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近陨石:欣赏球粒的千姿百态

球粒的直径大小不一,决定了陨石内部结构成分在某一个截面上的分布是不均匀的,从而也决定了无论直径是10米还是10公里的小行星内部结构也是不均匀的。也就意味着来自同一小行星的陨石,内部结构和成分也不一定是相同的,大如地球,有荒滩,有沙漠,还有不同的岩石。如果是同一地点一锅端地发现陨石,结构和成分应该区别不大,而几十公里以外或者更远地方的,哪怕是同一颗小星星的陨石,彼此的形状的差异,都会很大。

以上图同一块石头上的两个切面为例,在显微镜下显示的球粒也是千姿百态的,不用说几微米的,就是零点几毫米到几毫米的球粒,在20平方米厘米范围所展现出来的,就是一幅生动的图画,球粒所展现出来的就是变化之美。如果再磨掉一个或几个毫米的话,所展现的球粒,完全是另外的样子,每一个截面都是唯一的,不可能复制和再现的。

石头看起来是黄色的外表,里面略微青色,但研磨后,又完全是另外的样子,出现了红色的基质元素,所以,虽然说是眼见为实,但得出的结论缺未必正确,只凭眼睛看,与事实的差距和出入太大。而这些石头真的是一个坑,坚硬自不必说,表面绝对的凸凹不平,已经尽最大的可能,选一个近似的平面,但研磨起来才发现,那个2-3毫米的坑是很难磨平的,要费很大力气和时间。但显露出来的部分,已经足够展示和欣赏球粒的了,所以就暂且搁置,也许一年后磨平整了,再欣赏全新的画面。

有红色的基质背景,让截面看起来生动不少。而球粒的形状未必完全拘泥于绝对的圆形,只要能够区分不同于周围的基质,有明显几何形状即可,因为这只是一个角度的某一个面的展示,比如最下图的那个矩形的,如果沿着它的纵向去看,假如规则方正的话,也可能是方形或者接近圆形。红色,黑色和绿色的球粒是显而易见的,由于没有抛光的缘故,某些白色甚至发亮的部分是研磨的粉末,是浮色。

上面的冲击线是能够观察到的现象,可以从球粒旁边经过,有的还贯穿球粒,而粒中粒和更复杂的多粒结构也是有的,没有谁能够知晓在高温和高压下,没有被汽化和熔融的球粒被冲撞冲击后会发生什么,是大范围无差别的被冲击情形,还会有爆炸和崩裂的现象发生,在穿越大气层的过程中,损失的物质成分占了绝大多数,这一点和月球的情形相差很大,因为月球是没有大气层,是直接硬碰硬的撞击。

橄榄石和硅酸盐球粒都是球粒陨石的特征,绿色的球粒或者基质部分,就是橄榄石的成分。那些黑色的不是碳质球粒,就是硅酸盐的球粒,黑色的闪亮的球粒,其它颜色的球粒基本都属于硅酸盐的球粒。在这里如果再去谈融壳之类的表面特征,只能说显得初级而又业余,那是所有人都知道的事情。

冲击线是无处不在的,严重的情形可以贯穿整个石头,局部发生的不在少数,而冲击往往会产生新的矿物,比如柯石英:自然产出的柯石英,晶粒大小在5-50μm,1953年人工合成柯石英,晶体与石膏相似,它是从3.5GPa压力,500-800℃的SiO2熔融体中析出。1960年,柯石英首次在美国阿利桑那陨石坑中发现,在德国、阿拉伯的陨石坑中也有发现,形成于冲击变质作用有关。

某些矿物都是先形成假说和理论,然后在实验室人工合成,最后在陨石中被发现,这才是研究陨石的意义和目的之一。

文字和图片的版权属于侬乐融网所有,欢迎个人转发。(文/一路行)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05

标签:陨石   橄榄石   基质   硅酸盐   小行星   大气层   截面   千姿百态   成分   石头   发现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