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是唯一参加过清军、北洋军、国军、八路军,解放后授军衔的军人

对历史有所了解的人都知道,在我国近代,中华民族曾经历过一段极为黑暗的时光。

由于清政府闭关锁国的政策,我国的发展远远落后于世界的进程,而这也将无数中华儿女的命运引入了无尽的深渊。

在这个过程中,有许多人希望能够通过自己的努力拯救这个危在旦夕的国家。在一次次尝试与一次次失败下,新中国诞生了。

新中国的成立向我们证明,无数先辈为革命做出的努力都是值得的,而在这些先辈之中,有一位名叫蒋维平的军人不仅在新中国成立后被授予了中校这一军衔,还曾参加过清军、北洋军与国军。接下来就让我们来讲讲关于他的故事。

1878年的一天,蒋维平出生在了河北房山县一个名叫石楼村的地方。那时正值清朝晚期,腐败的清政府使得底层百姓的生活困苦不堪,而蒋维平也如那个时代的大多数人一样,出生于一个极为贫苦的家庭。

因为家中困难,蒋维平根本没有机会到学堂去读书。他在很少的时候就为了生计去当学徒、当长工,生活的艰难过早地展现在了蒋维平面前,但面对着日复一日看不见希望的日子,他只能咬牙坚持下去。这样的苦日子,他一过就是二十年。

在这二十年多年里,整个中华大地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天朝上国”的美梦一朝被打碎,看似庞大的帝国竟如同出生的孩提一般不堪一击。世界以痛亲吻蒋维平,可蒋维平的心中却仍存着对这片土地的眷恋。也正因如此,蒋维平选择了参军报国。

他成为了一名清军,后来又先后成为李、袁、段等人的部下,在北洋新军中,他曾担任过副团长的职务。但北洋军救不了当时的中国,清朝的灭亡也随着时间的推移一步步临近。

在清朝宣告灭亡后,整个中国的局势越发混乱,蒋维平不愿在军阀手下做事,于是便回到了故乡,开始学习医术。或许是在医学方面确实有天赋,蒋维平很快就能够为人诊脉治病。

就在村中的人以为他从此会安心做一位大夫时,卢沟桥事变爆发了。受爱国情怀的驱使,蒋维平再一次选择了参军,这一次他成为了国军中的一员。当时蒋维平的年纪已经不小,在军中也并不受重视。

因为会学医术,他被派去给军队中的马治病,但就算如此,蒋维平也全无怨言。

但很快,他参加的这支军队就因为种种原因解散。蒋维平再次回到故乡,并开了一个小医馆用来维持生计。

在家乡行医的岁月里,蒋维平也一直在精进自己的医术。随着时间的流逝,蒋维平也开始慢慢习惯于这种生活,但八路军的到来,却重新燃起了他心中不屈的意志。

在与八路军接触的过程中,蒋维平发现他们与自己之前见过的军队都不一样,他们对老百姓亲热而尊重,在八路军的身上,蒋维平看到了中国的未来。

就这样,已经六十几岁的蒋维平再次选择了参军。从加入清军起,他就期待着能够战胜日本的那一天,为了这个愿望,他已经奔波了大半辈子,也将继续奔波下去。

在加入八路军后,蒋维平主要负责为战士们治病。为了能够更好地保障战士们的健康,蒋维平不顾自身安危,常常上山采集各种药材,又在民间收集各种药房,并先后配置出了四十余种药丸药膏。

除此之外,蒋维平还自学西医,因为他明白中药的药效迟缓,有很多时候难以满足军中的需要。

当时认识蒋维平的人总说,他的脾气不大好,喜欢骂人,俗话说本事大脾气也大,这话在蒋维平身上是适用的。

但只有蒋维平的病人们才知道,他是一位再心善不过的老人,面对病人时从不发脾气,反而十分耐心亲切。有时候病人的营养跟不上,他就会自己出钱为病人买些滋补的东西。

从清军、北洋军到国军,最后再到八路军,蒋维平的一生不仅在寻求自身的进步,同样也在寻求国家的出路。他的拳拳爱国之心,哪怕隔着漫长的时光长河,也依然能让生活在今天的我们清晰地感觉到。

在建国后,蒋维平因多年来的贡献被授予了中校的军衔,是我国年纪最长的中校,同时,他也是我国解放军医务工作者的模范。1964年,86岁的蒋维平在张家口病逝,而他的事迹,将始终被人们怀念。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05

标签:北洋军   军衔   国军   爱国   中校   先辈   解放后   医术   军中   清朝   中国   军人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