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一共出现了83个王朝共有559个帝王

中国传说中上古三皇五帝,如羲皇伏羲、娲皇女娲、黄帝轩辕、炎帝神农等都不是真正帝王,仅为部落首领或部落联盟首领,其“皇”或“帝”号,为后人所追加。夏朝君主称“后”,商朝君主称“帝”,周天子称“王”。楚武王自尊为王之后,王的含金量开始逐渐下降。战国诸侯大多僭越称王,尊周天子为“天王”。

秦王嬴政“奋六世之余烈”统一的六国,认为自己“德兼三皇、功盖五帝”,创“皇帝”一词作为华夏最高统治者的正式称,自称“始皇帝”(史称“秦始皇”),从此“皇帝”取代了“帝”与“王”(一字王和二字王),成为中国两千年多来封建社会最高统治者的称呼,是专制统治的象征与代表。说文曰:“皇,大也,从自。自,始也。始皇者,三皇大君也。”“帝,谛也。王天下之号也。”皇帝之制,始于秦,始皇帝政制之,乃取三皇五帝之名。皇帝自称“朕”,其下皆称“陛下”。皇帝之言曰“谕”,皇帝之命曰“诏”。秦始皇而且还取消了谥号和庙号:闻太古有号毋谥,中古有号,死而以行为谧。如此,则子议父,臣议君也,甚无谓,朕弗取焉。自今已来,除谥法。二世三世至于万世,传之无穷。

在中国历史上一共出现了83个王朝,共有559个帝王(55个做过皇帝的姓氏)。在中国两千多年的漫长帝制社会里,皇帝是国家的最高统治者,是专制统治的象征与代表。由于君权天授要表示与众不同,史书记载中国帝王出生时大多有天降异象。始于秦始皇的传国玉玺被视作“皇权天授、正统合法”之信物成为中国历代正统皇帝的证凭,成为历朝历代追捧争夺的神物。

皇帝的寿命】皇帝虽然自命天子,被称万岁,但长寿者不多,短命者不少,五十岁以下的占一半以上(秦始皇以前的不算在内,其余约卅位生卒年份不可考)。按说皇帝一切生活标准都是天下最高的,云集天下美女为获得帝王一朝临幸改变命运。生活在这么好的条件中,皇帝应该都是健康长命的。然而事实并非如此,当皇帝的危险性非常大,死亡率非常高(王朝末年,整个皇家都是灭顶之灾),皇帝的死法花样百出,一旦权臣到了入朝不趋、赞拜不名、剑履上殿、加九锡的程度,皇权就旁落被禅让取代只是时间的问题了,有些皇帝就人间蒸发了,末代皇帝很少有善终,刘宋刘裕让“六位帝王完” 。据嘻嘻网粗略统计,中国历史上的皇帝被杀害率为31%(北魏皇帝不得善终率高达73.3%),活不到40岁的高达50%,寿命超过60岁的只有15%,仅仅11位皇帝寿命超过70岁,皇帝平均寿命为39.2岁,而古代社会总体平均寿命约为三十五岁。如果去掉夭折和非自然死亡的人,古代成人平均寿命约为57岁。可见皇帝的寿命并不比普通百姓高。康熙是明面上在位时间最长的皇帝,乾隆是最长寿的皇帝。也有一些皇帝妄图服用仙丹长生不老却适得其反。皇帝之死称为“崩”、“驾崩”、“晏驾”、“千秋”、“百岁”等。

皇帝一手掌握国家的立法、行政、司法等全部大权,独断乾坤,决定着国家的命运与臣民的生死荣辱。不乏一些英才明主在一定历史时期内,为社会进步发展与人民生活安定做了一些好事,但由于专制政治的独裁制、终身制、世袭制、嫡长继承制等级特权制以及阴谋争夺、血腥杀戮等本质特性的制约影响,更多地出现了各式各样的暴君、昏君,还出现了不少捡漏皇帝、娃娃皇帝、白痴皇帝、荒诞怪癖的皇帝等等,给国家与人民带来了无穷的灾难;更有不少沦为太监的傀儡、命运悲惨、死于非命的皇帝,给中国历史蒙上了一层阴森可怖的阴影。若把中国422位皇帝放在一个群里,他们会聊些什么?

即便是古人,也有思想敏锐者对中国的皇权制度,对中国的帝王做过猛烈地抨击。明末清初黄宗羲《明夷待访录》中说:“为天下之大害者,君而已矣”。意为“君为民害”,并且把皇帝描述为这样的人:“荼毒天下之肝脑,离散天下之子女,以博我一人之产业。其既得之也,敲剥天下之骨髓,离散天下之子女,以奉我一人之淫乐,视如当然,曰:此我产业之花息也。”清初的著名思想家唐甄也直言道“自周秦以来,凡帝王皆贼也”。

