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9年林彪成为顶头上司,陈赓首次接到指挥电报,沉思不语良久

1949年5月25日,渡江战役之后,中央军委下令:让第四兵团暂时由第四野战军指挥,共同参与对国民党白崇禧集团的作战。

第四兵团原属第二野战军,由陈赓一手创建和发展起来。而第四野战军的司令员是林彪,他们二人一个生性开朗,一个沉默寡言,作战风格完全不同,这仿佛注定他们在接下来的战役必然会“各执己见”!

第一次接到林彪的指挥电报,陈赓就陷入不解,沉思不语,此后更因作战意见不同,二人三次惊动毛主席......

图|人民解放军渡江

渊源已久的陈赓与林彪

陈赓与林彪,都曾是黄埔军校的学生,1924年5月,陈赓考入黄埔军官学校第一期,1925年,林彪考入黄埔军校第四期。

实际上论资格,林彪是陈赓的师弟,而且陈赓还是当时的黄埔三杰之一,深受当时的校长蒋介石的赏识,林彪当时还名不见经传。

1927年陈赓、林彪都参加了南昌起义,陈赓是第二十军的营长,林彪则是七十三团三营七连连长,林彪算是陈赓的下级。

在之后的“反围剿”作战、抗日战争、解放战争中,林彪凭借其卓越的军事才能脱颖而出,成为兵力强劲的第四野战军的司令员。

图|林彪

第四野战军,前身是抗日战争转入大反攻后进军东北的八路军、新四军主力各一部,以及东北抗日联军。

1945年,林彪接到中央电令,前往东北,历任东北人民自治军总司令,东北民主联军总司令兼政治委员,东北军区、东北野战军司令员兼政治委员等职务,他在东北组织指挥四平、新开岭、三下江南四保临江等战役。

1948年1月1日,东北民主联军改称东北人民解放军,区分为东北军区和东北野战军;林彪是东北野战军的司令员,他率军为解放东北立下汗马功劳,与此同时,东北野战军成为人民解放军的一支强大战略机动部队。

1949年3月,东北野战军改称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四野战军,林彪成为第四野战军的司令员,罗荣桓为政委。

辽沈战役胜利后,林彪率领部队南下,与华北地区部队配合参与平津战役,之后又南下,配合第二、第三野战军发起渡江战役。

而当时的陈赓正是第二野战军第四兵团的司令员。

图|陈赓

第二野战军第四兵团是陈赓一手创建和发展起来的。1949年2月,依据中央军委的命令,第二野战军将中原野战军第四、九纵队和豫西军区等部队合编,组建第四兵团,下辖第十三、十三、十五军,军长分别为周希汉、李成芳、秦基伟。

第四兵团主力师曾是八路军三八六旅,强劲实力让日军闻风丧胆,第十三军是有红军基础的老部队,其三十七师实际上起源于鄂豫皖红四方面军,第十四军也是从抗日战争时期部队发展起来的,第十五军算是最年轻的,虽然是解放战争时初建,但实力仍不容小觑。

第四兵团成立后,陈赓率军南下参战,在渡江战役中顶住敌人猛烈火力,作战勇猛,立下赫赫战功。

图|第四兵团

1949年4月,第二野战军、第三野战军和第四野战军百万雄师强渡长江,很快攻克南京、上海、杭州、南昌等大城市,解放了江西省赣江以东广大地区。

不过,国民党残余部队白崇禧集团、余汉谋集团以及一些地方军阀,仍盘踞于湘、云、贵、川以及两广地区,企图负隅顽抗。

5月25日,为确保歼灭盘踞在湘鄂赣地区的白崇禧集团,中央军委下令:

“二野应准备以4个或3个军由陈赓统率,归林(彪)罗(荣桓)指挥,第一步在宜春一带配合四野歼灭桂系主力,第二步待命入湘抄击白崇禧后路,尔后待命入川。”

按照中央军委的安排,第二野战军第四兵团暂时由第四野战军指挥,共同参与对白崇禧集团的作战,换言之,林彪成了昔日上级陈赓的上司。

图|陈赓

要知道,林彪与陈赓的部队之前都是独立作战,陈赓拿着军委的电令,紧盯着连看两遍,心中想着:“怎么会是这样?”

