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从1984年中英两国签署了《中英联合声明》,明确了香港于1997年7月1日回归之后,邓公时常同身边的工作人员念叨:等到香港回归了,他要亲自踏上那片土地,领略香港的风采。
可惜的是,就在香港回归前的五个月,1997年的2月19号,为了香港能够回归做了不少努力的他永远地闭上了双眼。
人们为他流泪,为他遗憾。跟在邓公身边的工作人员更是在看到五星红旗高高飘扬在香港街头之后,回想起了1982年的那个秋天。
正是在那一年,邓公就香港回归的问题,和时任英国首相的撒切尔夫人进行了一场激烈的论战。而邓公凭着这中国的“底牌”让撒切尔夫人乖乖闭嘴的一幕,也成了在场工作人员最崇拜邓公的一幕。
这张“底牌”到底是什么呢?究竟对撒切尔夫人带来了怎样的伤害呢?
自从“邓小平将会在1982年9月24日的上午在人民大会堂会见撒切尔夫人,深度探讨香港回归”的消息传出去之后,世界各国的记者都在翘首以盼这场“争斗”的开展。
一个是已经逐渐走向没落的帝国,一个是坚持走社会主义道路的新兴国家,到底谁会在香港的去留问题中拔得头筹,全世界都在拭目以待。
1982年9月24日的清晨,无数中外记者就扛着自己的“长枪短炮”赶到了人民大会堂的门口,期待着拍下邓小平同撒切尔夫人会面的珍贵一幕。
在临近九点前的几分钟,一向以“铁娘子”自居的撒切尔夫人,迈着高傲的步伐出现在了人民大会堂的门口。彼时,刚刚赢得“马岛之战”的撒切尔夫人信心满满,她从心底里认为自己能够为英国争夺下来香港的永久主权。
作为英国的第一任女首相,撒切尔夫人对于英国的实力向来自信,她不信大英帝国会输给中国。因此,哪怕是在和前来迎接她的邓颖超女士握手的时候,撒切尔夫人的脸上都在洋溢着一种胜利者的微笑。
直到此次谈判的会议室——人民大会堂福建厅的大门打开之前,撒切尔夫人的信心都是充足的。但是她没想到,此次她和邓小平见面的第一句话,就让她差点接受不住。
当撒切尔夫人一行即将走到福建厅门口的时候,福建厅的大门忽然从里面打开了。从里面走出来的邓小平带着工作人员快步走到了撒切尔夫人身边,一种革命家身上独有的威严感瞬间盖住了撒切尔夫人身上的自信。
彼时,尚未领略到邓小平高超的谈判能力的撒切尔夫人,并没有对邓小平强大的气场感到不适,她伸出手向邓小平寒暄:“邓先生,我作为英国的现任首相访华,见到你很高兴。”
邓小平大笑着握住了撒切尔夫人的手:“英国的首相我认识好几个,但是我认识的现在都下台了。欢迎你来中国!”
听到这句话,撒切尔夫人微微一滞。果然,高手见面,第一句话就出招了。或许是感觉到了棋逢对手,撒切尔夫人有些兴奋地和邓小平一同走进了会场,讨论香港问题。
如果说有记者在的时候,中英双方还能保持着友好的氛围,但是自从记者被请离场之后,整个福建厅的氛围逐渐形成了一种剑拔弩张的事态。
没有接上邓小平第一句话的撒切尔夫人,在记者离开之后就率先发问。只见撒切尔夫人坐在沙发上,盛气凌人的抬着头,她不急不慢的向邓小平发难:“邓先生,中国同英国在香港问题上,早就签署了三个条约。既然这些条约仍然存在,那么就必须得到遵守。”
面对撒切尔夫人的这个观点,邓小平没有一点生气的模样。毕竟,为了获得国际舆论的支持,早在1982年4月英国前首相爱德华·希思访华之后,英国就多次在国际媒体面前表达了这一观点,并且获得了欧美许多国家的支持。
可惜的是这个观点对于新中国而言,是没有任何说服力的。早在1949年新中国成立的时候,毛泽东主席就和党中央的各位领导人们商量好了“三大外交政策”,分别是“一边倒”、“另起炉灶、“打扫好屋子再请客”。
其中,“另起炉灶”和“打扫好屋子再请客”指的就是关于帝国主义在中国的残余势力和特权,新中国一概不承认,关于国民党政府同世界各国建立起的旧外交关系,新中国必须重新审查与协定。
因此,清政府同英国签署的一切不平等条约新中国都是不承认的,新中国也不会和清政府一样“卖地求荣”。不要说三份不平等条约,就是一百份不平等条约,中国政府照样会收回原本就属于中国的领土。
早有准备的邓小平不仅没有和撒切尔夫人讨论这三个不平等条约,更是直言不讳地指出,这次谈判要讨论的问题有三个:除了香港回归中国的问题,分别是1997年要采取什么方式来管理香港,让香港继续繁荣,另一个则是中英两个应该采取什么样的措施,保证香港在1997年回归之前不出大波动。
其实这三个问题就是关于1997年回归前、1997年回归后和1997年回归后三个方面。当然,问题的重点在于回归前和回归后,香港回归,是板上钉钉的事情。
为了表明新中国收回香港的决心,邓小平还向撒切尔夫人举了个例子:“如果不收回香港,就意味着中国政府是晚清政府,中国领导人是李鸿章!”
