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找华州高塘塬区这些先贤的后代们

寻找高塘塬区这些先贤的后代们

图文作者:李吉超

多次去过位于高塘塬区大明镇秦岭北麓的“藴空禅院”风景区游览。在爬过藴空禅院途中,过了十八盘小道后,道旁有座“文章小庙”。

以前只是粗略看过这座小庙,没有很在意,只是知道它的存在,不过是路途的一座小庙而已。2022年初夏,和几位朋友再次去此地游览,这回才认真关注了她。这座看起来不起眼的“文章小庙”其实不简单,蕴含着一段鲜为人知的历史和文化记忆!

这座小庙座东面西,西面有一门洞,小巧玲珑。砖木结构,一砖到顶,前后檐顶,圆木横担,板材相连,坚固实用。其形状,长宽高,各4米见方,小巧别致,工艺一流。集当时岁月,关中古民宅建筑之精华于一体。自复建以来,屹立此地已有138年的岁月了!

风雨剥蚀,也难免破漏,也经历过简单的修缮。其屋脊状态,已不是当年的模样了。估计在上世纪“文化大革命”破“四旧”运动中,遭受过人为冲击。但其筋骨,仍不失当年的精致工艺水准,其气质依然潜伏着。

进得文章小庙,环顾四周,对门正面墙壁两侧,黑色字体的对联清晰仍在,对联曰:“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这是一座人们敬畏中华民族传统文字文化的“文章小庙”,过去,许多地方都普遍存在着这样的“文庙”,它瞻仰敬拜的是我国历史上的思想家、教育家——孔老夫子孔圣人!只是规模小一点罢了,但其敬畏文化的气息,溢于满堂!

正面墙壁有大花瓶之类的精美画作。今人在此放置了小供桌,上面摆放了几样物品,其寓意有待破译、商榷。

而南北两侧墙面上,则为山水风景壁画,风采依然。抬头上观,几缕阳光从屋顶破洞投射下来。而脊梁板上的文字记载,仍如初写般清晰可见,记录了当年高塘塬区一带,文人雅士集资重建、修复文章小庙的经过,现将全文摘录如下:

“旹大清光绪拾壹年二月吉日。督工人: 孙天德、赵☆成、☆☆☆、☆民贞、东映魁;经理人: 杨☆林、鄗兴有、高元贞、高文焕、赵福杰、王起元、陈志江、☆☆☆、赵继成、魏邦荣、温☆元、张建德、王俊清、蒋进都、东兴业、方树风、方大德;主持: 曹觉来;徒: 张来、养觉;孙: 吴能法、☆☆☆;协力重修。”

这段文字记载清晰地告诉我们,文章小庙重建的时间为:清光绪十一年,即公元1885年二月,已酉年。这一年的春天,高塘塬区一群文人雅士发起实施复建了,去往蕴空山禅院路途 ,这座文化小庙的辛苦奔波和无私奉献经历。

脊梁板上记载的这群高塘塬区文化老前辈,有名也有姓,他们都是高塘塬区一带热心公益文化事业的无私奉献者,值得人们追思、敬仰、怀念!

若按脊梁板姓氏分析,这群善举者,应是高塘塬区的文人雅士,而他们的后代,是否知晓其先辈门的业绩?历史应当铭记这些先贤们的业绩,其后代也应为先祖的善举自豪和骄傲。今发文,望能引起重视起来。

按名索姓,就能找到他们的后代,当然是一件幸事、喜事!不仅为文化老前辈们骄傲,更多的是传承、发扬他们的奉献精神。为今日的社会和谐,也做出更多善举。

关于寻找这些雅士后代的方向分析。

关于姓“赵”的: 今大明镇的赵家堡村,赵姓人家较多;关于姓“孙”的: 今大明镇的孙家堡村和原东阳乡,孙姓人家较多;关于“东”姓的: 原东阳乡就有很多东姓人家;关于“魏”姓的: 原东阳乡就有个著名的魏家塬,魏姓人家就很多;关于“高”姓的: 今大明镇高楼村可能有高姓人家;关于“方”姓的: 今大明镇就有一个著名的方寨村,就有不少方姓人家……这些,都是寻找其后代的方向性线索。

今天,这些姓氏的后代们,应该知道,自己的老祖宗在过去的岁月里,曾为社会的公益事业,做出过奉献!也应为之自豪和发扬光大!

华州区民间艺术研究会会员 李吉超报道

2022/5/4日采风

2022/8/28日夜23时15分于华州区草拟成文

图文来源:作者供稿

图文作者:李吉超

整理编辑:华州文史荟萃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13

标签:先贤   后代   东阳   大明   禅院   善举   雅士   脊梁   文化   文章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