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青海之行

2015年9月底,公司组织我们到青海西宁述职,作为对我们这个月优秀业绩的奖赏。在公司这么多年,述职去了无数个地方,唯独西北没去过,对我们很多人来说,那是一块处女地,所以大家都很高兴。

西宁机场距离市区很近,记得打车不到五十块钱的样子,大概不到半个小时就到了。我们入住的酒店在市中心,座西朝东,出酒店大门右拐就有几家小吃店,供应一日三餐,味道大众,价格适中,在那几天,吃了好几次,非常不错。

出酒店右拐后直行过一天桥,就是西宁当地知名的售卖当地特产的地方,述职之余,我在那逛了又逛,绕了好大一个圈,大包小包的买了几样东西。

述职时如果没有集体聚餐,是我最期盼的事,那样就有大把时间。晚饭后,漫无目的的乱走一气。我最爱往当地的看上去肮脏的小巷子里边钻,闻着那些小吃店里冒出的香味,听着他们大声地说着当地听不懂的言语,夕阳下一个老头坐在门口的马扎上,嘴里喝着茶,一手抚摸着趴下地上的狗子。好一副风情画,处处透着人间烟火气。直到走累了,找一处僻静地,坐下抽根烟,找一个小馆子吃着当地也许不那么好吃的饭菜,之后才会满满的踱回酒店去。

这就是我最爱的旅行方式,如果不是集体行动或者避免同事的等待,我从不搭乘公共交通或者的士。我想用脚板结结实实的踏着当地的路,用眼捕捉每一片光影,用心品味当地的小吃,细细的去倾听当地人说的家长里短。不为其他,只因时间短暂,生命有限,很多的第一次实际上就是最后一次。想一想,我们曾经遇到过多少人?可以肯定的是我们和其中的绝大部分人已经完成了最后的会面。如何敢不珍惜?

第二天中午在楼下等了好久才登上大巴,去到本次青海行的第二站:青海湖。这当然是同事们最期待的。大巴要坐四五个小时,在车上当然少不了节目。东北的特色是二人转,天津是快板相声,北京是京戏,往西北到了陕西是秦腔,再往西到了青海新疆,当然是西北民歌。

在我很小的时候,八十年代末流行西北风。信天游、我家来自黄土高坡等歌曲风靡全国。那时候西北是啥地方根本没概念,只是知道那肯定是好地方,反正比我们那要好得多。西北民歌当然要提王洛宾,这老爷子堪称中国民歌之父,一辈子写了好多经典民歌,流传至今。中学时,特别爱看课外书,尤喜三毛。三毛和王洛宾差着好几十岁,但是并没有阻挡三毛对他的爱。那时老人家已是耄耋之年,可他的骨子里是浪漫的,所以他的歌也是浪漫的。

大巴里灌满了他的歌,音响里放的是,同事嘴里唱的也是。因此我们本次旅行绝不是“上车睡觉,下车尿尿的”的方式,因为老人家的歌,每个人一分钟都没打瞌睡。车子大部分时间都是一路向西,虽是深山高原,但是路一直都很好。窗外的景色不断变换,不变的是美。山不高,因为车子和我们已在高原之上。有的山脚虽是远远的,看上去并不高,可是山脚却飘着云。车子的两边是一片绿,偶有几朵不知名的花朵绽放期间,灿如朝霞。山上也是绿,映衬的天空蓝都似乎挂上了绿色。此时,在我的眼里,大山已不是山,只隐约见其伟岸身影,唯有绿蔓延,漫山遍野的翠绿,饱满的似乎要挤出水滴,欲把天地都染成一片碧。

到了傍晚天擦黑的时候,车子终于到了,我们入住在青海湖旁边的一个小镇,貌似叫石乃亥镇。晚上同事们都去打德州,那时我并擅此道,于是独自在镇上闲逛。我们住在镇子的最东头路南,在昏暗的路灯下往西走,大概也就三五百米就到了尽头,偶尔有几撮人在户外烧烤吃饭,说的都是普通话,明显是外地人。

第二天大家早早起来,去游览青海湖。虽是旅游季节,但是游客并不多,并没有浓厚的商业气息,处处流淌着原始的风味。湖边只有一处房舍,用来介绍青海湖历史典故和水纹信息,兼卖些许工艺品。湖边有一热气球,一家三口商量着欲搭乘升空。

