倘若他不死,李渊就没资格称帝,百姓给他修庙纪念,名字人人皆知

隋朝末年,天下大乱,十八路反王纷纷起义。其中,有一人深得百姓爱戴,军队实力也强劲。但是,他却在定天下的战役中错走一步而把天下让给了李渊。他就是窦建德

那么,他究竟为何得民心?又为何最终败北呢?

被逼走上反隋之路

窦建德生于隋朝时期的贝州漳南县,还年轻时,他就在当地已有不错的名望。

窦建德不仅非常诚信,而且重情重义。

早年间,他有个同乡的父母去世,但他们家境贫寒无力安葬。当时还在耕田的窦建德长叹一口气,随后立即放下手里的农活,给他们送去办理丧事所需的财物。这事一传开,乡亲们纷纷对其称赞。

后来,窦建德的父亲去世时,前来送葬的足足有一千多人,凡是有人送礼的,窦建德全都辞谢并婉拒。

那么,窦建德是如何走上起义之路的呢?

这还得从隋炀帝统治下的那个年代说起。那一年,朝廷决定征讨高句丽,开始四处招兵,窦建德也在其中。不过他运气不错,被委任为了一个小领导(二百人长)。

可跟他同在一个县的孙安祖就没这么好运了。当时,山东发生水灾,他的房子和财产都被洪水冲走了,老婆和孩子也活活饿死了。

偏偏这时候,漳南县里负责征兵的看上了孙安祖,孙安祖说自己家庭太穷不愿当兵。

县令一听,勃然大怒,直接动手打他。

孙安祖反抗时失手杀死了县令,只好逃到同乡窦建德这里,窦建德也帮着他躲藏了起来。

后来,在窦建德的劝说下,孙安祖联系了其他也不愿当兵的同乡,一共几百人,去了高鸡泊落草为寇。

而不久之后发生的一件事则彻底改变了窦建德的人生。

当时,高士达带着一千多人在清河郡起义,以高鸡泊为根据地,他们与漳南县境的各路盗匪往来。

而这些漳南的盗匪经常烧杀抢掠当地百姓,唯独不去窦建德的家乡,因此官府就怀疑窦建德与这些盗匪有勾结。

就这样,在没找到证据、仅是怀疑的情况下,郡县官府就把窦建德的全家,不论男女老少都杀光了。

窦建德听到消息后,悲痛万分,当他擦干眼泪后,从此,他的眼神里多了一种叫作仇恨的东西。

他恨这个民不聊生的世道,恨这个蛮不讲理的世道,恨这个欺压百姓的世道,他要为百姓杀死这个世道。

名声渐起,建国称王

冷静下来的窦建德明白,仅凭自己手上这点人马肯定无法成大事,于是决定去投奔当时实力不错的高士达。

高士达很欣赏窦建德的智慧谋略,便让他担任军司马。窦建德的部队从此逐渐壮大,发展到了一万多人。

那时,涿州通守郭绚率军前来高鸡泊讨伐高士达。窦建德使了一招“诈降计”,得到敌方俘虏几千人,战马上千匹,也把郭绚的首级送给了高士达。这一仗过后,窦建德的权势和名声大涨。

不过,那高士达的好日子可不长了。

没过多久,杨义臣乘着刚刚击败张金称的士气,准备攻打高鸡泊。高士达却因为首战告捷开始自高自大,产生了轻敌思想,对于窦建德的意见也是两耳不闻。最终,高士达大败,他被杨义臣斩杀。

窦建德并未丧气,他重整旗鼓,把四处溃逃的几千名士兵都招集了起来,队伍的士气重新点燃。从此,窦建德便拥有了一支属于自己的军队,并自称将军。

短短一年时间,他势如破竹,攻一城,得一城,拥有了足以震慑隋朝的势力。

公元618年,窦建德宣布称王,建立国号夏。

次年,宇文化及发动政变,弑杀了隋炀帝。窦建德在攻入聊城之后,一路过关斩将,最终拿下了隋朝大将宇文化及,此时,窦建德的势力已几乎遍布河北

救济百姓,勤俭大度

不论是人望,还是品行,窦建德都算得上是隋末各股武装力量中的佼佼者。

当时足足有十八路反王,唯独窦建德最得民心。

其他的反王在打下一座城池后,更多的是烧杀抢掠,从不开展生产,因此百姓对他们十分痛恨。

而窦建德的军队在占据河北的过程中,从不屠城、不抢百姓,不仅不抢,还给予——对于攻城所得的财物、战利品,窦建德经常用来救济河北城内孤苦无依的穷人,其余的则平均分配给手下,自己是分文不取。

