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6年毛主席接见马三立,被马老逗得捧腹大笑:国宝,你是国宝

1956年初,毛主席前往天津视察,晚上在小礼堂接见了天津文艺界人士,其中就有马三立。

而主席在很早之前,就从广播里听过马三立先生的相声,他非常喜欢马三立的相声表演。

这次在天津能见到马三立本人更是开心不已,毛主席上下打量着马三立,称赞道:你这名字很有寓意!

马三立听后激动不已,他对毛主席的崇拜之心早已不是一天两天。

所以下定决心,今天一定要拿出最好的水平为毛主席进行相声表演。

接见之后,各文艺代表开始进行演出,这次马三立先表演了曾将周总理逗得捧腹大笑的《买猴儿》。

又将新创作的剧本拿了出来,其故事是讲述地主儿子有多么愚蠢,而农民儿子又是怎么聪明的内容。

毛主席听了后开怀大笑,连连称赞道:国宝呀,你是国宝!

说完后,在场的众人大笑一堂,大家已被毛主席的睿智和幽默性格感染了。

那么,被毛主席称为很有意思的名字,究竟有何寓意?而这位被毛主席誉为国宝的相声大师,又有着怎样的跌宕人生?

(马三立)


接下来让我们一一细说:

一 “国宝,你是国宝”

1956年1月,国家主席毛泽东前往天津视察,马三立得知后激动不已,他对毛主席的崇拜之心已不是一天两天。

早在1950年春节这天,他就特意买来一张红纸,并在纸上写上“共产党万岁,毛主席万岁”!

马三立对毛主席的崇拜和感激是真心实意的,自新中国成立后,他从一个“下九流”摇身一变成为社会主义文艺工作者,还出任市曲文艺团副团长、市政协委员等职,真正迎来“翻身做主”。

身份、事业上的转变,让马三立心情舒畅、一帆风顺,他多次在众人面前感慨道:“党和政府让我们有了单位和工作,让我们享受干部待遇,每月都能领工资!”

(毛主席)


也正因此,马三立很早就渴望能见到毛主席一眼。而这次听闻毛主席接见文艺界代表,他激动地手舞足蹈。

晚会开始后,毛主席按例接见众多代表,还没等到主席来到他身旁,马三立就立马站了起来,他挺直腰板,字正腔圆地自报家门:“我是天津电台的马三立!”

毛主席亲切同马三立握手,并说道:“记得,说‘买猴子、买猴子’相声么。”
《买猴子》是马三立五十年代创办的相声剧本,这一相声让他火遍大江南北,风靡全国。

新中国后,马三立已是著名的相声大师,可他并没有因此而忘记初心,仍然在用心创作段子。

1954年的一天,马三立接过一个相声脚本,上面写着《买猴儿》三个字,故事中讲述了一个干部名为“马大哈”,因不负责任、办事马虎而得名。

他写了个公告,本来是告知下属前往天津东北角买猴牌肥皂50箱,不过却错写成到东北买50只猴子。

结果,“马大哈”领导看也没看直接批准,他的下属更是问也不问便出差前往东北买猴,闹出了让人前仰后合的一堆笑话。

马三立看了后两眼放光,他没想这个剧本如此绝妙,不仅从社会现实入手,更是幽默有趣。

而当时传统相声是先铺垫后亮包袱,一笑而过,没有能让观众记住的点。

马三立决定来一次大胆的尝试,也就是先交代结果,再平铺原因。

但这种平铺直叙的构思,对演员神态、节奏等的要求很高,稍微表现不到位,观众就不爱听。

其实这一剧本也有相声演员演过,只不过表现不出彩,电台领导这才将剧本交给了马三立。

为了能让剧本更有包袱,更有笑料,马三立连夜进行修改创作,经过几天的完善,《买猴子》这一相声作品就此形成。

马三立《买猴儿》


当这段相声在天津电台播出后,立马引来了轰动效应。

不久后,《买猴子》又在工人剧场正式推上舞台,受到观众们的一致好评,而相声主人公马三立也快速火遍大江南北,甚至还有了“马大哈”这一绰号。

1955年,马三立在北平政协礼堂再次表演这一相声,逗得周总理捧腹大笑。

后来,周总理还问道为啥之前听不到《买猴儿》这部作品?称这是个好段子,应该继续说下去。

毛主席也早就在广播里听过马三立的《买猴儿》,这次见到真人后他很开心,还上下打量马三立,称赞道:古人有云,君子有三立:‘立德、立功、立言’。你的名字很不错,非常有寓意。

说完后,在场的众人大笑一堂,大家已被毛主席的睿智和幽默性格感染了。

马三立身形瘦弱,体重不过百,且几十年来一直如此。一次他接受记者采访时说:“我从小就这样,最重达到92斤!”