时任第四兵团副司令员兼参谋长的郭天民也盯着电令,脸上挂着不解的表情。

陈赓与郭天民相视片刻,随后开口说:“既然军委做了决定,我们服从就是,别的不管了。我们协同四野作战,一定要顾全大局,积极配合,拣重担子挑,让林彪放手指挥我们。”

“是啊,我们的资格老,就更要谦虚。我们还要教育全兵团,见了四野兵团,一定叫老大哥。”郭天民说道,郭天民是黄埔军校第三期的,实际上也是林彪的学长,此时这两位“学长”表现出非凡的气度,遵从军委的指令。

听到郭天民的话,陈赓点头表示认可:“我们兵团的老底子是红四方面军,四野的老底子是红一方面军,应该是老大哥啊。”

此时,四野的司令部尚在郑州,而陈赓的第四兵团则在南昌,陈赓与郭天民决定,一边行军,一边等候四野的指令。

图|林彪

6月6日,林彪率先派四野联络副官来到第四兵团,这位联络副官手中拿着个绿皮夹子,站在陈赓面前,声调平缓地宣读林彪的命令。

命令中强调,要求对各个兵团联络到师,根据四野的要求,要求第四兵团对此回电。实际上,林彪的这项命令是“超越指挥”,而一般只有对执行特殊任务的部队,才能进行超越两级的指挥。

对于这项命令,陈赓实在迷惑不解,开门见山表示:“怎能实行超越两级指挥?这样的话,还要军长、要兵团司令干什么?”说完,就陷入良久的沉默,沉思不语。

那位联络副官见陈赓一直不说话,就催问:“陈司令员有何意见?”

“我会复电野司。”陈赓只回答一句。在随后通讯科的复电拟稿上,陈赓看后,将“沟通各师电台联络”勾去,修改为“各师执行特殊派遣任务时,随时沟通联络。”

郑州四野的指挥部,林彪俯身看着地图,联络副官从南昌赶回,向林彪汇报面见陈赓的情况,而提到陈赓的复电,林彪神情严肃,眉目中透露着几分“不悦”。

他对联络副官讲:“这是我在辽沈战役中总结出来得很好的两点,一曰超级指挥,二曰超越指挥,可惜陈赓理解不到。”

林彪与陈赓,这两位在战略方针与战役部署上风格迥然不同的战将,注定要在歼灭白崇禧集团一战中各抒己见,“冲突”似乎是不可避免的,后来的事实表明,也确实如此......

图|陈赓(中)

林彪下军令,陈赓:这个仗不能这么打

白崇禧已经退守湖南,林彪分析形势后,决定在长沙与衡阳一线发起战役,他计划在湖南将白崇禧集团彻底消灭。

为此,林彪下令,一边让四野各部向敌人压迫,一边给陈赓的第四兵团发去电令:

“为切断白部的退路,并将其主力歼灭在湖南,拟在长沙衡阳一带发起新的百团大战。令四兵团于月中旬渡赣江经宜春进入醴陵、衡阳、株洲一线。与白崇禧主力决战!”

他甚至为第四兵团指定路线,林彪要求第四兵团十三、十四、事务三军为第一梯队,十八军为第二梯队,同时令四野邓华的十五兵团作为右翼,大军齐头并进。

不难理解,林彪打算围歼白崇禧部队,但白崇禧会在湖南跟他决战吗?作为沙场老将,白崇禧绝对不会在不利于自己的形势下开战。另外还有一点,正值盛夏,部队战力下降,是否又能如愿完成他的作战计划?

图|白崇禧与蒋介石夫妇

林彪军令到第四兵团时,陈赓不在,周希汉、李成芳、秦基伟几位军长看着电报,眉头紧皱,一言不发,战士们生病减员,显然已经力不从心,可军令如山,他们又当如何?

