蕉城:感受廊桥之美

廊桥在中国的别称有很多,因地域不同,有虹桥、彩虹桥、花桥、凉桥、蜈蚣桥、风雨桥等。中国廊桥以基础构造分类,可分为石拱廊桥、木拱廊桥、石平廊桥、木平廊桥、八字石柱廊桥、八字木柱廊桥等;以上部构造分类,可分为屋式廊桥、厅式廊桥、亭式廊桥、塔式廊桥、楼式廊桥等。

中国是廊桥的发源地,据专家考证,最早的廊桥出现在秦代,西汉时期,廊桥开始建造在成都平原上,东汉永平六年,陕西省勉县古褒城北石门溪谷阁道一侧凿刻的《开通褒斜道摩崖刻石》上写道:“桥阁六百三十二间,大桥五,为道二百五十八里”,这是有关廊桥的最早文字记载。明清时期是廊桥大量建造,创新升华、经典定型的黄金时期,遗存量较大。

梅鹤花桥。谢书秋 摄

位于虎贝文峰村的花桥,始建于宋徽宗崇宁五年间,是宁德最古老的廊桥。明万历年间,宁德县丞范节赐额赞此桥为“宁阳第一桥”,如今题额已遗失。

比起花桥这个名称,世人更喜欢称它为“沉字桥”,在这演绎过一段“老师和学生”的故事。老师是朱熹,学生即陈普。

宋淳熙年间,理学大家朱熹于古田杉洋创办学院游于石堂梅鹤时口干,饮一泉眼,诧异水中竟有墨香味,诗意大发,用墨斗和竹筏留有上联“紫阳诗谶石堂名彰千古”,匠以孩童乱涂鸦便刨,只见其字铿锵有力,已渗木中,故“沉字桥”因此得名。

一晃七十年,陈普游于此桥,见横梁有上联无下联突发灵感,便挥洒笔墨,留下“玄帝位尊金厥寿永万年”笔力有劲,对仗工整,成就了和朱熹的“千古唱和”,成为千古绝唱不朽的对联。

廊桥,自古以来是中国除寺庙、祠堂、戏台以外,最为重要且常用的公共空间,备受广大百姓的重视与关注。廊桥不仅与先民跨越河流的愿望相关,更与他们仁者爱人的精神世界相通。廊桥是连通河流与道路的关键结点,是人类自然科学、建筑科学的重大进步。

廊桥的发明者、设计者、建造者是以渔、樵、耕、猎为生计的农民,作为家庭的延续,廊桥提供了遮风避雨、休息交谈的社交场所,提供了互通有无的贸易市场,甚至家族办酒、婚丧嫁娶、登科庆贺、生子庆寿等活动都要在廊桥举行。廊桥一旦建成,会被赋予更多的象征意义,当地百姓都会世代守护。

闽坑村岚翠桥。林平 摄

位于八都闽坑村的石拱廊桥——岚翠桥始建于唐代,福温古道穿桥而过,沟通了福安、蕉城、福州等地的交通,有八都“丝绸之路”之称;同时,也是学子至福宁府考试、上任的必经之路,因此也被人们称为“官路”。说到这,就要提到一人——林駧,字德颂,南宋嘉定九年(1216年)中乡试第一名。后设帐讲学为生,著有《源流至论》等史学著作,收于《四库全书》。

光绪六年秋天,一场飓风将桥梁吹倒,使来往道路中断。清乾隆十三年,当地乡贤再次筹集黄金千余两,在原址上建起一座单孔石拱廊屋桥。重获新生的它,南北走向,长19.5米,宽4.9米,桥堍结构为方石垒,矢高14.5米,廊屋面阔七间,进深三间,穿斗、梁架用32根柱,左右各16根。重檐歇山顶,高4.5米,廊屋内供奉玄武大帝等神三尊,2003年12月被公布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木拱廊桥是中国福建、浙江山区大量使用的传统木结构桥梁。这种北宋盛行的虹桥技术,是我国古老造桥术的尾闾,是国内桥梁建造史中最后、罕见的活化石。2009年,中国木拱桥营造技艺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急需保护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在现代文明的语境下,木拱廊桥作为交通工具的身份已经式微,但这种长虹饮涧般的美丽建筑,桥上有着长长的廊屋,可以遮风挡雨,可以集市贸易,可以供奉神灵。人们在集资修建的廊桥上,度过每个隆重的节日,祈求人世的现世安好,铭记各自的欢乐时刻。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11

标签:宁阳   花桥   宁德   石拱   拱廊   朱熹   上联   中国   桥梁   时期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