毛主席看了后又亲切关怀他的身体状况,称他太瘦弱了,应该多吃点肉,长长身体,别光顾着文艺表演而忽略健康。

接见后,各文艺代表开始进行演出,这次马三立除了表演《买猴儿》外,还将新创作的剧本拿出来演,故事内容是讲述地主儿子有多么愚蠢,而农民儿子又是怎么聪明。

毛主席听了后开怀大笑,他连连称赞道:“国宝呀,你是国宝!”

马三立舞台表演


演出结束后,马三立怀着激动而热烈的心情回家,到了家后已是下半夜。

但他仍将家里儿女、妻子全部喊醒,并称:“快来,这是刚握过毛主席的手,都快来握我的手,沾沾福气!”

就这样,原本还迷糊的孩子们,立马有了精神,连忙争先恐后和父亲握手。

二 饱受折磨

据统计,马三立出演过200多段传统相声,改写近70段相声节目,还亲手创作了200多段相声作品。他的相声深扎于底层人民,演绎贫苦大众真实的社会面貌,而这些被他演绎着的小人物,无不体现着人生百态。

再加上他对小人物的细节拿捏达到炉火纯青的地步,因而深受观众们的喜爱。

但马三立之所以能拿捏地出神入化,还源于他在旧社会中饱尝苦难的折磨,尽管他遭受太多痛苦,却执着地将快乐带给世人。

那么,带给几代人无限欢乐的幽默、喜剧大师,经历了哪些崎岖和坎坷呢?

马三立1914年出生于北京一个艺人世家,其祖父是北京城知名的评书界代表,一口《水浒》名震北京城。其父亲马德禄并没有继承父亲的手艺,而是走上了相声之路,12岁就在北京天坛说相声,长大后更是成为蜚声京津的“相声八德”之一。

马三立母亲主唱京韵大鼓,哥哥也继承父亲的相声手艺,以擅长“文眼”为著称。

不过到了马三立这里,父亲不愿让他学说相声,毕竟旧社会里,说相声是“下九流”行业,比起戏子地位还低,每天辛辛苦苦也只能养家糊口,有时候还吃不上饭。

因此,马三立父亲和兄长努力赚钱,希望他能够好好上学,学出一番天地。

马三立一家


然而,生长在文艺气息的家庭中,马三立自小就对相声产生浓厚兴趣。

他8岁那年第一次听相声,乐得半夜睡不着,偷着学一段给同学们听,得到大家的一致好评,老师更是让他在空余时间说给同学们听。

马三立得到表扬后,又多次偷偷跑到戏园里听相声,再将学到的新相声段子说给学生听。

就这样,他很快就成为学校的知名人物,给同学们带来了欢声笑语。

直到一次父亲发现后,对他严厉批评,他才终止相声梦。

然而,马三立的生活并不是那么顺利,从小就饱受折磨。自记事后就没有母亲的记忆,其母早在他3岁后就已早逝。

父亲工作繁忙,他从小被寄养在叔父家中,很长时间他以为叔父才是自己的父亲。

待到他6岁时,父亲续弦娶了丁氏,他也被接了回来。但丁氏好吃懒做、游手好闲,父亲对此十分厌烦,就连其兄长也和其多有矛盾。

那时候马三立小,成为丁氏发泄情绪的主要目标,丁氏对他张口就骂、抬手就打,以至于后来他放学后宁肯挨饿也不愿回家。

1929年,马德禄的搭档“万人迷”去世,他本人也被戏园辞掉,只能露天摆摊,收入大减,根本无力供马三立读书。

父亲只能无奈让他辍学学艺,这一消息如同晴天霹雳,让他愣住好长时间。

马三立兄长马桂元


尽管他童年时对相声有好感,可离开学校,告别学生,这又让他憎恨起相声,但他只能接受现实。就这样,马三立开始了坎坷而漫长的相声生涯。

马三立晚年回忆旧事,说:“我不是不爱学习,至今我爱看书……我就觉得自己的命不好。”

