戈尔巴乔夫:苏联解体的“罪人”?

苏联是在戈尔巴乔夫手里宣布解体的。

诸多人认为苏联的解体是戈尔巴乔夫造成的。

果真如此吗?

戈尔巴乔夫到底是不是苏联解体的罪人

给戈尔巴乔夫留下一堆烂摊子的勃列日涅夫

斯大林在二战时期启用了战时体制,自那之后又延续了多年。即使斯大林去世多年,勃列日涅夫等人也沿用这个体制。

那是一个让苏联经济停滞,苏联阶层固化的体制。

阿尔巴乔夫曾经讲过,战时体制,如同一个老年人一样,没有任何生命力,急需要注入新鲜的血液,改革势在必行,因为整个国家都在期待改革。

那么是谁耗光了斯大林留下的遗产?

勃涅日涅夫

斯大林在晚年时光里看中了只有47岁的勃列日涅夫。

对于普通人而言,47岁,年纪不小。对于政治人物而言,47岁,不老不小,刚刚好。

巧合的是勃涅日涅夫是乌克兰人,爱好社交和打猎。

勃列日涅夫在34岁担任国防工业的州委书记之时,乌克兰的第一书记是赫鲁晓夫。勃列日涅夫是赫鲁晓夫的人,他一飞冲天是有深厚的背景在支持,而不是白手起家。

有了斯大林和赫鲁晓夫的提拔,勃列日涅夫在55岁那一年担任了苏联名义上的第一元首。

熟悉赫鲁晓夫的人都知道他的性格,与他相处并不会是一件特别愉快的事情,包括勃列日涅夫在内。

有一回赫鲁晓夫与苏联的知识分子谈话时,让勃涅日涅夫直接取过来。当时的勃涅日涅夫已经算是名誉元首了,但是赫鲁晓夫对待他就像对待仆人一般。

勃列日涅夫立马拖着肥胖的身体站起来,把那幅油画抱着出现在大家面前。

勃列日涅夫心里有没有怨言呢?

当然是有的。所以联合苏联的主席团高层一起把赫鲁晓夫拉下台。

“你不尊重集体领导,学斯大林搞个人崇拜,而且脑子不够用,经常做一些错误的决定,所以我们要罢免你。”

会议上,勃列日涅夫的这番发言,其他人纷纷表示赞同。

赫鲁晓夫慌了,也无济于事了。

勃列日涅夫上位之后,把赫鲁晓夫的改革废除,再一次启动斯大林时代的战时体制。

他的执政方针就一个字,“稳”,后来人评价只有三个字,“不作为”。只要苏联能平稳运行,只要大家能团结在一起就足够了,其他不重要。

1968年捷克斯洛伐克想要脱离苏联的控制,发起了民主化运动。

勃列日涅夫很敏感,十分敏锐地看到了东欧的格局变化的征兆。

华约和苏联的军队有20万人进入布拉格,镇压了捷克斯洛伐克的“反叛”。

时也命也,捷克斯洛伐克的行为让勃列日涅夫在内的苏联高层敏锐地感觉到他们不能随意改革,一定要按照斯大林的战时体制进行高压控制,不然苏联可能就要解体。

怕什么就来什么,也就是他们的这一举动,让苏联彻底错过了经济复兴的机会,让苏联在解体的路上走得越来越远。

在苏联的官员眼里,勃列日涅夫是个老好人。勃列日涅夫从来不问责官员们的政绩,做得好与坏也不会受到奖赏与惩罚,因此这些官员们就成了一个个独立的个体,成了脱缰的野马。

这是苏联官员们的狂欢,是苏联人民的灾难。贪污、腐败、花钱买官、经济倒行……

想要成为一名警察局长,只要花5万卢布;想要做一名共和国内务部长,只要花10万卢布;想要成为区委书记,只要花20万卢布。

官员们活得越滋润越奢侈,普通人民活得就越痛苦,越贫穷。

勃列日涅夫不知道这些情况吗?他知道,可是他不想管,他也管不了。所以放任自然。

70年代之前,苏联是一个粮食出口大国,到了1973年之后,苏联成为了粮食进口大国,每年都要进口3,000万吨的粮食,才能保证人民的生活。

尽管七八十年代的苏联频频亮肌肉,但早已是外强中干。

等到戈尔巴乔夫接手的时候,苏联内部早已是千疮百孔。

苏联解体有没有外部因素?