他与士卒也真正做到了同甘共苦。比如,他平时吃饭都不怎么吃肉食,只吃蔬菜和小米饭,这与那些小兵的伙食是一样的

还有他的夫人曹氏,平常也不穿那些绫罗绸缎,她身旁的侍女也不过十来个人。要知道,古代那些达官贵人家的贵妇,她们的侍女动不动就几十甚至上百,而皇宫里那些妃嫔就更不得了,伺候她们的宫女有时多达数万。

所以说,窦建德在当时真的算是勤俭的一个典型代表。

而且窦建德这人,宽容大度,很有大局观。

比如他曾经在战场上俘虏了隋朝河间郡丞王琮,结果窦建德为了感化他,又把他给放了。

但这王琮在被释放后,他马上又进入河间城,再次凭城固守。窦建德只能第二次攻打,结果窦军死伤惨重,城也没打下来。

就在这时候,传来一个消息,隋炀帝在江都被宇文化及杀了。

王琮等人听到消息后,穿上丧服,登城大哭。窦建德于是派人进城前去吊慰,王琮这才正式投降。

之后,很多人劝窦建德:“把这王琮杀了,而且要烹杀!这小子太混账了,前面您把他给放了,他却不念您的好,回去还继续与我们对抗,杀了我们这么多将士!非把他杀了不可!”

窦建德却回答了这样一番话:“我们现在要安百姓,定天下。一个执政者,怎么能去随便杀忠臣呢?

可见,此时的窦建德已经意识到,自己需要由一个草莽英雄,向执政者进行转变,所以他要表彰忠义,不杀王琮。

求贤若渴,礼贤下士

窦建德本是一位农民出身的草莽英雄,而他手下的那些人,也都是赳赳武夫,比如说要建立政权时,他们根本不懂什么是礼仪、什么是行政制度。

所以,若想提高本集团的素质,摆脱自身山寨的色彩,人才是至关重要的

在击败宇文化及之后,一大批的隋朝大臣被窦建德俘虏。窦建德见到这些人后,就如同在沙漠中找到了水,马上对他们委以重任,很多隋朝官员就地转化成了窦建德的大臣,他们很快为其建立了一套完整的礼仪与行政体系。

不过也有不愿意效劳的,对于这些人,窦建德毫不怪罪人家,反倒给他们赠送一笔钱,作为路费,然后派兵将其礼送出境。

这样一番操作下来,整个窦建德的政权,可以说是焕然一新。窦建德看到此景,那是高兴得不得了,他时常会跟这些原来隋朝的大臣坐下来聊天,谈古论今,有时候还问一些政务上的细节。

窦建德与李世民,定天下的总决战

隋朝末年的那些十八路反王,到后期只剩下三足鼎立之势——李渊、窦建德、王世充

他们三个的实力排序也是这么排的。当时李渊认为,若想更进一步,就该先挑软柿子捏,于是,李唐正式开始东征王世充所在的洛阳,这标志着李唐展开了战略大进攻。

就在王世充苦苦支撑,难以为继之时,他得到了一个强有力的援助——河北的窦建德出于力量平衡的考虑,正在亲率大军支援王世充。

对唐军首领李世民来说,这是一次战役干掉两大强敌的良机。在与群臣商议后,他率领三千五百个前锋,赶在窦建德之前抢先到了虎牢关。

这虎牢关乃洛阳八关之一,是洛阳东边的门户,易守难攻,如果窦建德能攻克虎牢关,那么他就能从洛阳的东边把军粮、兵力运送给王世充,而如果不能,一切可能真的如李世民所愿了。

所以,虎牢关之战,即定天下的总决战。

正面对抗,还是“围魏救赵”?

