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6年北京开会,周恩来看一人眼熟,毛主席:我们的老班长回来了

1956年全国先进生产者代表大会在北京召开,全国各地的英雄模范人物纷纷来到北京,接受表彰。大会开始后,毛主席和周恩来登上颁奖台,为接下来的颁奖做准备。

就在这个时候,周恩来发现全国粮食系统的劳动模范李开文很是眼熟,为了确定心中所想,他将这件事告诉给毛主席:“主席,您看那个代表是不是很眼熟?”

毛主席顺着周恩来指的方向看去,没想到这一看却令他十分震惊。只见毛主席连忙走上去,紧紧握住李开文的手说:“我们的老班长回来了!”会后,毛主席邀请李开文到家里吃饭。

那么这位李开文究竟是谁呢?为何毛主席会称他为“老班长”?他们究竟是什么关系呢?

李开文

毅然参加红军

1898年李开文出生在安徽省金寨县槐树湾乡一个普通的小山村里,16岁就烧窑、种地、卖苦力,因此也练就了一双铁板脚。他虽然个头不是很高,但好在身体强壮,担子一上肩,一天能走上百里崎岖的山路。

随着南昌起义爆发、“四一二反革命政变”,革命热潮在全国席卷而来,李开文也被其深深影响,并于1929年为红军做事,当一名赤卫队员。1932年,李开文所在的红25军73师219团,要跟随红四方面军主力部队撤离大别山。当时部队是突然接到要撤离的命令的,因此战士们走得有些匆忙。

大家不知道要去哪里,就连团长也是不知情的,他们只知道蝗虫一般的敌军一下子从四面八方向大别山扑来。红军战士虽然在七里坪、河口、胡山寨等地淤血奋战,但最终因为敌众我寡,不得不向西撤退,强行突围。

这次突围,也令李开文获得了成为一名红军战士的机会,而这次机会则来自他的一双铁脚板。这双铁脚是他从小烧窑练就出来的,更是到燕子河租田种地时练出来的。

因为李开文脚功硬,吃得苦,人又忠实可靠,因此当部队接到突围命令的时候,他被团长从赤卫队里挑出来,正式转为红军的担架兵。当兵的同时,也当上了担架一班的班长。

部队撤离大别山的那天,刚好从金寨县的板棚出发,也就是李开文家后方。其实李开文很想回家看看,他不知道自己再回来是什么时候了,但他不敢进屋,只是偷偷在屋外望了几眼,然后就跟着队伍走了。

那个时候李开文的妻子刚生下一对双胞胎,还在坐月子,他知道只要自己一回家,就会“投降当俘虏”,不舍得再离开。晚年李开文曾说:“我这个人不害怕国民党的子弹,就害怕老婆的眼泪……”

就这样,李开文心一狠,走出了家门。谁曾想李开文前脚刚走,就被跑出来看过路队伍的大儿子李锦旭发现了。8岁的李锦旭一眼认出父亲,他见父亲越走越远,心里不由得一阵心慌,他连忙跑上去,一边跑,一边哭喊道:“爸爸,爸爸,你别走,你别走……”

李开文听见儿子的声音,他很想转身抱抱儿子,但他并没有这样做,而是假装自己听不到儿子的声音。李锦旭见爸爸不理自己,他加快速度,一下子跑到了李开文的面前:“爸爸,你怎么不理我?妈妈每天都在念你,等你回家呢!”

李开文不敢看儿子,也不敢回儿子的话,他仿佛没有看见对方,仍向前走去。一旁的担架队员看不下去了,他说:“李班长,你理理你儿子吧。要不你还是跟着他回去看看吧?”

李开文听了担架队员的话,这才停下脚步,回头看了一眼停在原地、两眼通红的儿子。但他只看了一眼,下一秒便将脸转回去,走得也更快了。李开文没有停下前进的步伐,但泪水早已模糊了他的视线。

就在这个时候,李锦旭像发疯了似的冲向李开文,一把抱住他的腿不放。李开文不由得心里一惊,他不敢再犹豫下去,一脚将儿子给踢开。被父亲一脚踢开的李锦旭呆在原地,没有再追上去,而李开文也不再回头。

就这样,李开文离开了板棚,离开了金寨,离开了大别山,也离开了他的妻儿。

当晚年李开文回忆起这段往事的时候,尽管已经过去了半个世纪,但他还是忍不住红了眼眶。李开文说:“革命是不能回头的,就像开弓没有回头箭,我的命大,当年很多战士就是牺牲在向西撤离的路上……”

