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是直升机家长吗

在聊孩子的自理能力之前,我们先来做一个小测试。家长们可以问问自己下面这些问题:

“宝宝穿衣服、穿鞋子这些事,我是不是都替他/她做了?”

“我是不是还在每天追着孩子喂水喂饭?”

“我是不是觉得宝贝还小,等上了幼儿园自己就会做这些事了?”

如果你的回答是“是”,那么你就属于“直升机”式家长。

“直升机”式家长说的是这样一群家长,他们仿佛是盘旋在孩子头顶上的直升机,时刻关注着孩子的一举一动,对孩子的衣食起居各处细节都过度操心、过度保护。

孩子上幼儿园之前,“直升机”式家长往往在孩子应该学习的自理活动上处处代劳,孩子缺乏主动吃饭、喝水、上厕所、穿衣服的意识。

家长们也总想着孩子还小,等到大一点了上幼儿园再教也行,甚至期待孩子“自然而然”就会了。

可能“直升机”式家长并不是少数群体,我们越“爱”孩子,也就越容易形成“直升机”式的教育模式。那么,在“直升机”家长的关照下,宝宝们长大上了幼儿园后会如何呢?

场景一

小宝平日在家身体不错,在父母、爷爷奶奶的照顾下能吃能睡。但是小宝今年上幼儿园之后,没有大人在旁边提醒,总是想不起来喝水,想上厕所了也不敢去,每天吃午饭因为不会用幼儿园的餐具只能等老师喂。

即便幼儿园老师很努力地照料小朋友,但是孩子太多总有顾不到的时候,小宝难免隔三岔五生点小病,身体素质明显没有在家的时候好了。在家的时候,父母觉得孩子还小,爱子心切,总觉得如果不能在生活上“服务”好孩子,就是大人的失职。即使有时候孩子想要自己来,比如想拿勺子吃饭,但父母怕孩子弄脏衣服或吃得太慢,总是抢过来喂。

现在大部分幼儿园一个小班二三十个孩子,老师就算有三头六臂也很难在吃饭、喝水、上厕所这些事上一一照顾得过来,孩子如果吃不好、喝不好、不上厕所,抵抗力难免下降。

场景二

妮妮的幼儿园老师为了培养孩子的自理能力,鼓励班里的小朋友把玩好的玩具放回原处,上厕所后自己穿裤子等等。

可是这些事情妮妮在家都没有做过呀!她收玩具、穿衣服总比其他同学慢一些,老师每次表扬的小朋友名单里很少有妮妮的名字。

渐渐地,妮妮好像不那么在意老师的表扬了,在幼儿园上课、表演也慢慢不愿意主动表现,甚至越来越抗拒上幼儿园。妈妈觉得妮妮似乎不那么独立自信了,一些原本在家自己能做的事也开始依赖家长了。

让孩子从小意识到“自己的事情自己能够做到”,是孩子形成积极独立人格的重要一步。“我可以给自己穿好小鞋子去玩!”“我可以管理好自己的玩具!”这些“我做得到”的瞬间能让孩子建立自尊、自信、独立的人格,随着年龄增长,这些优秀的品格会逐渐扩展到学习、工作和社会交往中去。

一个家庭里越是有“直升机”式的父母,孩子的自理能力越是无法“直升”,因为孩子需要一个在父母的帮助下慢慢“主动起飞”的过程。

想告别“直升机”式家长的称号,培养一个独立自信的孩子,父母需要做的只是顺其自然,帮助孩子在合适的年龄发展相应的自理能力。当然,帮助孩子学习自理的过程也可以充满童趣,憨憨在这里推荐几个小窍门:

读绘本:合适的绘本既讨孩子喜欢,又让父母的教育工作事半功倍,例如《做小孩不难》系列、《噼里啪啦》系列,涵盖了宝宝洗澡、刷牙、吃饭、上厕所、收拾玩具和房间等常见的生活自理活动,家长可以根据需要与宝宝共读。做游戏

寓教于乐:通过游戏告诉孩子为什么要这么做,或者通过比赛调动孩子的积极性。例如,用醋泡鸡蛋壳的实验告诉孩子为什么要刷牙,或者妈妈和宝宝比赛看谁先把自己的鞋带系好。

唱儿歌:有教育意义的、关于自理活动的儿歌能让孩子对这些活动产生兴趣,跟着儿歌掌握动作要领。例如教孩子洗手卷袖子的儿歌:白衣袖,花衣袖,洗手前,先卷袖,莫让水滴沾袖口,一二三,快卷袖。

表扬激励:孩子的每一点进步都值得表扬,父母的认可对宝宝来说就是最好的鼓励,宝宝也会更有兴趣和信心去完成力所能及的事。

孩子最终总要离开父母的羽翼独立生活,从离开父母的怀抱走进幼儿园,到将来离开自己的城市去更大的舞台追求学业事业,成立自己的小家庭……

在竞争激烈的社会中,父母不可能照顾孩子一辈子,让孩子拥有自尊自立自强的品质,才是父母给孩子最好的礼物。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05

标签:直升机   家长   儿歌   幼儿园   父母   独立   玩具   老师   宝宝   孩子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