度依赖卖药”“既当裁判员,又当运动员”等争议涌现。监管部门对互联网医疗的管理规范趋向严格,经营合规、业务转型成为相关企业未来需要面对的重要议题。

2022年5月,国家药监局发布《药品管理法实施条例(修订草案征求意见稿)》(下称《征求意见稿》),其中拟规定“第三方平台提供者不得直接参与药品网络销售活动”,该消息一度引发医药电商行业震荡,京东健康、阿里健康等股价受挫。

据东北证券此前分析,此次政策若正式落地,对医药互联网板块(阿里健康、京东健康等)整体影响有限:目前电商自营(1P业务)均依托线下连锁药房资质开展经营。若政策严格执行,不排除电商自营通过剥离独立公司等方式,独立运营1P业务的可能性。

6月,《互联网诊疗监管细则(试行)》(下称《细则》)发布,从医疗机构、人员、业务、质量安全、责任五个方面进一步规范互联网诊疗活动,加强互联网诊疗监管。

此前,部分互联网医疗平台“先选药再开方”“AI自动生成处方”等问题被多次曝光,医疗安全问题存隐忧。对此,《细则》作出了明确规定,处方应由接诊医师本人开具,严禁使用人工智能等自动生成处方。处方药应当凭医师处方销售、调剂和使用。严禁在处方开具前,向患者提供药品。严禁以商业目的进行统方。

《细则》还规定,医师接诊前需进行实名认证,确保由本人提供诊疗服务。其他人员、人工智能软件等不得冒用、替代医师本人提供诊疗服务。各级卫生健康主管部门应当负责对在该医疗机构开展互联网诊疗的人员进行监管。

在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医政医管局针对《细则》发布的政策解读中,国家卫生健康委医院管理研究所舒婷指出,互联网诊疗走向健康发展新时代,质量与安全是医疗行业永恒的主题。互联网诊疗行业的规范自律与政府监管层面的严肃他律需要相得益彰。

同时,对于互联网医疗企业而言还面临个人信息保护合规的压力。按照《个人信息保护法》等系列法律的要求,企业必须严格按照授权内容使用所收集的信息,不得超出与收集个人信息时所声称的目的具有直接或合理关联的范围。对于直接从用户方收集的个人信息,应当遵循法定的原则和规则。

监管政策趋严,接下来如何摆脱“卖药”依赖,以多元业务筑起护城河,主动合规守好医疗安全线,成为企业探索互联网医疗领域时共同的考卷。

自2014年成立以来,阿里健康依托阿里生态,电商基因和流量优势促使其医药电商业务快速发展,在此基础上向数字医疗领域深入探索,从在线问诊、中医药服务、慢病管理、亚健康管理等方面多点突破,以满足用户除了购药之外的更多健康需求。据阿里健康2022财年年报,报告期内,医疗健康及数字化服务业务收入达人民币6.7亿元,同比增长98.9%。支付宝医疗频道年活跃用户数已超过6.9亿。

7月,阿里健康发布《2022年环境、社会及管治报告》,报告显示,该公司目前有16万名执业医师、执业药师和营养师在线执业,日均提供问诊服务30万次,服务慢病用户人数650万,同比增长119%。

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医+药”成为相关企业提高服务能力的两大核心板块,进一步拓展触达消费者的场景渠道。

近期发布的京东健康2022年半年报也显示出其正在医疗健康服务、智慧医疗及数字健康业务等领域持续发力。在医疗健康服务方面,京东健康互联网医院日均在线咨询量超过25万;截至6月30日,有超过1000家服务商家入驻京东健康服务平台。

平安健康也在本月公布了2022年半年报。据报告显示,平安健康上半年实现总收入28.3亿元,净亏损同比收窄51.6%,环比收窄35.5%。此外,平安健康过去12个月内付费用户数快速增长至超4000万,累计服务企业数达749家。截至2022年6月30日,平安健康合作医院数超3000家,其中近85%为三级医院;合作药店达20.8万家,全国覆盖率超35%,在超过150城实现1小时送药,在80座城市开通7*24小时送药服务;合作健康服务供应商超过10万家。报告期间,公司“到线、到店、到家”三到服务网络收入占比提升至63%。

更多内容请下载21财经APP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06

标签:在线   医疗   业务   处方药   阿里   平安   总收入   下半场   处方   细则   主动   关键   健康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