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良崮景区盛行纪念张灵甫,粟裕儿子得知后,怒致信山东军区

中国革命经历了土地革命、抗日战争时期、解放战争,三场革命的背后代表着是无数革命先烈的鲜血。

如今和平的年代正是靠着革命先辈们的英勇奉献迎来的,为此在我国各处都能看到一些缅怀先烈的纪念馆。

现在享受着和平时期的人们也常常会自发前往这些纪念馆中缅怀先烈,纪念他们用生命做出的奉献。

但在良崮战役遗址上,粟裕之子粟戎生曾写信给山东省军区司令,斥责良崮战役遗址上祭奠张灵甫行为的不妥。

张灵甫是谁?为何在良崮战役遗址上祭奠张灵甫让粟裕之子如此气愤?

一切的原因还得从良崮战役和张灵甫这个人身上说起。

张灵甫,从军国民党

1903年8月20日,张灵甫在陕西省长安县东大乡东大村出生,1921年的时候张灵甫考上了长安中学,经过了一番学习,成功在1923年时考入北京大学历史系。

在北大的这段时间张灵甫与自己的第一任妻子邢凤英结婚,可后续因无力支付学费从北大中退学,退学后和当时的同学一起加入了国民二军的军官训练团。

在这个训练团中张灵甫得到于右任的赏识,经过于右任的推荐,张灵甫前往广州在广州考入了黄埔军校第四期。

经过在黄埔军校的学习,毕业后张灵甫就被安排到了国民革命军当场,通过在北伐战争时立的功劳张灵甫成功升为国民革命军第一师的团长。

在1933年的时候,张灵甫和第二任妻子吴海兰相识,两人认识了没多久,张灵甫就抛弃了自己的第一任妻子和吴海兰在四川广元拜堂成亲.

在成亲后的第二年,两人的女儿张清芳随之出生。

在后来的时间里,张灵甫就为国民党军四处作战,期间也遭遇了不少危急时刻,但都活了下来,若能这样活到战争结束,有妻子有女儿也算得上是平淡的一生。

但张灵甫和第二任妻子吴海兰后来发生的故事,成为了他人生道路上的一道转折点。

张灵甫枪杀妻子,短暂入狱

1936年,张灵甫枪杀了自己的妻子吴海兰,在枪杀过吴海兰后,张灵甫逃回到了第一任妻子邢凤英家中。

刚回到家的张灵甫,就看到自己的妻子邢凤英正抱着自己跟吴海兰生下的女儿云芳,看到这一幕,大男子主义的张灵甫也有了些许触动。

因为这些年自己对邢凤英从来都是不闻不问,但是她却一直在家中替自己照顾父亲,甚至在自己把跟其他女人生下的孩子送回来给她照顾,她也如同待自己的孩子一般.

想到这样温柔的女子被自己如此冷落,张灵甫未免心生一些愧疚之情。

但此时的张灵甫已经没有了退路,在他枪杀妻子后,张灵甫自知逃不掉就准备去南京投案。

随后张灵甫将自己要去投案的事情告诉了家里人,并把自己这些年来的积蓄都交给了家里人,随后在家中呆了数日之后,只带了几件衣服就上路去南京了。

张灵甫离家前往南京时没带钱,路上发现自己的钱不够坐车了就在路边开始卖字,凭借着自己卖出去的对联条幅赚到的盘缠抵达了南京。

到了南京后张灵甫就去军法处自首,当场被拿下关押到了老虎桥模范监狱里。

当时社会上对张灵甫杀妻一案非常气愤,妇联处对张灵甫的罪行进行讨伐,自首入狱后的张灵甫很快迎来了对他的初审,初审结果上张灵甫被判了死刑,准备择期执行。

被判了死刑的张灵甫继续被关押在狱中,但在狱中的这段时间张灵甫还染上了疾病,病痛一直折磨着他,让他还为被执行死刑就几乎要死在了狱中。

在监狱的这段时间,张灵甫不仅受着病痛的折磨还要面对自己被判死刑的情况,他已经放弃了生的希望,没有对死刑判决进行申诉。

但在张灵甫被关押到监狱后,跟监狱中的典狱长聊得很开,两人在那段时间往往是无话不谈,面对张灵甫放弃生的希望,典狱长还对张灵甫进行分析现状,鼓励其申诉,还安排了狱医治疗张灵甫的疾病。

