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宾商学创办人吴婷:麦肯锡如何成为商界精英黄埔军校?

如果让你如果用“灯塔”来形容一家咨询公司界的标杆,你能想出哪些呢?婷姐首先邀请你到评论区,打出自己的答案。


我在之前直播当中曾经提到过这个问题,大家打出的答案中不乏MBB、罗兰贝格、科特勒等等,其中麦肯锡是位列第一、是当之无愧的顶流,它一路陪跑了壳牌、西门子、雀巢、奔驰等等,凭着实力和业绩,麦肯锡连续多年蝉联Vault全球咨询公司排名的榜首。


麦肯锡公司成立于1926年,是最早成立的一批咨询公司之一,至今它的很多业务模式和行为准则影响了整个管理咨询行业的发展。


据统计,全球年收入规模在100亿美金以上的企业现任CEO中,有200多位都曾经在麦肯锡工作过,像IBM前董事长CEO郭士纳、奥美公司的创办者大卫·奥格威等。麦肯锡堪称商界黄埔军校,一共培养出超过3.3万精英,而且遍布在世界各地。


为什么麦肯锡能培养出这些精英呢?今天婷姐就总结出了三点方法,分享给大家。


第一点,学会提问,抓住事物的本质。


麦肯锡,总是引导同事们去问自己“到底什么才是我们应该去做的重要事情?”“真的如此吗?”他们认为,提高顾问工作的价值,取得绝佳业绩的秘密就是隐藏在提问这件事里。


爱因斯坦曾经讲过:假如只给我一个小时的时间拯救世界,我会先花55分钟去发现问题,然后再用余下的5分钟解决问题。这句话,也向我们充分展示了“越是重要的问题,在着手去解决之前,越是应该去问一句:什么才是问题的本质所在?”


是的,爱的前提是了解。


所以,我们要想服务好客户,最基石的一项工作就是给对方先做调研访谈。


在这个过程中,提问的质量也直接决定了顾问对客户企业的了解和问题诊断的程度。


给大家讲个事,1957年,在约翰·劳登就任荷兰皇家壳牌集团董事长之后,他就给麦肯锡咨询公司的创始人马文·鲍尔打电话,说我希望针对公司的组织结构做个项目。


马文·鲍尔带领的项目小组在开展项目前,就梳理出五个问题。


分别是:谁是决策人?决策的要点是什么?决策是如何做出的?决策需要多长时间?又是什么阻碍了高效顺畅的决策?


然后以此对壳牌集团的管理人员开展了提问访谈。


在项目执行过程中,他们又通过不断提出另一些问题,比如“对于客户而言,到底怎么做才是最佳的选择?”“So What(因此,想表达什么呢?)?”“Why So? (那是为什么呢?)”


最终,他们得出本质判断:“壳牌集团作为全球化企业,管理过于集中了,应按照地域和专业,进行分权式的矩阵管理”。并为荷兰皇家壳牌集团制定了一个矩阵式组织结构。


从那以后尽管壳牌不断调整改进,但麦肯锡帮他们搭建的组织结构却存在了30多年,其中在1983年全球大企业联合会议上,他们还被列为了成功的典范。


对于提问,我是有着坚定的信仰和牢固的实践经验的。从我十多年前开始做记者,到2016年创办嘉宾商学,到今天用提问引领案例教学去赋能企业家,我所做的事情都和提问有关。嘉宾的案例教学法中,提问占据着最重要的位置。我也曾向所有企业家抛出过同一个问题,“如果有一天,你的公司倒下了,会是因为什么?”每个创始人都是独立而完整的个体,他们今天所受的教育,更应该是启发式的。所以我常说:我不生产智慧,我用提问去激发大家的智慧。


我所推崇的乔布斯,他也同样十分重视提问。2005年,他在斯坦福大学的毕业典礼上所做的演讲中,就曾提出过一个本质性的问题。他每天早上都会望着镜中的自己,问出这样一个问题:“如果今天是你生命中的最后一天,你还会继续完成今天要做的事情吗?”“如果一连许多天答案都是‘不’,我知道,自己应该有所改变了。”


接下来是麦肯锡的第二个方法。思考分析,在行动当中解决问题。


麦肯锡的顾问,最终所有的行为都是要导向解决问题的。那大家是怎么解决问题的呢?


在1970年代,曾经,普华会计师事务所找到了麦肯锡,希望麦肯锡能帮助他们确定战略,对新的业务领域做一个优先排序,确定一个应该发展的新的专门技能领域。


麦肯锡小组通过思考分析,认为这个项目的关键是组织方面的问题,特别是会计审计、咨询、税务这三大业务领域之间的内部斗争。


那么麦肯锡小组是怎么做的呢?第一步,先通过逻辑思考找出本质原因。他们发现普华还没有一套将不同领域融合起来的一个共同价值观。于是他们起草了基于共同价值观的战略,用于解决这个问题。


第二步,将问题步骤化、阶段化,通过落到具体的责任人、时间节点、导向行动,在行动中解决问题。他们明确了一位高级合伙人作为推进的负责人。


就这样,麦肯锡的报告得到了普华公司合伙人90%的支持,行动顺利在内部推行,并收录到他们的规则手册里。


除了提问和行动,麦肯锡的第三个作战方法就是:团队作战,保障收益最大化。


麦肯锡前董事长兼全球总裁顾磊杰说,麦肯锡的核心竞争力就是资源共享和团队合作精神。发展至今,也一直是通过他们的工作模式告诉我们,团队的力量有多么巨大。在麦肯锡,每项工作都是整个团队发挥集体的智慧共同完成的,几乎没有各自为战的情况。


心理学家荣格曾经列出过这样一个公式:“I+We=Fully I”,这个公式说的是“一个人要充分发挥自我的最大价值,实现完整的人生,只有融入集体之中才能做到。”


前面我讲的壳牌集团项目的成功,就是马文·鲍尔带领四名顾问联合作战的效果。


这就是强大的麦肯锡,这就是咨询。其实我认为咨询不是一个行业,而是要深入到各行业里面去,帮助各行业的公司成就更好的自己。这就是为什么麦肯锡成就了这么多公司的同时,每个麦肯锡人,也成为了更优秀的自己,在商业领域驾轻就熟地打造出属于自己的天地。在我们嘉宾商学的很多创始人、企业家也是从麦肯锡出来的。那今天商学教育的使命,我认为也是如此,如果我们想要陪跑好企业家学员,你必须深入了解他、洞察他的需求,才能更有效地帮助他、成就他。


麦肯锡参考文献:

[1]中村诚一.麦肯锡教我的工作方法[M].中国友谊出版公司.2016

[2]庄云鹏.麦肯锡经典工作法[M].中国法制出版社.2016

[3]大岛祥誉.麦肯锡工作法[M].中国友谊出版公司.2018

[4]伊丽莎白·哈斯·埃德莎姆.麦肯锡传奇[M].机械工业出版社.2020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27

标签:商学   黄埔军校   创办人   商界   企业家   嘉宾   本质   团队   顾问   精英   领域   项目   集团   工作   公司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