但老话说干一行爱一行,真正踏入相声这个行业后,他对其抱有敬畏之心,并在父亲引荐下拜了父亲师弟周德山为师。

周德山性格温和,不打不骂,对待徒弟十分关心。可马三立真正的师傅是父亲和哥哥,特别是其哥哥,性格刚烈,规矩多、标准严,一旦马三立有差错,他就非打即骂。

但也正是哥哥的严厉,让马三立进步神速。

晚年马三立回忆时,谈起哥哥马桂元时,他依旧心怀感激,称哥哥艺术修养高,不管是编改写作无一不佳,单口、双口、群活,说学逗唱样样精通。

但他也强调哥哥对他太严厉,每次师傅周德山教过的段子,哥哥都要再检查一遍,只要听着不对劲就会对其责罚,且还不许马三立喊疼,也不许哭。

在哥哥的严格要求下,他苦下功夫学习,练就了一身绝活,他还给自己提出“非学不可,非会不可,非好不可,非精不可”的从艺标准。

经过一段时间的练习后,马三立开始出师,在大街上摆摊卖艺,很快就凭着灵巧、幽默的语言魅力征服不少观众,还因此找到了老婆。

1933年,19岁的马三立娶妻成家,按理说马家的日子迎来新的一页,可这一年家庭迎来了重大变故。

马三立舞台表演


先是哥哥染上抽大烟恶习,多年积攒的银两也挥霍一空,嫂子见其自甘堕落,选择离家出走,哥哥就此也四处漂泊,开始沉沦下去。

为了偿还债务,父亲和马三立四处奔波赶场子赚钱,但没想来之不易的血汗钱又被丁氏挥霍一空。

一年后,回到家中的父亲发现旧债未还还添了新债,一下子急火攻心病倒在床,再也没能起来,只留下支离破碎、负债累累的重担,而这一切都落在马三立一个人身上。

就在此时,丁氏又将家里所有财物卷跑。

家里一连串的变故,让二十出头的马三立难以承受,3岁的侄子和刚出生的女儿要抚养,再加上结婚时欠下的高利贷,直接让马三立卧病在床三个月。

为了能偿还债务,马三立只好选择外出流浪卖艺,且早、中、晚忙个不停,只为了挣钱糊口还债。

因日夜奔波,马三立胃口大,但手头没钱,一次饿极了,偷了别人的锅饼吃,这件事让他日后愧疚不已。

1939年前往济南卖艺时,他路上捡到10元钱,这才买了回家的火车票。

就这样,整个30年代,马三立一直舟车劳顿、风餐露宿的卖艺、漂泊,走遍了大半个中国。

而这之中,他也遭受太多屈辱,如1937年他闯关东时,在火车上遭受伪满汉奸扇耳光;前往奉天、济南演出时,都被骗过钱,还被戏园子压榨血汗钱。

马三立


三 压榨5年后火遍京城

然而,正是长期饱受生活的苦难折磨,对穷苦大众有着深刻认识,对大地主、劣绅的剥削愤懑不平,马三立的相声素材越来越多。

他将一路上的见闻融于相声中,并形成“小市民化”的表演特色,让作品更有观赏效果和背后意义。

马三立的作品中塑造很多装腔作势的人物,并从种种事例说起,再将思想、知识融入到幽默语言中,让台下观众听了后捧腹大笑,听完后意犹未尽,细细品味后又能自我反思。

慢慢地,马三立的名声开始传开,也结交众多相声界的朋友,得到不少人的赏识。北京、天津的相声戏园开始主动邀约他前去演出。

一次,“京韵女鼓王”林红玉前往宝和轩茶社演出作品,而压轴出场的相声必须是名角,才能配得上林红玉这种一线女鼓王。

不过,经马三立的好友王剑云大力推荐下,他被邀约来到宝和轩和林红玉同台演出。正是这一次表演,让马三立一炮走红。

接下来很长时间里,宝和轩人头攒动,他们争相买票看马三立说相声。

本以为马三立人生开始走向巅峰,就此摆脱贫困和苦难。可谁想,他的爆红也只是昙花一现,不久后他又“羊入虎口”。

大汉奸袁文会


原来,1940年春,一位好友多次邀请马三立前往联义社演出,马三立推脱再三,还是碍不住面子,答应可帮忙3个月,但谁想掉进了狼窝,此后5年没有人身自由。

原来,联义社的老板正是臭名昭著的大汉奸袁文会,他利用各种手段招揽才艺出众的艺人,待他们入伙后再强行控制。

来到剧团后,领导却不让他说相声,反而让其反串话剧、京剧中的角色,这让本风头正盛的马三立大受挫折。

一次,马三立极力要求离开,谁知却被告知:“你不在这干,哪也干不了,出了这个门,天津卫你就甭想待了。”