郭天民理解大家,只好安慰:“司令员几天就能回来,还是由他决定吧。”

几天后,陈赓返回,对于林彪的命令,他当即表示:“这个仗不能这么打,不能去湖南,应该迂回广东。”

在陈赓看来,第四兵团在江西,就算去打白崇禧,也只不过是隔靴搔痒,不会有太大作用,不如南下广东,对白崇禧进行大范围的迂回,切断他所有的后路,再进行围歼。

郭天民同意陈赓的意见,不过他紧锁的眉头还是没有展开:“可野司已作命令。”林彪军令如山,又何以不从。

陈赓先找了邓华,邓华也深知林彪是个独行其是的人,基本不会听别人的意见。大家一番商议后,陈赓决定:向中央军委发电报。他在电报里说明自己的战略意见,建议南下广州,写完后发送中央军委、毛主席、林彪。

图|邓华、陈赓和战士们在一起

林彪接到电报,唰地从座位上站起来,面露不悦,沉默许久后,他对通讯参谋说:“回复陈赓,我决心已下,不能更改,坚决执行。”

陈赓、郭天民等人收到林彪复电,坐在兵团办公室,一言不发,不知道该说些什么。与此同时,陈赓还在极力收拾自己的情绪:“不能抱有这种情绪,这样会影响部队。”他在心中劝告自己,一定要配合林彪作战。

因为劝不动林彪,陈赓几人只能将希望寄托于毛主席的回电。

翌日上午,毛主席电报抵达,毛主席同意了陈赓的建议:

“第四兵团与四野第十五兵团 (两个军)由陈赓指挥,9月份从赣州进军广东。”

“还是毛主席高瞻远瞩。”陈赓长长地舒了一口气,连看了几遍电报,脸上的阴霾也全然消失,这下,既不用有违抗林彪军令的负担,也能顺利率部南下。

图|毛主席

陈赓:如果没有中央电令,我们还是要听林彪指挥

1949年10月14日,广州解放。

在人民解放军的强大攻势下,阎锡山败逃台湾,李宗仁飞往重庆,余汉谋部沿西江逃窜,此时的白崇禧则屯兵湘桂边境,摆出一幅要与林彪决一死战的架势。

当时陈赓正在广州附近乘势追击逃敌,他却在此时收到林彪的命令:

“广州敌军逃窜,你部不要追击,逃敌我将另遣部队合围。”

林彪的意思很明显,将白崇禧集团围歼在湘桂边境,避免他逃回广西老家,陈赓当然同意这一想法。

陈赓不解的是,第四兵团距离广州近在咫尺,很快就能拿下余汉谋等残敌,但若是第四兵团重新集结,再转往桂林、柳州地区,受命堵截白崇禧集团,不仅会失去追敌的大好时机,也不一定能赶上围歼白崇禧的行动。

他认为,与其如此,还不如就近调派四野部队。

图|陈赓与家人

陈赓与林彪再一次想法不同,他手里拿着电报,双眉紧锁,沉思片刻,最后决定:“林彪的电报是直达各军的,如果各军已经开始执行,将是很糟糕的。”

他还是决定向中央军委上报,与此同时郭天民联系周希汉、李成芳、秦基伟等人,他们都表示尚未执行林彪的命令。

毛主席和中央军委随后致电陈赓:“同意陈赓意见,决定第四兵团仍照原任务执行。”

没过多久,叶剑英也向中央军委发去电报,建议陈赓继续向西南追歼逃敌,而林彪也依据形势,同意了陈赓的请求。

郭天民忍不住感叹:“还是毛主席英明,关键时刻支持了我们。”

陈赓合时宜地看了郭天民一眼,然后语重心长表示:“毛主席的指示当然英明,不过如果没有中央电令,我们还是要听林彪指挥,打仗嘛,首先还是得听从命令,以后还是这样。”