看到邓小平如此强硬,撒切尔夫人也不甘示弱,她仍旧气势汹汹地表示,香港的繁荣发展,是在英国的统治下实现的,也只有英国才能保证香港的发展,不能单方面由中国将条约废除。
撒切尔夫人一再拿条约“要挟”中国的态度,让邓小平逐渐被激怒。他忍不住向一旁的助手低声抱怨:“我简直没法跟这个女人谈,她根本不讲道理!”
眼见中国丝毫不肯让步,撒切尔夫人甚至还亮出来了自己的“底牌”:“如果你们坚持要宣布收回香港,那就会带来灾难性的后果!英国会使用非和平方式保留对香港的治理权”
一百多年以前凭借着大炮和武力抢夺了中国地盘的英国,直到一百多年后,还妄图用武力威胁中国。尤其是英军刚刚在阿根廷群岛打了个胜仗,此时的撒切尔夫人颇有一些耀武扬威的意思。
但是,经历了一百多年战火洗礼的中国又岂会害怕英国人的武力威胁呢?作为从战争年代走出来的领导人,邓小平听到撒切尔夫人用武力威逼中国,大笑了起来:“如果我们双方在一些原则问题上达不成协议的话,中国也要另外考虑收回香港的时间和方式了。”
一边说着话,邓小平同志一边整理了一下自己的衣服,顺道还换了换自己的坐姿。但就是在这样气定神闲的状态下,他说出了一句让撒切尔夫人脸色铁青的话:“中国人穷是穷一点,但打起仗来是不怕死的。”
看着因为自己的一句话就脸色大变的撒切尔夫人,邓小平也没有了任何拐弯抹角的意思,既然英国都亮出了自己的“底牌”,那么中方也没有什么好隐瞒的了。
邓小平往沙发上靠了靠,像是想要给厅内压抑的气氛找一点缓和的话题:“中国政府一直希望扩大东深供水工程的规模,进一步解决香港居民的用水问题,也一直在这件事情上努力。希望未来,香港居民的用水问题能得到进一步的改善。”
邓小平的话音还没有落地,撒切尔夫人的脸色就变得更加难看了。她没有想到,原来新中国一直在为收回香港而努力,更没有想到,为了等到收回香港的这一天,中国已经努力了20年。
1963年,香港迅猛发展的前期,这个三面环海的城市经历了一场百年不遇的大旱灾。尽管香港是个海滨城市,但是淡水资源十分稀缺,面对如此严重的旱情,彼时的港英政府束手无策,只得强制限制供水,每四天供水一次,每次四个小时。
这样的政策让生活在炎热气候中的香港居民苦不堪言,基本的生活都难以为继。就像受苦的孩子在危急关头总是首先想到父母一样,香港中华总商会等组织代表350万香港同胞向祖国大陆请求援助。
彼时的中国其实家底也不丰厚,但是绝对不会对同胞袖手旁观。收到消息的党中央当即指派广东省每天免费为香港市民供应自来水两万吨,同时着手修筑了“东江——深圳供水工程”,利用现代技术引东江之水缓解香港困境。
1964年2月20日,在周恩来总理的亲自批示下,东深供水工程全线开工。中国人民用自己强大的基建能力,迅速调取了东江水为香港“解渴”。
尽管后来香港的旱灾随着天气的变化得到了缓解,但是一直都很缺水的香港还是无法断掉东深供水工程这条“大动脉”。
尤其是英国政府看到中国大陆愿意无偿帮助仍是他们殖民地的香港,便不断地和中国谈判,不断加大东深供水工程对香港的供水量。
到了1982年,东深供水工程每年都要为香港供水17.43亿立方米,为香港的千家万户提供着自来水。
如今邓小平提起东深供水工程,无非是想告诉撒切尔夫人或者说英国政府两件事:第一,香港的自来水“大动脉”掌握在中国手里,如果英国真的要对中国用强,供水工程一关,整个香港的自来水供应对于英国而言都是一个大问题,到时候的香港市民肯定会对英国政府不满。
第二,香港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一部分,即便不是和中国大陆相连,但是大陆居民和香港居民的血脉亲情是斩不断的。英国解决不了的香港问题,中国可以解决;英国无法为香港提供的保障,中国可以提供。因此,无论中国是用哪种方式收回香港,都是大势所趋,更是历史必然。
中国的这张“底牌”,不仅仅是一步19年前就下了的大棋,更是中华上下五千年来,中华民族一脉相承的血肉亲情。
认清局势的撒切尔夫人向后仰倒在沙发上,来时气势汹汹的她如今只能仰着脖子大口喘气,她努力地让自己的心情平复下来,好半天都没说话。
经历了六个小时的谈判之后,撒切尔夫人强装优雅地走出了会议室。必须要将香港归还给中国的现实,让这个不可一世的“铁娘子”有些疲惫。
也正是在这样的情况下,一向以优雅著称的她摔倒在了人民大会堂的台阶上,就连鞋子和手提包都散落在了地上。
尽管身旁的工作人员迅速将她扶了起来,得知了消息的邓小平也向工作人员表示,给撒切尔夫人留一点颜面。但是在场的数百名中外记者谁都不肯放过这个头版头条,第二天,撒切尔夫人摔倒的照片就流传到了世界各地。
1997年,历经千难万险,香港终于回归到了祖国母亲的怀抱。在7月1日0时0分的换防仪式上,无数冒雨赶到了现场的香港市民伴着会场上空响起的《义勇军进行曲》激动的唱响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
那是属于回家的孩子,最美好的时刻。
更新时间:2024-08-25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