走近湖边,一阵凉气升腾。那湖水碧波荡漾,一望无际,却甚为平静,只有小小波澜拍打着岸边。湖水极为清澈,湖面是深深的蓝,与长天一色,上下融合,毫不滞涩。其壮阔比海之大并不逊色,而其颜色尤胜之。三亚的海水是清澈见底的,但就像小孩子,虽有其可爱天真,却少了些许丰富内涵。本人也曾从上海的吴淞口出发搭乘游轮去东海,其波涛汹涌和海水之浑浊肮脏只能让人生厌。

不像大海环抱全球,眼前之湖镶嵌在大陆深处,以一汪之水抵抗干旱,其个性之独特、生命力之顽强足以令我们肃然起敬。几十万年前,青海湖湖面比现在要大上几倍,后来气候变化,湖面不断缩小,几乎只有鼎盛时期的三分之一大小。不过卫星图像显示,近年来,湖面有不断扩大的趋势,似乎有恢复昔日荣光的架势。

青海湖比我们民族、比我们国家的历史还要久远的多得多,但是她跟我中华民族的气质一样,可以被打倒,但是总能重新站起,再次辉煌,一方水土养一方人这句话可一点儿也不假。

青海湖还有许多神秘的传说,听小镇人讲过一个故事。据说在文化大革命刚结束的时候,镇上的一户人家牛丢了一头,怎么也找不到,全镇人都发动了就是找不到。后来当地一个老者说:“不是跑到那个山洞里去了吧?”,后来导游告诉我,那个山洞是当地人的禁忌 ,谁也不准靠近,原因是什么外人谁都不知道,秘密只有镇长才知道,而且是一任传一任,绝不外传的。

那是头母牛,马上要下牛犊子,那可是牛主人家的经济支柱呀。没办法,他只好去到冒险去山洞里看看。这一去可不得了,家里等了三天也不见牛回来,人也没了。当地人都说,人和牛估计都被山洞里的妖怪吃了,那里边肯定有妖魔鬼怪。就这样等了半个月,一个来自拉萨的电报打过来,说人和牛都好好的,他们不知道怎么就出现在了拉萨的一个山洞里。

后来人们都说那山洞通着天河,也是时光隧道,人进去不得,这次给你搞到拉萨去了,万一给你弄到美国去咋整,要是一发威弄出地球去都说不准。当地人说这个事的时候表情严肃,信誓旦旦,也不知道真假。

关于青海湖还有一个故事,那是关于活佛仓央嘉措的,这个事是有史可考的,完全真实。仓央嘉措作为六世达赖,转世灵童,贵为西藏之王,本来前途光明,可身为活佛的他却深陷世俗,追求自由和爱情,于是犯了戒。

在被康熙押解往北京途中,走到青海湖畔时,神秘的消失了。他到底去了哪里,至今还是史上一大迷案。只留下“曾虑多情损梵情,入山又恐别倾城。世间安得双全法,不负如来不负卿”这首著名的诗给我们。唯一能确定的是,仓央终于摆脱了世俗的一切束缚,他一定找到了苦苦追寻的自由。

而发生在青海湖的神秘故事有无数,这些都给此湖赋予了神秘的色彩。

到青海肯定要去盐湖,我觉得应当定义为盐城更为准备。中国是世界产盐第一大国,而青海的盐储量在我国位居前列。有人曾说,把青海的盐全部开发,可以搭建一条从地球到月球1.5立方米的通道而有余。而在我国古代,还把盐当做国家管制产品是多么的荒谬。

踏入景区,首先是一座巨大的人面雕像,巍峨壮美,像一座小山,通体洁白,全部以盐为原材制成。一条铁轨把湖水劈成两半,那湖水颜色蓝中透白,不若青海湖那般碧波万顷,只是浅浅的一湾,一眼便可见到湖底。

除了天的蓝,放眼望去,尽是白,就连导游也应景地穿了一袭白衣。跟青海湖的博大壮美不同,盐湖更加单调,严肃,就像一个不苟言笑的师长,在他面前,我们感受到的是大自然的庄严和奇幻。站在这一片白下,人显得如此的渺小,而这片白早存于天地间,似乎亘古不变,而我们不过是匆匆过客,只有幸瞥一眼,不存痕迹。


这么多年因为工作原因,去过无数地方,青海的景色之美给我留下的印象尤其深,所以特写下以上乱七八糟的文字以作纪念。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6-01

标签:青海   盐湖   青海湖   西宁   拉萨   湖面   民歌   湖水   车子   地方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