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芾的摩崖石刻天下就两处,你知道在哪儿吗?

前年11月在丽水的最后一天,我们去了灵岩寺、南明山和厦河塔。南明山在城南好溪南岸,看介绍现有摩崖石刻58处,还有米芾的字,所以勾起我的兴趣。

把车停在山下的停车场,走个百十来米就到了景区,这里不要门票,可是有景区导游图。收拾得也干净,真不错。

山不高,到有三分幽气。沿石台阶上行。过一个小池塘一一明秀湖,据说近年湖中时常出现有“水中大熊猫”之称的“桃花水母”。

前面竹林后有一溜小瀑,左上有明嘉靖年间南明山石刻,我拍糊了,字被竹子挡住了。瀑下有 “漉雪亭”。

再往上,南明山半山门,上书的“南明山”三个八分隶字,清新秀丽。这是出自原国立西湖美专教授,49年后丽水县副县长叶元珪的手笔。

2013年的七批国保。

进门,前为印月池,后面山崖为为一大石梁,陡生仙气。

池中有古桥,为一石梁柱桥,称为仙桥。可池子中人工喷泉哗哗地喷了起来,大煞风景,真是狗尾续貂。本来三分仙幽气之全无,尽是游乐园的俗气。

石梁很壮观,说为江南第二大悬空石梁,那第一是不是天台山石梁?说是有七十多米长,我看着到不了,但五十米是有的,梁宽有两三米,上有宋、元、明、清历朝名人题刻20余处,是南明山摩崖题刻分布最为集中之处。

摩崖中有明嘉靖年间王文盛的“敬义”;清顺治年间王崇铭的“悬虹”;隶书“南明洞天”也不错。

“石梁”二字但看不清是谁写的,古朴,但最霸道,把一方北宋元祐八年(1093)处州太守关景晖的题刻盖在下面了。

清乾隆年间戴希良的“半云";

石梁下的地面上刻有一石狮,传当年葛洪在南明山炼丹时,山上成精的野兽,常来偷吃仙丹,葛洪就刻了狮子来吓唬它们。

石梁之下还有六通石碑,明嘉靖年间方鹏的《游南明山记》碑、明隆庆年间何镗《郡侯江公留恩置田记》碑、明崇祯年间杨吁孔《南明飞虹》诗碑、清雍正年间曹彬的《重修南明禅院碑记》、清光绪赵亮熙的《游南明山》诗碑等。清光绪年间陈*的《登南明山》诗碑,诗曰:葛翁仙去也,何处觅丹砂。虹断石梁瀑,莺留山洞花。离文天奂象,丽景物增华。独立峰头啸,云开烂晚霞。

沿石梁前的路往上,路当中有白墙灰瓦的建筑,有意思,是上面仁寿寺的天王殿。

殿里有一石刻的弥勒佛像。

转过去,是刚才石梁的上方,路上还有几方摩崖。

往前是仁寿寺,丽水市级保护单位。说始建于北宋乾德三年(965),原名“南明院”,南宋时丞相汤思退请为功德院。有说始建于唐代。元至元年间毁于兵火,大德中重建,后屡有修建,清代更名为仁寿寺。

寺里现存正殿重檐歇山式建筑,为清嘉庆八年(1803)住持僧达识(普潮上人)重建。2001年又进行了大修。仁寿寺大殿后侧边有一口古井,相传为东晋葛洪炼丹处。

往仁寿寺后面的山坡。

看见路边有个洞,鬼使神差就错过去了,回来细看资料才发现,真是遗憾。这个洞是高阳洞,为一块巨石斜靠在山崖上形成的天然洞穴,洞长30米,宽3米。洞壁有历朝摩崖题刻15处,洞北壁北宋沈括“沈括、王子京、黄颜、李之仪熙宁六年十二月十二日游”,四行二十一个字。熙宁六年(1703)这是沈括察访浙东农田水利时的题名;绍兴甲子(1144)、丙寅(1146)两年的水灾的记录:“洪水自溪暴涨约高八丈,人多避于楼屋,口死者不可胜计,因纪于石,以告后来”。

再往东是云阁石崖。这里山崖面南而立,高有5丈,长约20丈,旁建有一亭为千里亭,崖壁上上下下有石刻12处。

米芾题写的行书“南明山”三字,字径有一尺五,好飘逸潇洒,风骨俊朗。

左右刻的小字是北宋金石学家处州知府刘泾的赞语及题款80字:括苍南明山为州最胜绝,守刘泾巨济置几榻,谒米芾元章时使清涟侧书之,字奇崛与山两相高,山可朽坏,为此书常壁立。 绍圣丁丑,杜颖洪道丽水陈正夫幞程宏方壤席昌寿同物。(标点我加的)

刘泾字巨济,四川简阳人,进士出身,授检讨,为太学博士。先后知处、虢、真、坊四州,元符末除职方郎中。据傅抱石《中国美术年表》:熙宁六年刘泾成进士时,即与米芾相识,成为书画友。时人称他们为“二颠”。其和苏东坡还有交往,坡翁有《次韵答刘泾》一诗。绍圣四年(1097)米芾出任涟水军使,而赞语中正有“时使清涟侧”之句,米芾诗文中常把涟水称之为“涟漪”,并称自己是“清涟老令”(见鲜于枢《困学斋杂录•米书》)。米芾在涟水期间,与刘泾书信往来十分频繁。据米芾《书史》记载:“刘泾书来涟漪”,曾告说他收得唐绢本《兰亭》,和王右军《子鸾帖》,米芾分别“以诗答之”。正是为了鉴定这两通书帖,米芾约请刘泾携帖来涟,与之相见。

宋代岳珂《宝晋斋法书赞》卷十九载有米芾《致刘泾札》,曰:“海岱绝唱,已刻于柱,与刘颠者对也,非二颠者不刻。芾顿首,七月六日。”据落款可推定刘泾与米芾在涟水相见当在绍圣四年五、六月间。所谓“海岱绝唱”指的就是他们相会时写下的诗作,米芾在刘泾离涟后,将二人诗作镌刻在海岱楼抱柱上,并告知刘泾。刘泾也将带到丽水的米芾所题“南明山”墨迹,刻于云阁崖上。

米芾一生留下来的摩崖石刻很少见,盱眙原有其所题“第一山”摩崖,在明崇祯年间毁于战火,现为清代重勒。其存世真迹只有两处,一在镇江焦山,已模糊不清;再一就是丽水“南明山”。

隶书 “灵崇”,相传为东晋葛洪所书,如是应有1600年了,当为葛洪唯一留世真迹。两字书法遒劲,刻工深邃,边缘细腻,现在看也很清晰。两个字旁刻有小字,也有北宋刘泾的书赞及题款86字,其中有“葛仙翁真迹”之句。清道光版《括苍金石志》赞“灵崇”二字“其笔法体势,飘若游云,矫若惊龙,超然仙趣,不类凡笔”。传说两字乃葛洪为镇“山魈”出没捣乱而书。我想这两字意思应该是有灵气的崇山峻岭。

联想起刚才石梁下的狮子,可见当时生态好呀,这不高的山里怪兽不少,看来还不怕人,经常骚扰葛仙人。

想一想,海内有多处相传为葛洪炼丹的地方,真真假假,让人闹不清楚虚实。但借此沾点仙气,拉大旗作虎皮是初衷。但当年葛洪来过这里不假。他到处搞炼丹炉,活了81岁,看来成神是瞎扯。用现在的概念,他应该是化学家、药学家。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05

标签:米芾   摩崖   石刻   仁寿   涟水   诗碑   丽水   清涟   北宋   年间   天下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