那么为什么把皇帝称为“陛下”呢?“陛下”是封建时代臣民对皇帝的称谓。“陛下”本来是指宫殿的台阶,又特指皇帝座前的台阶。皇帝临朝时,“陛”的两侧要有近臣执兵刃站列,以防不测和显示威风。群臣常常不能直接对皇帝说话,而要由站在“陛下”的侍卫者转达,以示皇权的崇高。“陛下”这一称呼《韩非子》已有之。司马迁《史记·秦始皇本纪》中记载:“今陛下兴义兵,诛残贼,平定天下,海内为郡县,法令由一统,自上古以来未尝有,五帝所不及。”后来,就用“陛下”作为对皇帝的直接称呼,表示虽然是在对皇帝说话,但礼仪上不能有失尊卑。在皇帝去世直至谥号、庙号确立之前,对刚去世的皇帝的敬称是“大行(xíng)皇帝”。

中国皇帝包括正统朝代少数民族建立的政权,还有一些政变、夺权所建立的政权,再加上农民起义建立的政权,中国皇帝共有1000多位。

附:南越、东越、闽越、东瓯、匈奴、突厥、回纥(回鹘)、吐蕃、高昌、于阗、柔然、吐谷浑、渤海国(大震)、南诏(大蒙、大礼、大封民)、大长和、大天兴、大义宁、大理国(前理 、后理)、大中、东夏(大真)(以上不包括十六国时期和五代十国时期的少数民族政权)其中云南列朝自世隆以下【南诏(大蒙、大礼、大封民)、大长和、大天兴、大义宁、大理国(前理、后理)、大中】和东夏(大真)的君主称皇帝;南越(吕后时)、于阗(五代时)的君主一度称皇帝;南越、东越、闽越、东瓯、高昌、于阗、吐谷浑、渤海国(大震)作为中原王朝的藩属国,君主称王;匈奴的君主称单于;回纥(回鹘)、柔然的君主称可汗;吐蕃的君主称赞普。中国历朝历代的附属国你知道多少?

五胡十六国时期:汉赵、后赵、成汉、前燕、后燕、南燕、前秦、后秦、胡夏9个政权称皇帝,后凉、北燕2个政权称天王,前凉、西秦、南凉、北凉、西凉5个半独立政权称王。

五代十国时期:五代、前蜀(907-925,之前是唐朝的蜀王)、后蜀(934-965,之前是后唐的蜀王)、吴(927-937,902-919年是唐朝的吴王,919-927年称大吴国王)、南唐(937-958,之后是称国主)、闽(933-945,之前是后梁、后唐的闽王)、南汉(917-971,之前是后梁的南海王)、北汉的君主称皇帝,吴越、楚、南平3个半独立政权的君主称王。

55个做过皇帝的姓氏:嬴,芈,刘,赵,王,公孙,曹,孙,司马,李,石,冉,慕容,张,段,苻,姚,冯,乞伏,赫连,吕,秃发,沮渠,桓,萧,陈,侯,拓跋,元,高,宇文,杨,武,安,史,黄,劝,朱,郭,柴,钱,马,孟,郑,耶律,完颜,侬,大,蒲鲜,韩,徐,明,爱新觉罗,吴,袁等55个姓氏出过皇帝。

皇帝姓氏按朝代分类

秦朝,嬴政、楚,芈姓 、西汉,刘邦、南越 ,赵姓、新朝 ,王莽,玄汉、刘玄,赤眉汉,刘盆子、成家、公孙述、东汉,刘秀、曹魏 ,曹丕 、蜀汉 ,刘备、孙吴 ,孙权 、西晋 , 司马炎、东晋 ,司马睿、成汉,李雄、汉赵,刘渊、后赵,石勒、冉魏 ,冉闵 、前燕,慕容俊、前凉 ,张祚、后燕 ,慕容垂、南燕 ,慕容德、西燕 ,慕容冲段随 、前秦,苻坚、后秦,姚苌、北燕 ,冯跋、西秦 ,乞伏国仁、夏,赫连勃勃,原姓刘,改姓赫连、后凉,吕光、南凉,秃发乌孤、北凉,沮渠蒙逊、桓楚,桓玄、刘宋,刘裕、南齐,萧道成、南梁,萧衍、南陈,陈霸先、西梁,萧察、侯汉,侯景、北魏, 拓跋圭元宏、东魏,元善见 、西魏 ,元宝炬、北齐,高洋、北周,宇文毓、隋朝 ,杨坚 、许 ,宇文化及、郑 ,王世充、唐朝,李渊、武周,武瞾 、大燕,安禄山、史思明、大齐,黄巢、大封民,劝世隆、后梁,朱温、后唐,李存勖、后晋,石敬瑭、后汉,刘知远、后周,郭威 、柴荣、吴越 ,钱镠、南楚 ,马殷、北汉,刘崇、燕,刘守光、吴 ,杨溥、南塘 ,李昪、南汉,刘岩、前蜀,王建、后蜀 ,孟知祥、闽 ,王延钧、大长和,郑买嗣、大天兴, 赵善政、大义宁,杨干真、北宋,赵匡胤、南宋,赵构、辽,耶律阿保机、西夏,元昊、金 ,完颜阿骨打、北辽,耶律淳、西辽 , 耶律大石、大理国 ,段思平、大中,高升泰、天南,侬智高、兴辽,大延琳、大渤海 ,高永昌、奚 ,回离保萧姓、大楚,张邦昌、刘齐,刘豫、东夏,蒲鲜万奴、元朝,忽必烈 无姓,孛儿只斤氏、韩宋,韩林儿、天完,徐寿辉、陈汉,陈友谅、明夏,明玉珍、明朝 ,朱元璋、南明 ,朱由崧、大顺,李自成、大西,张献忠、清朝 ,皇太极 ,姓爱新觉罗、吴周,吴三桂、民国,袁世凯

