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直隐蔽在原子中的“沪粒子”


沪生泉2018-07-24 09:23

关注

氕是由一个质子、电子构成的。为啥自由中子衰变生成的质子、电子和中微子,不能成为“氕+中微子”?又为啥在中子生命体中,质子、电子和中微子能紧密成一体?

显然,在中子生命体中,肯定有操纵质子、电子和中微子分合的粒子级生命体,我把这粒子级生命体称子为“沪粒子”。(原本想命名为“引力粒子”的,可是“引力子”已经被他用了,所以,为了区别暂以“沪粒子”为名)

这“沪粒子”有如下特征:

1,平衡温度很高,所以,在分子生命体,或原子生命体中,始终处于能量吸收大于能量释放的状态。这就是沪粒子能结合质子、电子和中微子的原因,也是人们不能察觉其辐射的原因。因此,沪粒子呈暗物质状态,即,不容易被人察觉(参见我的短文《暗物质应该要这样新释》等)。

2,主要活动在原子生命体空间层次中,并在质子生命体和中子生命体两空间边缘活动。在原子生命体的平衡温度被打破情况下,沪粒子也会飞出原子生命体,或分子生命体。

3,沪粒子引力特别大,能大量吸收周周光子生命体以下空间层次的生命体,以致使周边光子生命体因吸收不到能量而不能膨胀。(参加我的短文《“光子生命体膨胀说”不同于爱因斯坦想象中的“大统一理论”》《“光子生命体膨胀说”的提出》等)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06

标签:粒子   原子   中微子   暗物质   质子   中子   光子   引力   生命体   电子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