他还曾亲眼目睹好友王剑云向剧团领导讨薪,结果被袁文会的爪牙一顿毒打后开除,并告诉他今后无法在天津从艺。

马三立


结果王剑云郁郁寡欢之下,很快就病倒,没多久就因没钱救治死去。

为了一家老小,马三立不敢再反抗,他只能选择逆来顺受、默默忍受,直到1945年8月,日军宣布无条件投降后,马三立才彻底脱离苦海,恢复了自由。

袁文会倒台后,马三立第一时间宣布退出剧团,再次来到街头卖艺。

尽管相比以前人人追捧的场面要冷清很多,但想起5年来受苦受累、饥寒交迫的日子,他已非常满足。

1948春,马三立从天津赶往北平,在这里他找了两份工作,一是凤凰厅演出,二是在电台说相声。

他根据几年来的生活经历创作了新的作品《开粥厂》,没想再次在京城一炮走红,听众们纷纷给电台写信,点播他的节目。

《开粥厂》


得知他在凤凰厅演出后,大家又纷纷购票听他的节目,以至于凤凰厅长时间一票难求。

新中国初期,文艺工作者纷纷前往朝鲜战场,为前线的战士送去欢声笑语。

1951年,著名相声演员常宝堃牺牲,马三立听了后悲愤欲绝,主动报名加入抗美援朝慰问团,接替常宝堃的任务。

抗美援朝期间,马三立的慰问团演出150多场,他们走在敌人的炮火声中、走到坑道内,走上山坡,让疲惫的志愿军们舒缓心情。

三 多年夙愿得偿所愿

改革开放后,马三立来到黄河大戏院的大舞台,当报幕员报出他的名字时,全场爆发出如潮般的掌声。

马三立见大家依旧牵挂着他,当场热泪盈眶,他满怀着热情和所有的激情,再次上演20年来没说过的《买猴儿》,观众们激烈欢呼,一时间掌声和笑声、笑容和泪花交融。

回归艺术舞台后,他又表演了一系列引人大笑的作品,如《逗你玩》、《卖挂票》、《文章会》等。

尽管他的相声演绎事业再次如日中天,可心中仍有个未了的心愿,那就是入党。

马三立对中国共产党一直深有好感,早在1949年1月31日北平和平解放之时,全城沸腾。

正是北平的马三立也跟着众人走上街头,加入庆祝解放的队伍,跟着大家一起扭秧歌。

而北平解放后,他的身份也发生了新的变化,不再是旧社会“下九流”的卖艺人,而是新中国的文艺工作者,领着国家发放的工资,不需要为温饱发愁。

马三立舞台表演


这让马三立感慨万千,他对妻子说:“苦日子总算熬到头了!”

过上新生活的马三立,怀着对共产党的感激和热情,萌发了加入共产党的愿望,并希望能用相声为党的事业讴歌喝彩,为人民带来更多的欢乐。

1956年,马三立得到毛主席接见后激动万分,他没想主席对一个艺人如此尊重和爱怜,决定申请入党,并上交了入党申请书。

不过他的这一夙愿一直到80年代才得偿所愿。

1983年天津市政协召开大会期间,统战部部长关心地问他为何不入党。马三立说这是自己一直以来的愿望,但很快他又反问道:“我这样的人行吗?现在够好了……”

显然,马三立不知道自己是否符合入党的标准,他生怕自己无法成为一名合格的共产党员。

部长听了后笑着说:“人民还需要马老发挥更多的光和热呢!”