有着典狱长对张灵甫的治疗,张灵甫奇迹般地好了起来,熬过病魔的张灵甫在活过来后又有了生的希望,他听从了典狱长的建议向军事法庭递交了申诉书。

在申诉时法庭接受了张灵甫的申辩,取消了对张灵甫的死刑,随后张灵甫在等待案件复审的时候就在狱中看书练字,若有人看上了他写的字,他就随手送了出去。

据说当年在南京夫子庙一带,有不少店铺的招牌都是出自张灵甫的手中,张灵甫这段时间在狱中除了练字就是面壁思过,关押在狱中的张灵甫也磨平了他之前心浮气躁的性子。

有朋友在给狱中的张灵甫写信以表慰问,张灵甫在回信中还自嘲道:“为杀妻室做楚囚。

虽然在狱中张灵甫能看书练字,但在这一小方空间内,总归会让张灵甫的心情变得低落,可就在这段时间,张灵甫接到了家中传来的消息,在自己来自首后没多久,邢凤英发现自己怀孕了随后并生下了一个男孩。

要说有个孩子让张灵甫想不到,但随后还有更让张灵甫想不到的事情发生了。

张灵甫在狱中没等来复审,而是等来了自己被释放的消息,张灵甫在1937年初的时候直接被释放了。

在抗日战争爆发后,政府曾对被关押的军人给予大赦,要求他们在出狱后戴罪立功,但张灵甫是在1937年初就被释放了,所以并不是在大赦中被释放。

杀妻仅被关一年,这让背后传出了不少言论,有人说是张灵甫在申诉书上辩称其妻子窃取他的军事文件,有通共的嫌疑,被他一气之下杀了,同时又看在张灵甫是自首的份上,就只关了他不到一年就放了出来。

有人还说是蒋介石看中了张灵甫的作战能力,将张灵甫放了出来,实际上,在张灵甫被抓起来的那段时间,张灵甫还并为有什么名气,张灵甫被蒋介石看中还是在抗日战争时期的事情了。

孟良崮战役,张灵甫丧命于此

总之杀妻的张灵甫仅被关在狱中一年就被释放了出来,张灵甫被释放后就加入到了国民党军队当中,此后没多久抗日战争爆发,张灵甫也就加入到了抗日战争中去,在抗日战争中张灵甫也对国民党军做出过不少贡献。

在抗日战争结束之后,张灵甫凭借自己在抗日战争时期所立的功勋已经升为了第74军将军长,可以说这时候的张灵甫在国民党军队当中已有着不小的地位。

在1946年6月的时候,张灵甫管辖的第74军改编为74师,下面有51旅、57旅、58旅共3万余人,曾任74军军长的张灵甫被改任为74师师长。

但也正是这个师长的位置夺去了张灵甫曾经在监狱中没能失去的生命,因为这个时间点刚好来到了解放战争时期。

1947年2月,国民党军队开始调整进攻战略,从最开始的全面进攻转为进攻陕北和山东两地。

山东战场上,张灵甫的74师成为国民党军队的绝对主力,在国民党军队开始进攻后解放军选择了主动后撤,几个月的时间国民党军队就占领了多个地区。

一直取得胜利的国民党军被冲昏了头脑,命令74师和25师独自进攻,放弃了与友邻兵团协同作战的方法。

1947年5月11日,张灵甫为了抢占功勋甩下了两侧的掩护部队,自己带兵孤军深入,但华东野战军转身以10万兵力对张灵甫的74师实施围剿。

张灵甫面对围剿就将部队拉上了就近的孟良崮山麓,并接到蒋介石的命令固守于此,蒋介石认为此刻正是和华东野战军决战的机会,于是派出了空军部队给在孟良崮的74师投粮投弹。