1、秦朝:嬴政、胡亥、嬴子婴;

2、西汉:刘邦、刘盈、刘恭、刘弘、刘恒、刘启、刘彻、刘弗陵、刘贺、刘询、刘奭、刘骜、刘欣、刘衎、刘婴;

3、新朝:王莽;

4、玄汉:更始帝刘玄;

5、赤眉汉:建世帝刘盆子;

6、赵汉:汉嗣帝王郎;

7、成家:成家公孙述;

8、东汉:刘秀、刘庄、刘炟、刘肇、刘隆、刘祜、刘懿、刘保、刘炳、刘缵、刘志、刘宏、刘辩、刘协;

9、三国魏:曹腾、曹嵩、曹操、曹丕、曹睿、曹芳、曹髦、曹奂;

10、三国蜀:刘备、刘禅;

11、三国吴:孙坚、孙权、孙亮、孙休、孙晧;

12、西晋:司马懿、司马师、司马昭、司马炎、司马衷、司马伦、司马炽、司马邺;

13、东晋:司马睿、司马绍、司马衍、司马岳、司马聃、司马丕、司马奕、司马昱、司马曜、司马德宗、司马德文;

14、前凉:张重华、张曜灵、张祚、张玄靓、张天锡;

15、后凉:吕光、吕绍、吕纂、吕隆;

16、南凉:秃发乌孤、秃发利鹿孤、秃发傉檀;

17、西凉:李暠;

18、北凉:段业、沮渠蒙逊、沮渠牧犍;

19、前赵:刘渊、刘和、刘聪、刘璨、刘曜;

20、后赵:石勒、石弘、石虎、石世、石遵、石鉴、石袛;

21、前秦:苻健、苻生、苻坚、苻丕、苻登、苻生;

22、后秦:姚苌、姚兴、姚泓;

23、西秦:高祖/武元王乞伏乾归、太祖/文昭王乞伏炽磐、厉武王乞伏暮末;

24、前燕:慕容皝、慕容隽、慕容暐;

25、后燕:慕容垂、慕容宝、慕容详、慕容麟、慕容盛、慕容熙、慕容云;

26、南燕:慕容德、慕容纳、慕容超;

27、北燕:冯跋、冯弘;

28、成汉:李雄、李班、李期、李寿、李势;

28、南朝宋:刘裕、刘义符、刘义隆、刘劭、刘骏、刘子业、刘彧、刘昱、刘准;

29、南朝齐:萧道成、萧赜、萧昭业、萧昭文、萧鸾、萧宝卷、萧宝融;

30、南朝梁:萧衍、萧正德、萧纲、萧栋、萧纪、萧绎、萧渊明、萧方智、萧庄;

31、西梁:萧詧、世宗孝明皇帝萧岿、惠宗孝靖皇帝萧琮、萧铣;

32、南朝陈:陈霸先、陈蒨、陈伯宗、陈顼、陈叔宝;

33、北朝北魏:拓跋珪、拓跋嗣、拓跋焘、拓跋余、拓跋濬、拓跋弘、元宏、元恪、元诩、元姑娘、元钊、元子攸、元晔、元恭、元朗、元修;

34、北朝东魏:元善见;

35、北朝西魏:元宝炬、元钦、元廓;

36、北朝齐:高欢、高澄、高洋、高殷、高演、高湛、高纬、高延宗、高恒;

37、北朝周:宇文泰、宇文觉、宇文毓、宇文邕、宇文赟、宇文阐;

38、隋朝:杨坚、杨广、杨侑、杨侗、杨浩;

39、唐朝:李渊、李世民、李治、武则天、李显、李重茂、李旦、李隆基、李亨、李豫、李适、李诵、李纯、李恒、李湛、李昂、李炎、李忱、李漼、李儇、李晔、李柷;

40、五代后梁:朱温、朱友圭、朱友贞;

41、五代后唐:李克用、李存勖、李亶(李嗣源)、李从厚、李从珂;

42、五代后晋:石敬瑭、石重贵;

43、五代后汉:刘暠(刘知远)、刘承佑;

44、五代后周:郭威、柴荣、柴宗训;

45、辽朝:耶律阿保机、耶律德光、耶律阮、耶律璟、耶律贤、耶律隆绪、耶律宗真、耶律洪基、耶律延禧;

46、北辽:耶律淳、德妃(萧普贤女,为皇太后,称制;期间遥奉耶律定为帝)、耶律雅里、耶律术烈;

47、西辽:耶律大石、感天皇后萧塔不烟、耶律夷列、耶律普速完、耶律直鲁古、屈出律;

48、北宋:赵匡胤、赵炅、赵恒、赵祯、赵曙、赵顼、赵煦、赵佶、赵桓;

