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美散文」面条

面 条

作者:吴官正



我来山东一个月了,几乎每天早餐都吃一碗面条,多为汤面,好像上了瘾,看见面条眼睛就发亮。

记得十岁那年过生日,妈妈早晨为我做了一碗汤面,说吃了会长寿。面条的味道,一点儿也记不起来了,但妈妈的话言犹在耳。

1964年秋到第二年初夏,我在上海合成橡胶研究所搞毕业设计,常去市里办事,经过徐家汇时,总要吃两碗物美价廉的阳春面,那也符合我这个穷学生的“经济基础”。在酱麻汤碗里盛上滚烫的面条,缀上碧绿的点点香葱花,吃得很香。填饱肚子后,心满意足地离开。

1966年3月,我去卢沟桥耐火材料厂调研,返校途中,到路边餐馆买了一碗猪肉丁炸酱面,刚端上来就迫不及待地吞了一口,定睛一看,发现还有豆芽菜、小萝卜丝和葱姜蒜等佐料。边看边吃,觉得很对口味,又要了一碗,三下五除二,吃得光光的。以后,只要到北京城里,总要去买碗炸酱面吃。

研究生毕业后,分配到武汉工作,几乎每天早晨都吃热干面,算来18年半的时间,至少吃了五千多碗吧。在厂里工作时去食堂排队买,在科委工作时骑自行车到沿江小棚里买,当了市长也是每天早餐三两面,有人打趣地说我是“热干面”、“三两”。对热干面的钟爱,始终不减。2004年的一天,我带上两个工作人员,特地去北京的湖北餐馆买了热干面吃。吃完很惬意地一抹嘴巴,爽快离开。2007年冬回武汉,早餐都要热干面吃。

1983年春,我任武汉市长时去四川出差。在成都,早上吃的担担面,细薄均匀,咸鲜麻辣,卤汁浓香,十分可口,非常喜爱。之后到重庆,每餐都要担担面。我好奇地问,这么好吃的面,是谁发明的啊?一位像主管的服务员答道,是自贡陈包包发明的。我心想,小平同志,朱老总,刘伯承、陈毅、聂荣臻诸老帅,还有郭沫若先生可能也很喜欢吃吧!

1990年6月,我带队到香港引资,在九龙吃了云吞面,面条细长,口感滑润,爽中有筋,应该比较适合广东人的口味。

2005年去甘肃考察,早晨宾馆上了一碗正宗的牛肉拉面我先尝了一口汤,太鲜了,简直是极品!心想,天下还有这么好吃的面!仔细端详,真是“汤浓面筋辣子红”,看得入神,吃得有味。此后,我每餐都要一大碗,闷着头自顾享受,对其他菜和主食兴趣不大。想起在日本札幌吃的拉面,当时感到口味一般,也许日本朋友爱吃。

2008年秋天,我去江苏。很想尝尝当地的面条,就问:“你们这里有好吃的面吗?”在场的同志说:“昆山奥灶面号称‘华夏第一面’。据说乾隆下江南曾品尝过此面,觉得味道极佳,赐名‘奥灶’从此声名远扬。”我说:“江苏人重教育,文化素质高,什么事都能说出个道道来,到昆山来一碗奥灶面尝尝,怎么样?”那天中午,我大口大口地吃奥灶面,感觉美极了。心想,昆山吸引这么多海外客商投资,发展这么快,也许与诱人的奥灶面有关吧?

到了镇江,我张口就问:听说你们这里有锅盖面,今晚能吃上吗?”在餐桌上才知道,镇江有三怪:香醋摆不坏,肴肉不当菜,面锅里煮锅盖。我喝得香醋好,吃的肴肉也不错!但相比而言,锅盖面简直是一绝!这里来过很多名人,留下许多佳句,大概也是留恋这里的锅盖面吧?

山东的面条品种很多,德州的龙须面就很有特色。记得有一年,我在德州一连吃了五碗,可能有半斤多。这次来,想吃没吃上,感到有些遗憾。又一想,这也没什么。各地有名的面,如山西的刀削面、河南的鱼焙面、贵州的肠旺面……都还未尝过。如有可能,我想去饱饱口福。

面条是我国最常见的传统面食之一,历史悠久,源远流长。2005年,考古人员在青海省发现了距今有四千多年历史的面条。关于面条的最早文字记录是距今一千九百多年的东汉,那时称“煮饼”,魏晋时称“汤饼”,南北朝时称“引水面”……聪明的中国人,发明了多种制作工艺,调出了多种风味,吃出多种花样,演绎着丰富多彩的面条文化。

我自己会做肉丝面、酸辣面、炸酱面、卤汁面、三鲜面、凉面……但吃起来,总觉得不地道。毕竟是外行,没受过专门训练,更谈不上创新,只会享受别人的创造,自己也没作点儿贡献。

我对自己的嘴巴很不满意。它的两个主要功能,我都发挥得不怎么样。吃饭很偏食,说话方言重,同我接触过的人对此印象颇深。现在想来,乡音难改,不是过错,但有时妨碍交流,不能算优点;如今人们温饱解决了,衣食无忧了,我偏食面条,又算得了什么呢?

(2009年12月4日于济南)


选自(2019年人民文学出版社《闲来笔潭》)

编辑:张英超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27

标签:面条   大口   德州   卤汁   镇江   担担面   昆山   炸酱面   锅盖   吃得   散文   优美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