这番话让马三立备受鼓舞,他决心再次申请入党,不久后就上交了入党申请书。

1985年5月,在著名相声演员常宝霆、李润杰的举荐下,已是古稀老人的马三立终于圆了自己多年来的“入党梦”。这一天他终生难忘,还将这一天当成自己的第二个生日。

大会上,马老激动说道:“是党给了我艺术生命,给我了今天的一切,我要永远跟党走。”

入党申请书


入党后,马三立决心将毕生心血投入到演艺事业,他积极参加各项社会公益事业。

如1989年3月,马三立义务来到天津街头执勤,平时也会参加居委会的值班巡逻,维护社区治安。

90年代开始,他因身体变差,出现在舞台上的次数不多。但仍继续坚持公益。

呼吁全社会关爱老人,建立老年公寓,还为失足青少年讲相声,让其早日接受改造。

四 “普普通通的老艺人”

马三立曾多次说过:“我不是大师,不是艺术家,只是一个普普通通的老艺人,是个热爱相声、喜欢钻研相声的老艺人。”

可见,在接连多年的挫折和磨难之下,马三立对待荣誉和光环总是敬而远之。他不仅是这么说的,生活中也确实很简单。

马三立的众多子女中,唯有长子马志明接受其传承,成为“马派”的代表人物。马志明说,父亲不谙世事,不阿谀奉承,吃了很多亏。

如在一次报告大会上,天津曲艺团的演员纷纷表决心,来年多创造作品。

当有人说起一年创作15段相声时,马三立皱起眉头,不愿意和大家一同吹牛巴结。

一次,马三立前往外地演出,报酬才不过500元。有人得知后称:“前面模仿你的那个人,主办方给了2000元。”

但马三立并没有被激怒,他对于钱财从来不斤斤计较,反而担心模仿他的人,未来相声之路走不长远。

马三立和儿子马志明


一次,马三立的儿子花了300元给他买了双皮鞋,马三立听了后当场生气,认为太贵了,执意不穿。

结果此后日子里,儿女们为他买东西,每当问其价格时,大家都会说出“善意的谎言”,让马三立放宽心。

改革开放后,不少艺术名流开始下海,马三立也接到了很多邀请,但他却对商业演出不屑一顾,始终认为艺术不能同金钱同流合污。

2000年,86岁的马三立在一次体检时被发现患有癌症,术后伤口比较疼,医生想要为其打止痛针。

马三立得知这种阵依赖性大,他幽默道:“还是少打针吧,别做完手术还没出院就进了戒毒所。”

马季赠送八个大字


这番话让严肃的医生们开怀大笑,大家也被他乐观豁达的态度所感染。

次年12月8日,马三立举办告别晚会,大会上众多艺术家出席,倪萍、赵忠祥主持。

尽管当时马三立刚做完手术还没完全康复,可面对观众他依旧热情满满,继续用幽默感染所有观众。

同日晚,相声大师马三在从艺八十周年暨告别舞台演出现场,上台时,全场3000余名观众欢呼雀跃,待如潮水般的掌声停息下来,大厅里鸦雀无声,等待着大师开口。

谁也没想到,马三立腼腆、温和地说道:“我叫马三立!”

这种小学生式的自报家门,直接拉近他和数千观众的距离。随后,他又用些许惶恐、腼腆的语气问道:“我简直受宠若惊,小题大做了!我值吗?”

现场随即响起了雷霆般的回应:“值!”

马三立是享誉海内外的相声大师,在我国相声百年发展史上有着举足轻重地位、影响深远的相声大家。

民间文学研究家薛宝琨说:“马三立就是相声,相声就是马三立!”

当时,马季还将“前无古人,后无来者”八个大字送给他,马三立幽默道:“我和马季、马玉涛是一家子,都是‘马大哈’的后代。”

这番话再次引来全场观众大笑,让整个告别舞台充满轻松愉悦的气氛。

2002年4月,马力三病情加重,只能无奈住院,谁知这一住就再也没回到家中,第二年初,他的病情继续恶化,已无法独立吃饭。

一天,马三立问今天什么日子,女儿称是腊月二十八,他听了后用颤抖虚弱的语气表示,无论怎样也要死在年后,不然你们过不好年。

话音刚落,病床前的儿女们已是满脸热泪,他们从父亲的只言片语中感受满满的爱意。

次年2月11日,马三立病逝,这一天为农历正月十一,遵照其遗嘱,丧事一切从简,当天举行葬礼。

至于为何,马老写道:“我只想把笑留给人民!”

但当时不少民众自发为其送行,一位老大爷称:“马老是相声界的泰斗,他的很多作品带给我们太多的欢乐和笑声,现在马老走了,我觉得怎么也要送他一程。”

没有鲜花、没有花圈,也没有悼词和挽联,马三立的葬礼异常简单和朴素,但他的幽默喜剧永远留在观众心中。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6-20

标签:国宝   北平   猴儿   捧腹大笑   天津   相声   观众   哥哥   演出   父亲   幽默   马三立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