49、南宋:赵构、赵旉、赵昚、赵惇、赵扩、赵昀、赵禥、赵显、赵昰、赵昺

50、西夏:李继迁、李德明、李元昊、李谅祚、李秉常、李乾顺、李仁孝、李纯佑、李安全、李遵顼、李德旺、李睍

51、金朝:完颜旻(完颜阿骨打)、完颜晟、完颜亶、完颜亮、完颜雍、颜璟、完颜允济、完颜珣、完颜守绪、完颜承麟

52、元朝:铁木真、拖雷、窝阔台、*定宗贵由、*宪宗蒙哥、忽必烈、铁穆耳、武宗海山、爱育黎拔力八达、硕德八剌、也孙铁木儿、阿刺吉八、图帖睦尔、和世琜、懿璘质班、妥懽帖睦尔、爱猷识理答腊

53、明朝:朱元璋、朱允炆、朱棣、朱高炽、朱瞻基、朱祁镇、朱祁钰、朱见深、朱祐樘、朱厚照、朱厚熜、朱载垕、朱翊钧、朱常洛、朱由校、朱由检

54、南明:朱由崧、朱聿键、朱聿鐭、朱由榔

55、清朝:努尔哈赤、皇太极、福临、玄烨、胤禛、弘历、颙琰、旻宁、奕詝、载淳、载湉、溥仪。

上古时代

三皇

盘古氏 天皇氏 地皇氏 人皇氏 有巢氏 燧人氏 伏羲氏 女娲氏 神农氏

五帝

黄帝姬轩辕 少昊己挚 玄帝姬颛顼 帝喾姬夋 帝挚姬挚 唐尧伊祁放勋 虞舜姚重华

夏朝

大禹姒文命 启 太康 仲康 相 少康 予 槐 芒 泄 不降 扃 廑 孔甲 皋 发 桀帝姒履癸

商朝

成汤子天乙 太丁 外丙 中壬 伊尹 太甲(太宗) 沃丁 太庚 小甲 雍己 太戊(中宗) 中丁 外壬 河亶甲 祖乙 祖辛 沃甲 祖丁 南庚 阳甲 盘庚 小辛 小乙 武丁(高宗) 祖庚 祖甲 廪辛 康丁 武乙 文丁 帝乙 帝辛(纣帝)

周朝

西周

*周文王姬昌 周武王姬发 周成王姬诵 周康王姬钊 周昭王姬瑕 周穆王姬满 周共王姬繄扈 周懿王姬囏 周孝王姬辟方 周夷王姬燮 周厉王姬胡 周宣王姬静 周幽王姬宫湦 周携王姬余臣

东周

周平王姬宜臼 周桓王姬林 周庄王姬佗 周厘王姬胡齐 周惠王姬阆 周王子姬颓 周襄王姬郑 周王子姬带 周顷王姬壬臣 周匡王姬班 周定王姬瑜 周简王姬夷 周灵王姬泄心 周景王姬贵 周悼王姬猛 周敬王姬匄 周王子姬朝 周元王姬仁 周贞定王姬介 周哀王姬去疾 周思王姬叔 周考王姬嵬 周威烈王姬午 周安王姬骄 周烈王姬喜 周显王姬扁 周慎靓王姬定 周赧王姬延 周惠王姬杰

秦朝

秦惠文王嬴驷 秦武王嬴荡 秦昭襄王嬴则 秦孝文王嬴柱 秦庄襄王嬴子楚 秦始皇嬴政 秦二世嬴胡亥 秦三世嬴子婴

汉朝皇帝列表

西汉

汉高祖刘邦 汉惠帝刘盈 汉前少帝刘恭 汉后少帝刘弘 汉高后吕雉 汉文帝刘恒 汉景帝刘启 汉武帝刘彻 汉昭帝刘弗陵 昌邑王刘贺 汉宣帝刘询(刘病已) 汉元帝刘奭(shì)  汉成帝刘骜 汉哀帝刘欣 汉平帝刘衎 孺子婴刘婴

新朝

新朝新始祖高皇帝王莽

玄汉

汉延宗更始帝刘玄 汉昌宗建世帝刘盆子

成家

公孙述

东汉

汉光武帝刘秀 汉明帝刘庄 汉章帝刘炟 汉和帝刘肇 汉殇帝刘隆 汉安帝刘祜 汉少帝刘懿 汉顺帝刘保 汉冲帝刘炳 汉质帝刘缵 汉桓帝刘志 汉灵帝刘宏 汉少帝刘辩 汉献帝刘协