肯定有。

了解西方政治的朋友们应该很清楚当时的西方国家在苏联解体之中所作出的巨大贡献。

但是如果没有家贼如何能引来外鬼?

《大国的崩溃.苏联解体的台前幕后》《大国悲剧.苏联解体的前因后果》,有兴趣的朋友可以闲时赏读。

命中注定的戈尔巴乔夫

戈尔巴乔夫出生在1931年3月份,在他出生的那一两年里面,苏联经历了大饥荒。

有的人是含着金汤匙出生,戈尔巴乔夫生来就好像是来受苦的。

戈尔巴乔夫家里死了4个叔伯,村里人饿死了一半,幸运的是他活了下来。

戈尔巴乔夫一家被划为富农,被放逐到西伯利亚,他们一家人活得很凄惨。爷爷被罚去砍木头,砍了五、六年。姥爷在1937年大清洗时被打成右派,坐了14年的牢。

家庭因素让戈尔巴乔夫从小就受尽邻居和小伙伴的歧视。

后来他回忆起这段时间,他觉得小伙伴和邻居就像看着敌人一样,看着他和他的家人。

这种敌对的生长环境给戈尔巴乔夫留下了严重的心理阴影,并且让他无比憎恶斯大林。

但这不耽误戈尔巴乔夫成为预备党员,他成绩优异,表现突出,考进了莫斯科大学。

进入莫斯科大学的那一天,戈尔巴乔夫穿着一条破洞裤。这在当时可不是赶时髦,而是穷困的象征。

在莫斯科大学学习的5年时间里,戈尔巴乔夫学习了西方政治学,苏联的法律和马列理论。

1955年毕业之后,阿尔巴乔夫只有24岁,从回到家乡的那一刻开始,他步入了政界。

戈尔巴乔夫有两大优点,第一他的演说能力很强,第二他有很强的组织能力。

他在担任宣传部副部长的时候,受到了赫鲁晓夫的影响。

赫鲁晓夫开第20届党代会之时,发表了一份全面否定批判斯大林的秘密报告。

这份报告究竟有多长?据在场的人回忆,赫鲁晓夫足足念了4个半小时,从晚上念到了凌晨。

这份报告内容有一些是事实,有一些是赫鲁晓夫放大了之后的夸张。

但不管怎么样,赫鲁晓夫这份报告让在场的人感到震惊。没有人讲话也没有人,咳嗽也没有人互相对视,只有几下掌声。

尽管当时的戈尔巴乔夫并没有资格参加这一次党代会,但是他读到了这一份报告。

原本就对斯大林充满恨意的戈尔巴乔夫读了这份报告之后,更加憎恶斯大林,并且认为斯大林是恶意迫害他们一家的。

1961年,戈尔巴乔夫成为了第一书记,这一年他们召开了苏开二十二大,戈尔巴乔夫投赞成票,把斯大林的遗体迁出列宁墓。

有人说,戈尔巴乔夫就是苏联的掘墓人。可又是谁给戈尔巴乔夫递的铲子?

斯大林是一代人的信仰,当斯大林的形象全面崩塌之后,苏联的政界精英的信仰也随之崩塌。

信仰一旦崩塌,就产生了逆反情绪。他们以为他们在救苏联,实际上他们在合力搞垮苏联。

不可否认斯大林有三个历史问题是无法回避的。

首先大清洗运动确实造成了至少70万人死亡,几百万人镇压。其次,1932年到1933年的大饥荒造成了上千万人死亡。最后斯大林造成了苏联在卫国战争中极大的伤亡。

大饥荒发生的背景是当时苏联想搞国防工业化,用工业的方法推进农业现代化,然后拔苗助长起到了反向效果。

斯大林的初衷是好的,但是这项政策导致农民消极生产,杀光了猪牛羊,不愿意从事农业生产。

对于消极怠工的人,斯大林给出的方法就是惩罚。这种做法带来的结果是更加消极怠工,所以农业生产停滞造成了大饥荒。

斯大林推进工业化是有效果的,当时是20世纪30年代,战争频发,如果没有提前实现大规模工业化,那么在德国入侵苏联之后,苏联根本就不可能抵挡得住德国190艘军舰,47,000门大炮,3700辆坦克,4900架飞机,550万军队的进攻。