每走一步,留下一个血脚印

西撤的路是一条杀出来的血路,尽管此时的李开文已经是一名红军战士了,但他并没有摸过枪,也不知道开枪是什么感觉。尽管如此,每当战斗开始的时候,李开文永远是最前方的那个。

只要枪声一响,他就带着他的担架一班,两眼不眨地盯住火线上的战士。战士们冲上去了,担架队的成员们就卧倒;战士们倒下了,他们就连忙冲上去将伤员抬下来,这不仅要考验专注力,还考验反应力和速度。

为了甩掉围追堵截的敌军,首长下令扔掉沉重的武器,轻装前进。战士们无奈,只好忍痛丢下陪伴他们许久的武器。不过武器可以丢下,但担架上躺着的伤员们却是不能丢下的,因此李开文带领的担架班,每天都在负重前行。

离开大别山根据地的红军部队,就仿佛是离开亲娘的孩子似的,他们所遇到、打响的战斗也越来越多。在这一情况下,红军战士们要不停地冲锋,昼夜急行军。由于大路都被敌军走了,红军战士只能走小道,走那些没人愿意走且十分危险的山路。

李开文脚上的草鞋早就被磨破了,他一走,地上就留下一个血脚印……

73师上千名干部战士都因为艰难的环境患上了烂脚病,他们一边赶路,一边疼得龇牙咧嘴,有些年纪小的战士忍不住叫起来,有些战士则因为吃不了苦,开起了小差。

环境越来越困难,一些战士便萌生出脱离队伍的想法。这天,担架队里的一个小战士也想溜走,没想到刚好被李开文发现。李开文连忙冲上去将他抓回来,一看还是认识的人,是他的老乡。

小战士苦着脸说:“李班长,你就让我回家吧,我实在撑不下去了。”李开文沉默了一会,然后问他:“你是要回大别山?”小战士点点头,连忙说:“是,除了大别山我也没别的地方可以去啊。”

李开文摇了摇头,说:“你怎么这么糊涂啊?咱们不是普通人,是红军,你还真以为你能回得去?”小战士十分疑惑地看着李开文,说:“李班长,我为啥回不去啊?”

李开文解释道:“你参加了革命,这是附近乡亲们都知道的事情。现在大别山已经落在敌人手里了,你现在回去不是等于找死吗?既然回去是死,那还不如跟着队伍杀出一条血路来!”

小战士听了李开文的话沉默了,他心想:是啊,大别山已经被敌人占领了,更何况乡亲们都知道我是去当红军了,一旦回去,岂不是主动找死?

就这样,小战士不再执着回大别山,而是跟着李开文归了队。相信大家都知道私自脱离队伍是不被允许的,情节严重的更会被处罚,因此当李开文带着小战士回去的时候,他对大家说:“这小子太饿了,去找吃的了。”这才避免小战士被部队处罚。

在穿过敌人最后一道防线的时候,李开文抬着伤员一口气跑了30多公里都没有歇息。直到听说冲出敌人的封锁线后,李开文这才轻轻地将肩膀上的伤员放下,坐在地上喘气。

就在放下伤员的那一瞬间,李开文猛地觉得一股巨大的热浪从胸中喷泄而出,他竟然吐了一大口鲜血。后来经过检查才得知,李开文这是急火攻心,操劳过度所致。

经过一路浴血奋战,李开文跟着部队从皖西走到川北。这天部队刚到汉中附近,本以为可以休息一会,没想到又被尾随而来的敌机给发现了,数十枚炸弹扔进担架队里。随着“砰砰”的爆炸声,不少战士都牺牲了,而李开文也被埋进了碎石泥土中。

当担架队的战士们将李开文扒出来的时候,却看到他面如土色,昏迷不醒。大家都以为李开文牺牲了,准备将他拖到死人堆里,准备找个地方将牺牲的战士们统一埋葬。

就在这个时候,那个被李开文劝回队的小战士听说李开文在空袭中中弹身亡,他怎么也不肯相信,愣是在死人堆里找出李开文。小战士一边拍打着李开文,一边哭喊着:“李班长,李班长,你不是要杀出一条血路来吗?你怎么牺牲了,你不能就这么走了啊!”

小战士一边擦眼泪,一边将手指放在李开文鼻子下探探鼻息,没想到真的还有气。小战士连忙大喊:“快来人啊,快来人啊!李班长没有死,他没有死!”