三国

*魏武帝曹操 魏文帝曹丕 魏明帝曹睿 魏齐王曹芳(邵陵厉公) 高贵乡公曹髦 魏元帝曹奂

蜀【蜀汉】

汉昭烈帝刘备 汉孝怀帝刘禅

*武烈帝孙坚 *长沙桓王孙策(孙坚子,孙权之兄) 吴大帝孙权 吴会稽王孙 吴景帝孙休 吴乌程侯孙皓

西晋

*宣帝司马懿 *景帝司马师 *文帝司马昭 武帝司马炎 惠帝司马衷 赵王司马伦 怀帝司马炽 愍帝司马邺

东晋

元帝司马睿 明帝司马绍 成帝司马衍 康帝司马岳 穆帝司马聃 哀帝司马丕 海西公司马奕 简文帝司马昱 孝武帝司马曜 安帝司马德宗 恭帝司马德文

十九国

成汉

*(成)景帝李特 *(成)秦文王李流 (成)武帝李雄 (成)哀帝李班 (成)幽公李期 (汉)昭文帝李寿 (汉)末主李势

汉赵

(汉)光文帝刘渊 (汉)梁王刘和 (汉)昭武帝刘聪 (汉)隐帝刘粲 (赵)秦王刘曜

后赵

明帝石勒 文帝石弘 武帝石虎 正帝石世 成帝石遵 仁武帝石鉴 兴武帝石祗

冉魏

武悼天王冉闵 惠帝冉智

前凉

*武穆王张轨 昭王张实 成王张茂 文王张骏 桓王张重华 哀王张耀灵 威王张祚 冲王张玄靓 悼王张天锡 凉王张大豫

后凉

*景昭帝吕婆楼

懿武帝吕光

隐王吕绍

灵帝吕纂

后主吕隆

西凉

武昭王李暠

后主李歆

末主李恂

南凉

武王秃发乌孤

康王秃发利鹿孤

景王秃发傉檀

北凉

文王段业

武宣王沮渠蒙逊

哀王沮渠牧犍

高昌王沮渠无讳

河西王沮渠安周

前燕

*武宣帝慕容廆

文明帝慕容皝

景昭帝慕容俊

幽帝慕容暐

后燕

成武帝慕容垂

惠愍帝慕容宝

开封公慕容详

赵王慕容麟

昭武帝慕容盛

昭文帝慕容熙

西燕

归帝慕容泓

威帝慕容冲

昌平王段随

中帝慕容觊

文帝慕容瑶

代帝慕容忠

末帝慕容永

北燕

惠懿帝高云

文成帝冯跋

昭成帝冯弘

南燕

献武帝慕容德

末主慕容超

胡夏

*桓帝刘卫辰

武烈帝赫连勃勃

德武帝赫连昌

平武帝赫连定

前秦

惠武帝苻洪

高祖苻健

厉王苻生

世祖苻坚

哀平帝苻丕

太宗苻登

后主苻崇

后秦

武昭帝姚苌

文桓帝姚兴

末主姚泓

西秦

宣烈王乞伏国仁

武元王乞伏乾归

文昭王乞伏炽盘

厉武王乞伏慕末

代国

太祖拓跋猗卢

太宗拓跋普根

世祖拓跋始生

平文帝拓跋郁律

惠帝拓跋贺傉

炀帝拓跋纥那

烈帝拓跋翳槐

昭成帝拓跋什翼犍

西蜀

蜀王谯纵

南北朝皇帝列表

南朝

武帝刘裕

少帝刘义符

文帝刘义隆

元帝刘劭

孝武帝刘骏

前废帝刘子业

明帝刘彧

后废帝刘昱

顺帝刘准

高帝萧道成

武帝萧赜

郁林王萧昭业

海陵王萧昭文

明帝萧鸾

东昏侯萧宝卷

和帝萧宝融

武帝萧衍

临贺王萧正德

简文帝萧纲

豫章王萧栋

武陵王萧纪

元帝萧绎

闵帝萧渊明

敬帝萧方智

后梁

宣帝萧詧

明帝萧岿

靖帝萧琮

武帝陈霸先

文帝陈蒨

废帝陈伯宗

宣帝陈顼

炀帝陈叔宝

北朝

北魏

道武帝拓跋珪

明元帝拓跋嗣

太武帝拓跋焘

南安王拓跋余

文成帝拓跋浚

献文帝拓跋弘

孝文帝元宏

宣武帝元恪

孝明帝元诩

幼主元钊

孝庄帝元子攸

长广王元晔

节闵帝元恭

安定王元朗

孝武帝元脩

东魏

孝静帝元善见

西魏

文帝元宝炬

废帝元钦

恭帝拓跋廓

北齐

*神武帝高欢

*文襄帝高澄

文宣帝高洋

废帝高殷

孝昭帝高演

武成帝高湛

后主高纬

安德王高延宗

幼主高恒

范阳王高绍义

北周

*文帝宇文泰

孝闵帝宇文觉

明帝宇文毓

武帝宇文邕

宣帝宇文赟

静帝宇文衍

隋朝皇帝列表

隋文帝杨坚

隋炀帝杨广

隋恭帝杨侑

隋秦王杨浩

隋越王杨侗

唐朝皇帝

唐高祖李渊

唐太宗李世民

唐高宗李治

唐中宗李显

唐睿宗李旦

南周(武周)

南周则天大圣皇帝武曌【武则天】

唐朝复辟

唐中宗李显

唐殇帝李重茂

唐睿宗李旦

唐玄宗李隆基

唐肃宗李亨

唐代宗李豫

唐德宗李适

唐顺宗李诵

唐宪宗李纯

唐穆宗李恒

唐敬宗李湛

唐文宗李昂

唐武宗李炎

唐宣宗李忱

唐懿宗李漼

唐僖宗李儇

唐昭宗李晔

唐哀帝李柷[chù]

渤海国

渤海高王大祚荣

渤海武王大武艺

渤海文王大钦茂

渤海前废王大元义

渤海成王大华兴

渤海康王大嵩璘

渤海定王大元瑜

渤海僖王大言义

渤海简王大明忠

渤海宣王大仁秀

渤海宁王大彝震

渤海雍王大虔晃

渤海厉王大玄锡

渤海赧王大玮瑎

渤海后废王大諲撰

五代十国

五代

后梁

太祖朱温

郢王朱友珪

末帝朱瑱(朱友贞)