但华东野战军的司令员并为在此地于74师过多僵持,当日13时就完成了对孟良崮地区的调整部署,随后就命令部队发动总攻。

16日华东野战军第4、6、8、9纵队合力总攻,在解放军的猛烈进攻下,张灵甫的军队根本抵抗不住,整个74师迅速出现了大量伤亡,阵地也变得混乱起来。

而国民党军给张灵甫军队投放的大批粮食和子弹也被解放军所截获,虽然蒋介石又派出了军队进行援助,但在路上就被解放军的阻援部队所阻击,74师陷入了孤立无援的状态。

在13时,74师驻守孟良崮芦山上的58旅被歼灭3000余人,74师剩下的军队被迫收缩到了孟良崮、570高地和之间的凹地处,进行最后的抵抗。

在当日17时,解放军已将张灵甫的74师全部歼灭,张灵甫也被当场击毙,至此国民党军队的“五大主力”之一就此灭亡在了孟良崮上。

虽然这场战役中74师被全部歼灭,师长张灵甫也被击毙,但解放军也承受了很大的损失,许多战士在这场战斗中阵亡,也正因此后来才会在此地设立孟良崮战役纪念馆,为的就是纪念当时英勇牺牲的战士。

而当时在孟良崮战役时,粟裕正是作为华东野战军的副司令员,可以说孟良崮战役中粟裕是关系最深的人员之一。

粟裕之子致信山东军区,反应纪念地问题

粟裕之子粟戎生中将在收到原炮12师团长刘庆官的短信,随后就给山东军区写了一封信,信上反应了孟良崮战役纪念地的问题。

原来是原炮12师团长刘庆官的一位战友去了孟良崮战役纪念地,给他拍了录像看,在录像上有着长期祭奠张灵甫的场景。

刘庆官看到了这样的场景后就将情况编辑成短信发给了粟裕之子的粟戎生中将。

粟戎生看完孟良崮战役纪念地的情况后感到心中有一股逆流,我们也可以在粟戎生写的信中感受到粟戎生的心情。

现在是和平社会,张灵甫的家人和国民党方面一些人,对当年张灵甫指挥所的地方进行祭奠没有什么,因为张灵甫死在了孟良崮,他的家人来此地祭奠我们也可以理解也不会干涉。

这是粟戎生在信中首先表达了自己对这件事情的看法,表示出自己理解祭奠张灵甫行为的存在,但写在信后面的部分也指出了孟良崮战役纪念地做的不对的地方。

可以祭奠但不能将祭奠物品作为景观供人参观,这是绝对不行的!如果这么做了,我们怎么面对在孟良崮战役上牺牲的烈士,难道打张灵甫,歼灭74师打错啦?!

粟戎生的这封信表达出了对孟良崮战役上牺牲烈士的不公,孟良崮战役上牺牲了不少解放军将士,如今在解放军战士牺牲的地方存在着长期祭奠敌人的行为,确实有些不妥。

如果设置的纪念地不去弘扬已故烈士的英勇行径,反而是在宣传敌人的事迹,这样的行为确实会引起很大的争议,粟戎生也正是想到了这一点才对山东军区提出了意见。

同时粟戎生在信上也提到了张灵甫在抗日战争上的贡献,可以说在这封信上粟戎生是做到了理性对待。

面对纪念地不合适的行为没有被冲昏了头脑,而是在全方面地考虑过,并对其进行分析后才提出的不妥。

这样理性的处理办法正是我们需要学习的,对待曾经的烈士我们需要给予尊重,因为我们现在的和平生活全靠的是革命先辈们用生命所换来的。

我们应当去理性的看待每一位历史人物,不能单方面的去宣扬,这也正是粟戎生中将在信中所表现出来的。

张灵甫固然在抗日战争中有所功劳,但放在孟良崮战役纪念地这片地方进行长期祭奠是具有很大的争议性的。

纪念地缅怀的是曾经的烈士,所以我们要尊重历史,在历史面前做到全面地看待。

在和平时期的我们,最重要的就是要做到,缅怀革命烈士,永不忘记他们的贡献。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11

标签:山东   抗日战争   之子   野战军   狱中   南京   景区   军区   战役   解放军   妻子   儿子   时间   孟良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