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积极情绪给自己“充电”

积极情绪可以恢复被耗损的自我

这也就意味着,由于奋力工作消耗大量的脑细胞、生活中芜杂的情绪、对自我的批评——这些东西所损耗的内部动能,可以用积极情绪恢复,让你保持心理健康,维护健康的躯体,进而做出正确的决策,向上生长。

不正常的心理损耗通常并不是由正当的心理活动引起,可我们又无法避免,因为这个世界、这个社会并不是以你为中心。这是一个群体社会、多民族的世界,人们有着不同的文化、思想和惯常性行为,但有一点是终归不变的,那就是——选择是“善”,还是“恶”。

关于善恶的争论甚至可以追溯到庄子、荀子、苏格拉底、柏拉图时期,他们有着不同的观点,当然,前提是他们所处的社会情况也不大相同。举个近一点的例子吧,在九十年代到刚迈入21世纪的时候,我国盛行厚黑学、狼性文化等多种对抗型价值观、思维模型,这些东西引领人在判断是非善恶时,趋向于“恶”的一面,也就是把任何人都假设为自己的“敌对势力”。

然而,随着时光的变迁,另一面又在开始宣扬了。

实际上,我个人认为,人应该总体趋向于“善”,在对待客观的、精确的事物上应该稍微有些“恶”。因为“无为”的心态不适合搞科学研究、科学宣扬,而是尽可能的让你达到一个模糊的、抽象的、舒服的境界。当然,无为不是什么都不做,而是因势利导,不强迫,不居功,不自傲。这种心态固然是好的,可在这个竞争日趋激烈的时期,人是需要动用点未开发的潜能的,有时也势必要“逆势而为”。

可当我们无法逆势而为,或者遭遇失败时呢?

这个时候,我建议你尽量屈从于“善”,保持一颗积极的心态。

首先,无论如何事情,都是可以被解决的——你要保持这样一种观念;

其次,坏的方面仅仅是一个“负向的反馈”,它既不是你失败的定论,也不是错误的象征,而是代表着你有机会修正自己,让自己重回轨道,进而创造;

还有,不好的一面中自然包含着好的一面,用好辩证法,走遍天下也不怕;

最后,我们要熟知:只要你在前进的方向里,任何的不适应、不顺心都是必要的,它们和积极的、良心的事情共同促成一种力量,驱动着你积聚能量,继续前进,直到到达终点,完成目标。

你可以在下班后喝杯茶、听听音乐,也可以陪伴自己的家人,和他们共进晚餐。可不同的是,当你因为不必要的加班而苦恼时,你完全可以告诉自己:我正在奉献,我的价值正在逐步积累,我有用武之地,这是老板提拔我的前提,这些工作按照既定步骤就可以完成,加班的时候我可以利用“搭便车”的行为,多多获取工作资源,和同事加深关系,甚至你还可以想——你能用公司的电吹空调、煮泡面,也可以拿加班时获赠的零食给你的小朋友带份礼物。

如此如此,问题好像也不算是什么问题,困难自然就仅仅是一个需要花时间去做的事情的昵称,一切由你把控,你的时间仍旧属于你,仅仅是在用处上发生了地点的迁移、消耗上的变动,这都不算什么大事。

别忘了在熬夜加班的时候看看窗外,有很多人都不清楚这城市的夜景有多美,尤其是站在写字楼上眺望的时候。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06

标签:荀子   苏格拉底   泡面   情绪   善恶   消耗   心态   事情   社会   工作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