后唐

*太祖李克用

庄宗李存勖

明宗李亶

闵帝李从厚

末帝李从珂

后晋

高祖石敬瑭

出帝石重贵

后汉(包括北汉)

高祖刘暠

隐皇帝刘承佑

湘阴公刘赟

世祖刘旻

睿宗刘钧

少主刘继恩

英武帝刘继元

后周

太祖郭威

世宗柴荣(郭威义子,实为郭威妻子柴皇后的侄子,过继之后改名“郭荣”,所以有些史书中也写作“郭荣”)

恭帝柴宗训(有些史书中也写作“郭宗训”)

十一国

吴越

太祖钱鏐

世宗钱元瓘

成宗钱弘佐

忠逊王钱弘倧

忠懿王钱弘俶

闽国

太祖王审知

嗣王王延翰

惠宗王延钧

康宗王昶

景宗王曦

殷帝王延政

荆南(南平)

武信王高季兴

文献王高从诲

贞懿王高宝融

荆南侍中高保勖

荆南侍中高继冲

南楚

武穆王马殷

衡阳王马希声

文昭王马希范

前废王马希广

恭孝王马希萼

后废王马希崇

南吴

太祖杨行密

烈宗杨渥

高祖杨渭

让帝杨溥

岐国

忠敬王李茂贞

桀燕(杰燕)

桀王刘仁恭

燕王刘守光

南唐

烈祖李升

元宗李璟

后主李煜

南汉

*烈宗刘隐

高祖刘岩

殇帝刘玢

中宗刘晟

后主刘鋹

前蜀

高祖王建

后主王衍(王宗衍)

后蜀

高祖孟知祥

后主孟昶

辽太祖耶律阿保机

辽太宗耶律德光

辽世宗耶律阮

辽穆宗耶律璟

辽景宗耶律贤

辽圣宗耶律隆绪

辽兴宗耶律宗真

辽道宗耶律洪基

天祚帝耶律延禧

西辽

辽德宗耶律大石

感天后萧塔不烟

辽仁宗耶律夷列

承天后耶律普速完

辽末帝耶律直鲁古

辽恭帝耶律屈出律 

宋朝皇帝

北宋

宋太祖赵匡胤

宋太宗赵炅(赵光义、赵匡义)

宋真宗赵恒

宋仁宗赵祯

宋英宗赵曙

宋神宗赵顼

宋哲宗赵煦

宋徽宗赵佶

宋钦宗赵桓

南宋

宋高宗赵构

元懿太子赵旉

宋孝宗赵眘

宋光宗赵淳

宋宁宗赵扩

宋理宗赵昀

宋度宗赵禥

宋恭帝赵?(赵显)

宋端宗赵昰

宋帝昺赵昺

西夏

*太祖李继迁

*太宗李德明

景宗李元昊

毅宗李谅祚

惠宗李秉常

崇宗李乾顺

仁宗李仁孝

桓宗李纯佑

襄宗李安全

神宗李遵顼

献宗李德旺

末帝李睍

金太祖完颜旻(完颜阿骨打)

金太宗完颜晟

金熙宗完颜亶

海陵王完颜亮

金世宗完颜雍

金章宗完颜璟

卫绍王完颜永济

金宣宗完颜珣

金哀宗宛颜守绪

金末帝完颜承麟

元朝皇帝(孛儿只斤氏)

元太祖(成吉思汗)孛儿只斤铁木真

元睿宗(监国)孛儿只斤拖雷

元太宗孛儿只斤窝阔台

马乃真后(称制)

元定宗孛儿只斤贵由

海迷失后(称制)

元宪宗孛儿只斤蒙哥

元世祖(薛禅汗)孛儿只斤忽必烈

元成宗(完泽笃汗)孛儿只斤铁穆耳

元武宗(曲律汗)孛儿只斤海山

元仁宗(普颜笃汗)孛儿只斤爱育黎拔力八达

元英宗(格坚汗)孛儿只斤硕德八剌

泰定帝孛儿只斤也孙铁木儿

天顺帝孛儿只斤阿速吉八

元文宗(札牙笃汗)孛儿只斤图帖睦尔

元明宗孛儿只斤和世剌

元宁宗孛儿只斤懿璘质班

元惠宗(乌哈图汗)孛儿只斤妥懽帖睦尔

元昭宗孛儿只斤爱猷识理答腊

元益宗孛儿只斤脱古思帖木儿

明朝皇帝

明太祖朱元璋

明惠帝朱允炆

明成祖朱棣(庙号初为明太宗)

明仁宗朱高炽

明宣宗朱瞻基

明英宗朱祁镇

明代宗朱祁钰

明宪宗朱见深

明孝宗朱佑樘

明武宗朱厚燳

明世宗朱厚熜

明穆宗朱载垕

明神宗朱翊钧

明光宗朱常洛

明熹宗朱由校

明思宗朱由检

大顺

李自成,年号永昌

大西

张献忠,年号大顺

南明

安宗朱由崧,年号弘光

绍宗朱聿键,年号隆武

昭宗朱由榔,年号永历

清朝皇帝

清太祖爱新觉罗·努尔哈赤

清太宗爱新觉罗·皇太极

清世祖爱新觉罗·福临(顺治)