担架队的战士们听到小战士的呼喊,当即来到李开文的身旁,也将手指放在他的鼻子下探鼻息。在确定李开文还有微弱气息后,连忙将他抬回去治疗。

后来小战士跑到炊事班找来小半碗米汤,一勺一勺喂给李开文。就这样,李开文竟然被小战士给喂活了。当这一消息被团长知道后,团长十分高兴地说:“这小子,大难不死必有后福啊!”

抬了一路别人的李开文,这次自己躺在了担架上,后来被战士们抬到四川省的通江县,紧接着被送往医院治疗。刚开始李开文哪哪都不舒服,浑身上下像是散了架一样,当他知道自己的耳朵在爆炸声中被震聋后,他感觉自己是个废人,再也当不了红军战士了。

后来医生告诉李开文:“你两只耳朵只是伤残,虽然还能听到声音,但没有正常的那么清晰了。不过你算是不幸中的万幸了,好在你的五脏六腑都没有问题。”

李开文(右一)

李开文听了医生的话,这才对生活重新有了盼头,于是他在医院里数着过日子,期盼着早日康复,早日回归部队。

没过多久,李开文就能自己动弹了,他不愿意麻烦别人,能自己动就自己动,从地上爬,爬去厕所。再后来,李开文能站起来了,他就咬着牙扶墙练习走路,随着时间的慢慢流逝,他的身体也好了起来……

经过李开文的不懈努力,他终于康复出院了,但令人意外的是他却突然改变主意,对团长说:“给我一支枪吧,我想要当个真正的战士。”团长说:“你早就是一名真正的红军战士了!”

团长刚说完,表情又变得严肃起来,他说:“不过你现在耳朵的听力大不如前,是不能上前线打仗了,连担架队也去不了了。”李开文愣了:“那我还能去干什么呢?”

团长看了李开文一眼,然后说:“这样吧,你去炊事班烧饭吧?”李开文有些犹豫,没有回答。团长见状说;“怎么?你不愿意去炊事班吗?”

李开文这才说:“我愿意,只要让我留在部队,哪里都可以。”

用身体捂热草地火种

1935年8月,已经成为红军炊事员的李开文跟着部队进入草地。大家都知道红军长征路途是非常艰辛的,不仅环境困难,连基本的吃饱、穿暖都不能保障。

但最令炊事员发愁的不是没有粮食吃,而是没有柴烧。没有米饭吃,可以吃青稞;没有青稞,可以吃野菜,但没有柴烧火的话,不仅喝不上热水,还不能取暖。

当时草地上满是枯草,虽然有烧火的材料,但这些枯草却是湿漉漉的,根本点不着,这也令炊事员们格外发愁。很多战士走着走着就倒在了泥沼中,再也没有走出草地。

然而令所有人都意外的是,李开文所在的连队却一直没有出现过断火的情况,那么这又是怎么一回事呢?

连队里的战士们都十分疑惑,在湿漉漉的草地上,李开文是如何做到有柴烧的呢?后来他们发现李开文最近变得面黄肌瘦,肚子也开始浮肿,有时候连走路都成了问题。但只要部队一宿营,李开文的身体立刻变得轻盈起来,这也令连队里的蔡畅和康克清十分好奇。

没过多久,李开文的秘密被蔡畅和康克清发现了,两人也流下了感动的泪水。原来每当部队出发的时候,李开文都会将一大把湿漉漉的枯草放进怀里,两个胳肢窝里也夹着枯草。抵达宿营地后,李开文便将这些用身体捂干的枯草拿出来烧火做饭。

此时大家猜恍然大悟,原来李开文肚子变大不是因为浮肿,而是因为放了救命的、湿漉漉的枯草。就这样,李开文的军灶成为全团,乃至全师炊事班的火种。

毛主席、周恩来

1936年冬,中央军委副主席周恩来召集红军各部队领导来延安开会。在这次会议上,周恩来说:“现在主席身边缺人,还请你们找一些忠实可靠的人到中央工作,记住,一定要忠实可靠!”