虽战略意见不同,但军令必听,可见陈赓的格局,郭天民也认真地点点头。

之后,陈赓按照原有的部署,继续追击余汉谋残部,10月23日,第四兵团在阳江将国民党军余汉谋部队全部歼灭。中央军委、四野都发来贺电,称第四兵团的阳江大捷为一场“伟大的胜利。”

图|陈赓、郭天民在第四兵团会议上

毛主席:同意陈赓同志建议

拿下余汉谋让大家振奋不已,林彪也在衡宝一线吃掉白崇禧的5万精锐兵力,白崇禧元气大伤,但尚未完全被歼灭,不得已退回广西。

白崇禧派鲁道源兵团前往广西岑溪地区,同时派主力张淦兵团秘密向博白、陆川、玉林等地区集结。

此时的白崇禧兵力大为缩减,广州、贵阳都已经解放,他实际上只有一条路可以走,那就是拿下雷州半岛,这样可以逃往海外,所以他派鲁道源兵团去岑溪突围,以达到声东击西的目的,毕竟他实在没有把握应对人民解放军,只能先想办法吸引四野,去追击鲁道源兵团。

图|白崇禧

林彪得知这一军情时,与罗荣桓、肖克等人商量,他决定:

“白崇禧已如丧家之犬,应立即调陈赓兵团的三个军堵截鲁道源,只留十三军的三十九师在廉江阻击向雷州半岛逃窜的白部。”

而陈赓认为,雷州半岛必定是白崇禧集团南逃的重要一站,因此他早就派出第十三军、十四军,卡住白崇禧进入雷州半岛的入口。

对于林彪的军令,陈赓大为吃惊,郭天民也惊讶不已,陈赓实在担心,一个三十九师,怎么能挡住白崇禧的几个兵团,一旦白崇禧的如意算盘实现了,那他就会南逃。

担心之余,陈赓的情绪都变得紧张激动起来,他先给林彪发去电报,提出建议,结果不出所料,他们的建议被林彪驳回了,林彪态度一如既往地坚定:“部署已定,不能更改。”

图|毛主席

陈赓哀叹一声,不知该怎么办,郭天民一边苦笑,一边建议他再度给中央军委和毛主席发电报,陈赓有点犹疑:“这样好不好呢?”

“又能怎么样呢,时间不等人了。”郭天民说话的时候很着急,谁都知道,战机不容贻误。

陈赓字斟句酌:“我兵团须控制雷州半岛,如被白部占据,他们从海上逃跑是很容易的。”为了考虑林彪感受,陈赓在电报最后写:“各军正待命出动,准备随时执行野司的命令。”

而毛主席也再一次选择听取陈赓的建议,他回电迅速且简短:“同意陈赓同志建议。”

陈赓终于毫无顾虑,依照战略部署,第四兵团在雷州半岛入口一带,将白崇禧的张淦兵团全部歼灭,白崇禧的计划宣告失败。

图|陈赓

1949年12月,张淦兵团被歼灭,鲁道源兵团被重创,徐启明兵团亦全军覆灭,白崇禧已到强弩之末,他乘机辗转香港,最后逃往台湾。

而在人民解放军的英勇奋战下,广西全面解放,人民过上全新生活。

与此同时,国民党云南省政府主席卢汉宣布和平起义,四川将领刘文辉、潘文华等人也宣布起义,陈赓很高兴:

“我们再没有大仗可打了,蒋介石靠黄埔军校起家,他的反动事业,现在可以说已经结束了,我们这个部队打了不少胜仗!”

1949年12月,中央军委下令,陈赓的第四兵团重新归第二野战军指挥。

但第四兵团与四野配合追击白崇禧集团的贡献不会被人民遗忘,这两位战将在战时各有所长的战斗事迹也将永远流传,后人始终佩服陈赓将军的非凡气度、宽阔胸襟、以及卓越才能!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05

标签:电报   雷州   中央军委   人民解放军   野战军   顶头上司   作战   兵团   良久   战役   沉思   部队   四野   林彪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