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沈大战期间,朱德常在大家研究军情时打盹,毛主席说:这是好事

老覃在昨天写了《1948年,毛主席派王世英去劝降阎锡山,徐向前劝阻说:恐怕白费劲》一文,文中提到:1948年9月8日至13日,中共中央在西柏坡机关小食堂里召开了政治局扩大会议,史称“九月会议”。毛主席在会议上非常乐观地对解放战争的前景作了预判,他说:“再花上1年时间,我们就可以从根本上打倒国民党反动政府了。”

当时,我英勇的人民解放军已全面包围了阎锡山集团,另外还把国民党军的卫立煌集团、傅作义集团、刘峙集团、白崇禧集团和胡宗南集团分别钉死在东北、华北、华东、中原和西北5个战场上。

也就是说,我军已经全面占据了所有战场上的主动权,战场的节奏由我们掌握,战争的走势由我们主导。

9月12日,“九月会议”结束的前一天,辽沈战役打响,我东北野战军在北宁线义县至唐山段吹响了进攻的号角,展开了排山倒海式的大规模地攻击。

其中的东北野战军主力猛袭北宁线;热河独立第4、6、8师分头包围了兴城、绥中等地;4纵、9纵包围了义县。

蒋介石声嘶力竭地呼叫傅作义集团增援东北。

傅作义半推半就地发兵赴援,奈何锦州与唐山之间的通道已经被我军截断,他的集团军只能作壁上观。

前线上的仗越打越激烈,军情如火,战情紧急,战报一道紧接一道。

在“九月会议”召开之前,按照原来的分工,由毛主席在周恩来的协助下负责全国的军事指挥。

眼看全国各战场上的战况瞬息万变,而且战争的规模不断升级,毛主席感觉到压力重大,向中央书记处提出:“现在到了最后的决战阶段了,打的都是关系全国大局的大仗,不要什么都由我一个人说了算,重大决策得由集体研究决定。”

这么一来,中央书记处形成了这样一个战略决策制度:中央书记处五大书记几乎每天晚上8点钟准时开会。

为什么把会议时间定在黑夜而不是白天呢?

原因很简单,长期的军事生涯使毛主席养成了昼宿夜作的作息习惯,晚上精彩奕奕,精神抖擞,思维敏捷,思路清晰,相对容易下决断。

而毛主席又是全国的军事指挥的主要负责人。

所以,军事会议就定在了晚上。

如此一来,每到晚上8点,刘少奇、周恩来、朱德、任弼时都会准时来到毛主席的办公室开会。

五大书记中,朱德的年纪最大,在1948年这一年,已经62岁了。

其次是毛主席,这一年55岁。

再次是刘少奇和周恩来,两人都出生于1898年,这一年50岁。

年纪最小的是任弼时,这一年才44岁。

年纪大了,就不容易熬夜。

尤其是朱德。

朱德向来早睡早起,生活非常有规律。

在平时,他都是每天晚上10点准时洗澡睡觉。每天清晨6点,他必定起来散步打拳。

中央书记处的战略决策制度一下子就把他的生活节奏全打乱了。

毛主席办事细心,早就考虑到了这一点,事先跟朱德打招呼说:“总司令啊,你年纪大了,每晚10点就回去吧,早一点休息。”

朱德一摆大手,说:“这么重大的事,我堂堂一个总司令员岂能‘临阵脱逃’?再者说了,就算回去了,想着你们还在开会,我又怎么睡得着?”

他既然这么坚持,大家也就都尊重他的意见,让他一起参加开会到深夜。

但终究是岁月不饶人,人的年纪大了,精神状态就差了许多。

常常是晚上10点钟刚过不久,他就会打起瞌睡来。

曾有人想叫醒他,毛主席制止说:“不要叫,让他休息一儿,待会儿咱们要决定重大问题时再叫。”

当有重大问题要作决定了,毛主席示意坐在朱德旁边的刘少奇叫醒朱德。

朱德醒来,总是使劲擦着脸,满怀歉意地说:“哎呀,太不好意思了,我睡着了。”

看着他满脸愧疚的模样,大家忍俊不禁,都笑了。

周恩来体贴地安慰他说:“没关系,会议讨论的内容没那么重要,你就抓紧时间休息一会儿,需要你帮忙拿主意了,我们会叫醒你的。”

毛主席站了起来,非常认真地说:“这段时间会议多,打疲劳战,为的是彻底打败蒋介石。事关重大,少数人下决断不行,必须咱们共同核商。总司令在开会时稍微休息一会,这是好事。因为他休息过了,脑子会更清醒,精力会更充沛,由他来下最后的决定,真是再好不过呢。”

大家听了,都赞同地拍起手来。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05

标签:中央书记处   北宁   义县   辽沈   周恩来   唐山   野战军   军情   好事   年纪   大战   晚上   会议   集团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