窦建德率领的大军人数众多,来势汹汹,而李世民能征善战,又占据地利,一时之间,双方就在虎牢关虎视眈眈,展开了旷日持久的对峙战。

后来,窦建德的粮食补给开始出现问题,毕竟其运粮路线也是非常遥远的。

而且,在长久的对峙中,窦建德军队的士气也被时间所消磨。双方在这个阶段内有过几次小规模的接触战,可惜窦军均没有占到任何便宜,尤其是李世民还派遣王君廓率领着一千名骑兵迂回到了窦军的背后,不断地骚扰其粮道,这也使得窦军的军心震动。

军队的军心要安稳,靠的就是后勤补给,现在粮道不安,军心自然也就不安了。

此时,前进不得,因为有虎牢关;若是后退,那洛阳城必然失守。

正在窦建德一筹莫展时,他的国子祭酒凌敬来找窦建德,他想让窦建德换一个思路。

凌敬这人,虽是一个文人,但是对于军事,他也是有自己独到的看法。

他说:“大王,此役的目的是救洛阳城,不是要灭李唐,那么您要明白,救洛阳不是只有正面对抗这一条路,我们可以另辟蹊径。”

他给窦建德分析说,那李世民,军队战斗力强,名将如云,本人亦骁勇善战,这是他们的优势,这些我们都承认,但是他们最大的短板在于后方空虚。

因为唐朝为了打这一仗,几乎是倾尽全国的国力来与王世充战斗,几乎所有的兵力都在李世民的手中,所以他们的关中长安其实非常空虚

他给窦建德的建议是:放弃与李世民正面的战斗,率军北渡黄河。他认为这样做有三大好处:

第一,敌人现在在河东地区的兵力很少,我们这么做是没有什么危险的。

第二,我们可以夺取不少河东之地,起码是河东南部的这些地区,这能为将来的争霸奠定一个良好的基础

第三,也是最重要的一点,我们如果威胁到了蒲津渡口,敌人必然震动,李世民肯定要回军来保长安,这样洛阳之围自然而解

凌敬这个建议,说白了,就是另一个版本的“围魏救赵”,确实,人在遇到难题的时候,如果解决不了,开始钻牛角尖了,不妨换个思路。

窦建德一听,也觉得非常有道理,就决定按照凌敬的计划行事。

然而,可惜的是,干扰性的因素打乱了这一切。

洛阳王世充那边,现在是度日如年,日夜盼着窦建德能来,他派了个使者偷溜出洛阳城来见窦建德。

这个使者在窦建德面前天天哭诉,说洛阳城有多么危急,城里面多么的惨,而且,他还带了一些金银财宝去贿赂窦建德身边的那些大将,让他们去催促窦建德早日决战

窦建德手下的一些将军,接受了王世充使者的贿赂,他们在窦建德面前一致反对凌敬的建议,他们认为应该与李世民决战,一鼓作气,将唐军打败。

结果这么一来,窦建德就倒向了另一边,他又觉得凌敬的建议不可取了,而且,他还产生了错觉,发现自己手下的这些将领一个个跃跃欲试,好像一副急于求战的样子。他认为士气高昂,此气可用啊!

更重要的原因是,他之前答应过王世充来支援他的洛阳,如果自己现在不跟李世民打了,调头去北渡黄河,这算哪门子事?这不是背信弃义吗?

最后,考虑到种种原因,窦建德放弃了凌敬起初的建议,选择与李世民展开正面对峙

后来,在这场定天下的总决战中,窦建德败给了李世民

窦建德最终在长安市场中被斩首,时年四十九岁,从起事到灭亡,共六年。

从此,唐高祖李渊完成了全国的统一大业。

窦建德死后,河北的百姓没有忘记他,特地筹钱为他修建了“窦王庙”,年年祭拜,供奉香火,历久不衰。

他的事迹,他的为人,将永远留存在河北人民的心中。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05

标签:南县   河东   百姓   盗匪   人人皆知   隋朝   洛阳   河北   士气   决战   军队   名字   资格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