斯大林所做的这些都是为了战争在做准备,他的初衷并不是伤害农民搞死农民,但是政策带来的结果就是如此,后遗症创伤后患无穷。

大清洗运动是为了让权力集中,确实激进而惨烈。在这一年,戈尔巴乔夫的外公受到牵连,被判了14年。

大清洗运动当中,有8万名军人遭受处罚,有的是判刑,有的是开除军籍,有的是处死。

师长级军官一共有199位,其中只有63人没有遇难,其他人全部被枪杀。

67个军长之中,只有7个人逃过一劫,其余人全部被枪杀。

16个集团军司令遇难,政治局委员,除了去世的列宁之外,其他全部被杀。

斯大林为什么要这样做?

为了让这个国家变成战时状态,让苏联从上到下对他绝对服从,创建绝对权威。

斯大林把列宁创建的共产党变成了他一个人的党,将军队变成了自己的军队,形成了绝对权威。

斯大林和列宁之间隔着100个戈尔巴乔夫。

为什么后来人会把卫国战争中巨大的伤亡算在斯大林头上?

就是因为大清洗运动中,斯大林把大量的军官人才屠杀殆尽。所以在卫国战争中,后继无人,抵抗不力。

战争和国力从来都是此消彼长的关系,斯大林如此作就是自断臂膀。

但在斯大林活着的时候,没有人敢对斯大林讲这些话,那些人都吹捧斯大林,等斯大林去世之后,赫鲁晓夫全盘否定公开批评斯大林。这种行为不能说不可取,只是确实对苏联的崩塌产生了极大的影响。