清圣祖爱新觉罗·玄烨(康熙)

清世宗爱新觉罗·胤禛(雍正)

清高宗爱新觉罗·弘历(乾隆)

清仁宗爱新觉罗·颙琰(嘉庆)

清宣宗爱新觉罗·旻宁(道光)

清文宗爱新觉罗·奕詝(咸丰)

清穆宗爱新觉罗·载淳(同治)

清德宗爱新觉罗·载湉(光绪)

清废帝爱新觉罗·溥仪(宣统)

太平天国

天王洪秀全

幼天王洪天贵福(原名:洪天贵)

中华帝国

中华帝国皇帝袁世凯,年号洪宪。

带*为追封

出处来源:中国皇帝顺序大全:http://114.xixik.com/chinese-emperors/

给100位中国皇帝一句点评

返回顶部

1.秦始皇(赢政)——开启大一统王朝的秦朝 国家制度影响中国数千年

2.汉高帝(刘邦)——刘邦这种流氓地痞能当皇帝在历史上开了个恶例

3.汉景帝(刘启)——汉景帝刘启称不上明君 有好爹大树底下好乘凉

4.汉武帝(刘彻)——汉武帝:犯强汉者虽远必诛 治下百姓死亡上千万

5.汉宣帝(刘询)——中兴之主汉宣帝 也为西汉政局埋下严重隐患

6.汉哀帝(刘欣)——汉哀帝刘欣一生独宠一人,却不是他的任何妃子

7.汉新帝(王莽)——王莽是个穿越者的存在

8.汉光武帝(刘秀)——只想做个静静的美男子 开创光武中兴的刘秀太低调

9.汉明帝(刘庄)——东汉时期小有作为的皇帝

10.汉章帝(刘炬)——"章草"皇帝

11.汉桓帝(刘志)——碌碌无为的皇帝

12.汉献帝(刘协)——末代皇帝基本不得善终 汉献帝是如何做到自保的

13.三国魏武帝(曹操)——历史上杰出的政治家(严格地说曹操并未称帝)

14.三国魏文帝(曹丕)——退位让贤想多了 曹丕一语点出尧舜禹“禅让”真相

15.三国蜀汉昭烈帝(刘备)——刘备比汉献帝小5辈怎成了皇叔?

16.三国吴大帝(孙权)——智勇兼备的英雄

17.西晋武帝(司马炎)——司马炎选错一个傻儿子 导致八王之乱西晋灭国

18.西晋惠帝(司马衷)——被“何不食肉糜”误解的西晋惠帝 其实也不是白痴

19.东晋元帝(司马睿)——中兴虽成权柄落,苟与门阀共天下——最无权势的开国之君

20.东晋孝武帝(司马曜)——中国历史上死得最窝囊的皇帝

21.十六国汉光文帝(刘渊)—匈奴人刘渊一心向汉 开启一个惊天动地的大时代

22.十六国昭武帝(刘聪)——匈奴汉国第二代国君

23.十六国前赵皇帝(刘曜)——神射手

24.十六国后赵高祖(石勒)——石勒生是奴隶 走上了枭雄路成为无数人的梦魇

25.十六国后赵国太祖(石虎)—残暴、偏激、猜疑

26.十六国前秦宣昭帝(苻坚)—淝水之战:百万大军党却落得个落花流水的悲剧

27.南北朝宋武帝(刘裕)——刘宋刘裕让“六位帝王完” 但是个文治武功好皇帝

28.南北朝宋文帝(刘义隆)——有雄图大略的皇帝

29.南北朝南齐高帝(萧道成)——"鱼鳞子"

30.南北朝齐废帝(萧宝卷)——历史上最昏庸、荒淫皇帝

31.南北朝梁武帝(萧衍)——南朝皇帝在位最久的皇帝

32.南北朝北魏孝文帝(拓跋宏)——北魏孝文帝改革 让北魏覆灭鲜卑族也融入汉族

33.南北朝北齐文宣帝(高洋)——历史上疯癫至极的皇帝

34.隋文帝(杨坚)——为什么西方史学家说隋文帝杨坚是中国历史上最伟大的皇帝?

35.隋炀帝(杨广)——昏君隋炀帝竟是中国最有作为的一个皇帝

36.唐高祖(李渊)——分明是统一最快的开国皇帝 后世为何写成老好人

37.唐太宗(李世民)一一致命的风投资金 导致李世民子孙几乎被屠戮殆尽

38.唐高宗(李治)——最被低估的皇帝唐高宗李治 成就仅次于唐宗宋祖

39.唐中宗(李显)——他和他弟还有她,竟然都可以称之为六味地黄丸

40.唐睿宗(李旦)——唐睿宗李旦两次登基三让天下 最后让出个太平盛世

41.武周圣神皇帝(武则天)——一代女皇不叫武则天 也不叫武曌更不叫武媚娘

42.唐玄宗(李隆基)——明君和昏君结合体 唐玄宗李隆基比唐太宗差的远

43.唐肃宗(李亨)——两耳不闻窗外事

44.唐代宗(李豫)—唐朝第一个以长子身份即位

45.唐德宗(李适)——饱尝战火的洗礼和考验

46.唐顺宗(李诵)——进入太上皇角色最快的皇帝

47.唐宪宗(李纯)——唐宪宗元和中兴 为何成为了唐王朝一次回光返照?

