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末三国历史;地方割据兼并/英雄人物及军事民族地理的理解诠释

#头条中国史#

一、汉末群雄并起、地方军阀割据混战局面形成的因素

首先汉末黄巾起义,地方官吏豪强征兵镇压,以军功在地方及中央为官,开始形成政治势力。

其次西北凉州羌胡外患 镇压羌乱使百姓兵役负担沉重,使西北边防武将董卓势力坐大、不服调动威胁中央政权。

最后朝廷中央外戚宦官争权动乱、边将董卓趁势进京控制朝廷政权。朝廷及地方官员豪强征兵勤王讨董,董卓被逼、挟持皇帝由洛阳退入关中,不久被杀关中动乱;关东地方官员豪强依靠军事武装争夺地盘、开启军阀割据混战与兼并的历史。 董卓入京、讨董战争相关人物历史概述:外戚何进为诛宦官招董卓等地方武将进京,结果外戚何进被宦官杀,宦官势力又被袁绍、曹操率领禁军诛杀,董卓进京控制中央政权、废立皇帝废少帝立献帝。洛阳周围讨董战争(190-191),持久相持、部分作战后,董卓挟持皇帝退入关中,不久被司徒王允及董卓侍卫武将吕布联合诛杀,部下西凉兵关中混战。

二、汉末地方军阀割据混战、兼并的历史总结

地方军阀豪强出身于地方世家大族官僚、武将、皇族宗室大官。1.大族官僚在乱世中以财力征兵拥有武装、扩大地盘,如袁绍、袁术、曹操,或乱世中割据一方,如刘表、刘焉。 2.武将以兵力夺占地盘,兵力为西凉兵、北方边防兵力,或地方征兵及收编黄巾军余部,如吕布、张绣、公孙瓒、孙坚、曹操。3.皇族宗室大官或没落皇族,如幽州牧刘虞(被武将公孙瓒杀)、益州牧刘焉,刘备出身没落皇族,投身各地大官。

(一)北方中原黄河以南:兖州、徐州、豫州,曹操、吕布、袁术、张绣、陶谦、刘备等人兼并混战,最终由曹操基本统一。在196年,曹操拥戴由关中出走关东的献帝朝廷,之后迁都许昌“挟天子以令诸侯”。

人物事件概述:

1、曹操以朝廷宦官后代(其父曹嵩为宦官曹腾养子)及征讨黄巾起义军功当官起家,散财征兵参加讨董战争,战后占兖州,由征讨、收编青州黄巾军“青州兵”发家,与吕布争夺兖州最终击败吕布,又数次征徐州。

2、吕布在关中动乱中战败、率部分兵力出走关东,争夺地盘最终被曹操击败俘杀。

3、袁术依靠家族势力兵力由南阳起家,扩大地盘中与吕布、刘备、曹操等争战,败退淮南寿春,北上途中被击败身死。

4、张绣是董卓部将张济族侄,张济在关中动乱中出走关东占南阳,张绣在曹操数次征讨下最终被招降。

5、刘备出身没落皇族,献帝皇叔后世称“刘皇叔”,依附公孙瓒(刘备、公孙瓒同为卢植学生),助徐州刺史陶谦守徐州、陶谦病死后继守,又被吕布袭占,归附曹操控制的朝廷,借兵征袁术重占徐州,北上归附袁绍,南下依附刘表。

(二)北方黄河以北:冀州、并州、青州、幽州,袁绍出身世家大族,号召讨董、战后占冀州邺城、扩大地盘,与幽州公孙瓒互相征战最终击败公孙瓒,基本统一黄河以北。

(三)南方、西南、汉中:扬州、荆州、益州,北方群雄割据混战,南方及西南相对稳定。孙坚为出身东南武将,参与征黄巾军、讨董战争,其子孙策南下扬州初步夺取“江东六郡”,孙策弟孙权巩固基业,征讨南方山越、发展壮大势力。荆州刺史刘表在北方混战中割据一方。益州刘焉、刘璋父子,刘焉以宗室身份任职地方大官、益州牧,死后刘璋继承。汉中张鲁为益州刘焉部下,被任命夺取汉中,之后割据汉中,以五斗米道教化民众,建立政教合一的地方政权。

人物事件概述:

6、孙坚在讨董战争中勇敢作战立功,之后与刘表部将作战被杀。孙策继承部众、南下扬州攻取“江东六郡”,被仇家杀死。

7、周瑜出身世家大族,与孙策同岁并交好,辅助孙策夺取庐江、豫章。

三、兼并形成曹孙刘三大势力,走向三国鼎立局面

北方黄河南北袁绍、曹操两大势力对抗,在官渡之战(200年)中,黄河沿岸持久对抗后发生转机,袁绍内部不稳、曹操趁机袭取袁绍军粮地乌巢,袁绍军大败,奠定统一北方的基础。

之后曹操积蓄力量巩固内部、通过“军屯”发展生产,而袁绍势力在袁绍死后(202年)逐渐分裂。曹操逐步攻占黄河以北,占冀州邺城(204年),并州刺史、袁绍外甥高干(206年),统一北方。

曹操征北方乌桓(207年夏):

雨涝大路阻塞,由向导引导“出其不意”出卢龙塞(喜峰口一带),曹操军前锋在白狼山与乌桓大部队相遇,趁对方阵势不整“勇敢出击、擒贼擒王”,由张辽统军发起攻击,击杀首领踏顿,乌桓部众降。