斯大林不是一个神也不是一个魔,不建议带着情绪和个人情感去评价这个人。

戈尔巴乔夫在37岁这一年结识了勃列日涅夫的心腹安德罗波夫,并得到了赏识。

从这一年开始,苏联解体的进程在加速。

戈尔巴乔夫执政之时,并不是一个贪图享受的人,他并不愿意使用特权。这种特立独行的行为和当时贪污腐败当道的主流官场格格不入,以至于他和其他官员格格不入。

当时的苏联官员拥有封建贵族般的私人特权。私人医生,私人厨师,私人百货大楼,私人学校,个人餐厅,以及数不清的仆人都是常见的。

就连著名的无产阶级作家高尔基都住在别墅里,享受40个仆人的服务。

这些人构成了特权阶层。

戈尔巴乔夫却不愿意接受这种特权行为,所以其他官员都觉得这个人不靠谱,因为他不是自己人,所以纷纷排挤他。

幸运的是由安德罗波夫保护他,给他站台。

戈尔巴乔夫经历的这一切,只能让人感慨,也许苏联的解体是命中注定。

1978年9月19号,安德罗波夫亲自举荐戈尔巴乔夫,并且让勃列日涅夫亲自到八库考察戈尔巴乔夫。

安德罗伯夫和戈尔巴乔夫之间没有什么利益勾兑,他如此做完全是认为戈尔巴乔夫可以拯救苏联的未来。

这一年11月份,戈尔巴乔夫成为了中央书记。

4年后,勃列日涅夫去世。

安德罗波夫继任,第1件事就是反腐。 首先把勃列日涅夫的女婿因为贪污受贿的罪名(没人冤枉他)送进监狱。

枪决了内务部长还有工业出口局长,处理了47名州级领导,处理了九十多名部长级干部。

安德罗波夫,坚决反腐,改善经济是有效果的,在1983年,经济有了复兴的征兆。

可是1984年2月份,安德罗波夫不幸病逝。

安德罗波夫去世之后,契尔年科接任。勃列日涅夫的女婿通过种种手段出了监狱,不过契尔年科只接手了13个月,病逝了。

然后就是戈尔巴乔夫接任,上任之后,又把勃列日涅夫的女婿送了进去。

所有人对戈尔巴乔夫都报以希望,他们认为戈尔巴乔夫会掀起一场改革拯救苏联。

1985年。

戈尔巴乔夫上任之后开始改革,提出了加速国家社会经济发展的战略方针,要大力发展重工业发展经济,确保在15年之后让国民经济翻一番。

他的步骤是全盘西化。

1988年6月份进行政治改革,打着民主多元公开和全人类价值优先的名号。

戈尔巴乔夫提拔雅可夫列夫做舆论宣传工作,他们的做法是把欧美的价值观引进苏联,把苏联的历史人物钉上耻辱柱。

从列宁到马克思,到斯大林,苏联曾经的英雄人物无一幸免,被批判,被歪曲事实,被黑化。

短短两三年,效果肉眼都能看得见。苏联的共产党员从1,900万减少到420万,这420万党员也是人心惶惶,毫无理想和抱负。

他们的信仰,他们的价值观受到了极大的冲击,那些所谓的“伤痕文学”血洗了苏联的舆论界。

1990年,戈尔巴乔夫改革政治体制通过的内容是:

实行私有制为基础的自由市场经济,实行议会制,多党制和总统制,取消苏共的领导地位,取消马列主义的指导地位,在资产阶级的基础上建立民主社会主义。并且不断给苏联军队抹黑,让苏联军队人心惶惶,无心爱国。

戈尔巴乔夫是公开把苏联送进坟墓,意识形态和政治体制已经全盘西化。

苏联军队不管事儿了,乌克兰等加盟国眼看戈尔巴乔夫都不搞社会主义了,那还在一起干什么?纷纷要求“解散”。

格鲁吉亚宣布独立,俄罗斯宣布独立,波罗的海三国宣布独立……

阿尔巴乔夫想要拉拢独立的这些国家签订联盟条约,但是这触怒了苏联的旧势力。

于是在1991年8月19号,戈尔巴乔夫被克格勃软禁在别墅里面。

苏联上层软禁戈尔巴乔夫,他们给了他两个出路。要么恢复秩序宣布进入紧急状态,要么就辞去总统一职。

他们这样做是想让戈尔巴乔夫把苏联恢复到勃列日涅夫执政的时代。

苏联军队开到莫斯科接管了电视台和电台。可是莫斯科市民追求自由和独立,他们拉着军人的手,给军人洗脑。

多年来的舆论宣传让苏联境内的军人和人民都已经不愿意再给苏共效力了。

中国古代有句话是,水能载舟,亦能覆舟,得民心者得天下。

苏联,民心尽失。

叶利钦代表俄罗斯出面接手苏联最后的遗产,1991年12月25号戈尔巴乔夫辞去总统一职,斧头镰刀齐随之降落。

苏联解体。

苏联解体后的多年后,有些人怀念起苏联,尤其是克格勃出身的普京,他看着苏联成为历史。

苏联解体那一年,普京失业,转行做出租车司机谋生。

1996年普京在莫斯科见到大权独揽却焦头烂额的叶利钦。

1999年,叶利钦对外声称:“我已经找到继承人,但不说是谁,到时候就知道了。”

1999年12月31号,普京正式当选俄罗斯总统。

普京说:“谁不怀念苏联,谁就是没有良心。”

曾经为苏联解体而狂欢的那些人越来越发现:

“那些白匪和资本家重新骑到了我们头上,工人被赶回了工厂,农民重新被带上了镣铐。”

“去东方吧,穿过那第聂伯河,翻过那乌拉尔山脉,在那遥远的西伯利亚尽头,还有一丝火焰。”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11

标签:戈尔巴乔夫   叶利钦   捷克斯洛伐克   赫鲁晓夫   斯大林   苏联   战时   罪人   军队   官员   勃列日涅夫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