48.唐穆宗(李恒)——纵情享乐终其一生

49.五代十国后梁太祖(朱晃)—黄巢起义军小卒后逆袭称帝,实现黄巢灭唐梦想

50.五代十国后唐庄宗(李存勖)—喜欢唱戏的皇帝

51.五代十国后晋高祖(石敬瑭)—中国历史上最无耻的儿皇帝 为称帝承受千古骂名

52.五代十国后晋出帝(石重贵)—善始未能善终

53.五代十国后汉高祖(刘知远)—乱世出英雄 五代十国里草根做皇帝,村姑做皇后

54.五代十国后周太祖(郭威)—周太祖郭威:中国历史上真正的黄袍加身第一人

55.五代十国后周世宗(柴荣)—柴荣堪称史上最完美最好的皇帝 后世知道却不多

56.五代十国吴武帝(杨行密)—五代十国吴国的建立者

57.五代十国南唐烈祖(李界)—废吴主自立,建南唐

58.五代十国南唐后主(李煜)——同为亡国之君,南唐李煜和吴越钱俶命运大不同

59.五代十国吴越武肃王(钱鏐)——吴越钱氏家族——千年名门望族 从钱镠铁券说起

60.五代十国前蜀高祖(王建)——前蜀国的建立者

61.宋太祖(赵匡胤)——陈桥兵变不是黄袍被迫加身 是一场有预谋的政变

62.宋仁宗(赵祯)——全民偶像宋仁宗:去世时连辽国皇帝都泪流满面

63.宋高宗(赵构)——赵构文武双全本是一条好汉 怎么成了逃跑皇帝?

64.辽太祖(耶律阿保机)——契丹民族的英雄

65.辽太宗(耶律德光)——使契丹走向强盛的人

66.辽穆宗(耶律琛)——"睡王"皇帝

67.辽景宗(耶律贤)——辽朝皇帝中比较有作为的皇帝

68.金太祖(完颜阿骨打)——女真族的民族英雄

69.西夏景宗(李元昊)——中国西夏第一位皇帝

70.元太祖(铁木真)——一代天骄

71.元太宗(窝阔台)——蒙古帝国第二任可汗

72.元世祖(忽必烈)——大元帝国的缔造者

73.元成宗(铁穆耳)——守成之君

【明朝皇帝都是奇葩言过其实 但却都具有鲜明特色】

明朝皇帝

74.明太祖(朱元璋)——他的历史地位不如唐宗宋祖 但是却光复了汉室

75.明惠帝(朱允坟)——如果历史可以假设 朱允炆不被夺权会是好皇帝?

76.明成祖(朱棣)——朱棣为何由“太宗”变“成祖” 开创小宗继承大统先河

77.明仁宗(朱高炽)——当了20年太子10个月的皇帝 却改变了大明走向

78.明宣宗(朱瞻基)——“蟋蟀皇帝”明宣宗好色残暴?康熙亲自为其正名

79.明英宗(朱祁镇)——明朝土木堡之变皇帝被俘虏 有了2个年号的皇帝

80.明代宗(朱祁钰)——"代替他人当皇帝"

81.明宪宗(朱见深)——糊涂皇帝

82.明武宗(朱厚照)——明朝最荒唐的皇帝也是最真实的皇帝

83.明世宗(朱厚熜)——近支即位,承大统,将朱棣的庙号从太宗改为成祖

84.明穆宗(朱载垕)——明朝存在感最低的皇帝 在位只六年闷声发大财

85.明神宗(朱翊钧)——明之亡,实亡于万历,始亡于嘉靖

86.明光宗(朱常洛)——苦熬20年在位仅1个月就一命呜呼 死于夜御七女

87.明熹宗(朱由校)——“木匠皇帝”朱由校被黑不冤枉 昏君也擅长帝王术

88.明思宗(朱由检)——同为“亡国之君”,崇祯皇帝凭啥不招恨甚至有同情

89.清太祖(努尔哈赤)—女真族首领努尔哈赤把对明朝的恨 掘了汉人的墓

90.清太宗(皇太极)——清太宗皇太极的宗室斗争 换旗南面独尊打压诸王

91.清世祖(顺治)——清人关后的第一位皇帝

92.清圣祖(康熙)——在位时间最长的皇帝

93.清世宗(雍正)——一位扑朔迷离的皇帝

94.清高宗(乾隆)——历史上有名的风流天子

95.清仁宗(嘉庆)——励精图治却未能扭转历史

96.清宣宗(道光)——满清唯一以嫡长子身份即位

97.清文宗(咸丰)——有重整江山之心,却无回天之力

98.清穆宗(同治)——傀儡皇帝

99.清德宗(光绪)——清朝第一位非皇子继承大统

100.末代皇帝(宣统) ——中国末代皇帝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08

标签:爱新觉罗   渤海   司马   明朝   王朝   后主   高祖   太祖   慕容   帝王   中国   宇文   皇帝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