曹操南征,赤壁之战(208年)被周瑜水军击败退回北方。周瑜统军水战、借助风势火攻大败曹军,曹操退回北方,由此奠定三国鼎立的基础。

荆州、益州、汉中争夺兼并:赤壁之战后划分地盘刘备占荆州南郡之公安。益州刘璋请刘备入川协助守益州,刘备趁势攻占益州(214年)。孙权、刘备争夺荆州,关羽鲁肃和谈“湘水划界”(215年)。汉中张鲁在曹操征讨下降曹(215年),之后刘备击败曹操部将攻取汉中(217-219年)。

关羽北伐曹操襄阳、樊城(219年),孙权部将吕蒙趁势偷袭荆州南郡江陵、公安,夺取荆州。刘备率军出川东下夺荆州,夷陵之战被孙权部将陆逊趁暑热火攻击败(221-222年)。

三国鼎立局面最终形成:曹操死后,其子曹丕通过“禅代”称帝(220年);一年后刘备称帝;夷陵之战后孙权称吴王,229年武昌称帝,之后迁都建业。

四、英雄人物言论智谋、军事、民族、地理文化解读

(一)“物以类聚人以群分”英雄相惜:曹操与刘备“煮酒论英雄”“天下英雄,唯使君与曹尔!” 曹操战场评价孙权 “生子当如孙仲谋,刘景升儿子若豚犬耳!”

战略方面:

“智”:诸葛亮“隆中对”顺应历史大势为刘备定策“跨有荆益、外结孙权、两路北伐”。鲁肃、周瑜在曹操南征时主张以水军优势抵抗,结果赤壁之战击败曹操。荀彧以楚汉争霸中刘项荥阳、成皋一带长期对峙的历史经验,以“持久待变”坚定曹操在官渡持久作战的绝心,最终击败袁绍。

(二)军事方面-后勤基础、统帅谋略及意志、将帅“智勇兼备”:1.后勤基础-筹集军粮、发展生产、持久作战。汉末中原地区经黄巾起义、讨董战争后生产破坏、军队缺粮。曹操与吕布、袁绍等势力作战中,数年里间断性军事征战,期间后方筹集军粮、组织“军屯”恢复生产。而军事双方持久大战,到后期也是双方主帅的意志对抗。2.出其不意-长途奔袭与山路出击,3.战场对抗勇敢出击、擒贼擒王。官渡之战后期奔袭乌巢。曹操北征辽东乌桓战役中,在沿海大路因大雨泥泞难行时,由向导引导走山路出塞。白狼山遭遇战,趁敌阵势不整,猛将们勇敢出击冲入敌阵,擒敌首领踏顿,敌军失去首领大乱由此而败。4.江河水战发挥水军优势“以已之长克敌之短”,5.借助自然(气候风向等)因素克敌制胜、以坚强意志客服自然地理山川行军粮运困难。赤壁之战南方发挥水军优势,并借助风向火攻。夷陵之战,陆逊持久防守后,利用盛夏暑热期间刘备军扎营山林,组织火攻。曹操北征乌桓,前锋出卢龙塞途中杀马充饥。

(三)民族方面:北方及西北游牧民族、中原农耕文明,汉末南匈奴归附、被分为五部,西北羌人开始内迁关中。

北方匈奴:汉末南匈奴南侵被击败,后归附曹操及曹魏政权。216年曹操晋封魏王都邺城,南匈奴呼厨泉单于来拜贺后被留在邺城,匈奴部众被曹操分为五部,以匈奴贵族统领并设汉人司马。

西北羌人:董卓进京西北边防空虚、部将关中动乱部分汉人出走关东,羌人逐渐内迁关中。

“文姬归汉”事件及蔡文姬生平简介:207年,曹操派人去南匈奴左贤王那里以重金赎回蔡文姬。曹操与蔡邕同朝为官时敬重其书法、文学,从匈奴赎回其女蔡文姬。蔡邕为汉末大儒高官,在关中动乱中被董卓部将所杀,蔡文姬被南侵的匈奴左贤王掳走,在匈奴十二年生两子。南归后嫁董祀,董祀犯法蔡文姬批发赤足为夫求情。蔡邕家中古籍因战乱大多流失,蔡文姬凭记忆记录、保存数百篇,后世流传其五言长篇诗《悲愤诗》。

(四)地理文化-古今地名

1.孙策攻占江东六郡,孙权巩固江东。“江东六郡”(今苏浙皖赣一带)-郡治:吴郡(苏州)、丹阳(南京)、会稽(绍兴)、庐江(安徽庐江、潜山)、豫章(南昌)、庐陵(江西吉安)。

2.赤壁之战后孙刘争夺荆州 荆州七郡-郡治:南阳郡、南郡(襄阳、江陵)、江夏(鄂州)、零陵(湘北常德)、武陵(湘西永州)、长沙、桂阳(湘南郴州)。“湘水划界”中南郡、零陵、武陵归刘备,江夏、桂阳、长沙归孙权。

3.三国地名-公安、武昌、建业:赤壁之战后周瑜攻曹仁夺南郡,刘备占长江南岸油江口,改名公安;孙权将政治中心迁往江夏郡,改名武昌(今鄂州),取武功昌盛之意;孙权称帝后又迁都秣陵,改名建业(今南京),取建立大业之意。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04

标签:益州   关中   公孙   汉中   荆州   地方   黄河   部将   武将   匈奴   地理   民族   军事   历史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