紧接着一位姓王的红军师长向周恩来推荐:“我手下有一位鄂豫皖老红军,叫李开文,此人忠实可靠,可以到主席身边工作。”就这样,李开文等红军干部战士被抽调到延安工作。

那年冬天,李开文和另外几个战友踩着深深的积雪,步行一个月从甘肃来到延安。到延安的第一天,李开文就在街上碰到了一位姓陆的同乡,两人好久没见面了,一见面就抱上了。

这位姓陆的老乡已经在中央机关工作了好几年,当他听说李开文也是来中央机关报到的,连忙带他去见中央组织部部长陈云。姓陆的老乡一见到陈云就说:“陈部长,这位是我的老乡叫李开文,人不仅老实本分,还忠心耿耿。”

陈云一听高兴地说:“那好,就让他去主席身边工作吧!”不久后,李开文当上了中央小灶的炊事班班长,成为毛主席的炊事员。

有一次李开文去窑洞给毛主席送饭,毛主席见他穿得太单薄,就将自己一件羊毛背心送给他。李开文回到灶间继续工作,谁曾想却在这里发现有一位小战士比自己穿得还要单薄,于是连忙将刚穿在身上的羊皮背心脱下来,送给那位战士。

其他人得到毛主席送给自己的东西后,可能会好好珍藏起来,但李开文却不一样,他是将这个东西送给更需要的人。

毛主席再见李开文:我们的老班长回来了

1947年2月,蒋介石从南京飞往西安,亲自部署胡宗南突袭延安的计划。胡宗南为了令计划万无一失,连手下的师长、军长都不透露,只告诉部队要集结。

然而还没等胡宗南实施作战计划,毛主席就带着大部队撤离延安了。当胡宗南集合几十万人马攻进延安的时候,他才发现这是一座空城。这一年李开文50岁,他也跟随毛主席、周恩来等人撤离延安,转战陕北。

抵达陕北后,三月的黄土高坡上一片肃杀之气,没见一丁点蔬菜,这令李开文发愁坏了。没菜吃拖垮了首长们的身体可怎么办呢?就在这个时候李开文想到了回延安拿粮食。

于是这天晚上,李开文带着两名战士悄悄潜回延安,他断定敌人在如此寒冷的天气必然会躲在哨棚里大睡。而李开文在撤离延安之前,将大量的腊肉、腊肠、咸鱼等全埋进了一处秘密窑洞里。

如此一来,李开文等人便能神不知鬼不觉地取回物资。第二天中午开饭,毛主席发现餐桌上出现不少菜,他惊讶地问李开文:“老班长,这是怎么回事?怎么这么多肉啊?”

李开文神秘一笑,然后将昨晚潜回延安的事情汇报给毛主席。谁曾想主席非但没有高兴,反而当场摔了筷子,严肃地说:“李开文同志,你为什么不遵守纪律,而是去冒险?”

李开文连忙解释道:“主席,这条路我很熟,危险不大的。”但不管李开文怎么解释,毛主席也没有搭理他。

后来毛主席见李开文低着头一个劲抹眼泪,有些于心不忍,他叹了一口气说:“好了好了,大家都动筷子吃饭吧,不要辜负老班长的一番心意!”

1949年7月,李开文从干部学校毕业后回到中央机关工作,李维汉找到他说:“李开文同志,组织考虑到你过去吃了太多苦,现在给你安排一个‘甜’的工作。决定派你去天津当糖厂副厂长。”

李开文摇了摇头,说:“我能力不够,当不了厂长,还是让我回老家工作吧。”李维汉说:“老李啊,就算不想去天津,也可以留在北京工作啊。”

李开文目视远方,笑着说:“你也知道我离家十几年了,现在该回去看看了……”于是李开文回到家乡,当了响山寺粮站的站长。

造化弄人的是,李开文的那对双胞胎孩子在他走后没多久就饿死了,而他的妻子在等了许多年后仍没有得到丈夫的消息,便带着儿子李锦旭改嫁了。

尽管李开文的家人都不在身边,但他也没有放弃对生活的向往,而是带领家乡的乡亲们继续前进。1956年,李开文作为全国粮食系统的劳动模范去北京参加大会。

紧接着便发生了文章开头那一幕,周恩来见李开文眼熟,随后将这件事告诉给毛主席。毛主席相比于周恩来来说,是更加熟悉李开文的,他连忙上前握住李开文的手,激动地说:“我们的老班长回来了!真了不起啊,你回去又得了一个劳动模范!”

原来在1942年,毛主席号召“自己动手,丰衣足食”这一口号的时候,由于李开文年纪大,没有参与开荒,但他还是凭借着自己的双手为战士们做草鞋。毛主席、周恩来、李富春等人都穿过他编织的草鞋。

那一年,李开文被评上陕甘宁边区大生产运动的劳动英雄。在上千人的大会上,毛主席亲手将一面白布毛边的奖状授给他。

1956年劳模大会

模范英雄大会结束后,毛主席邀请李开文到家里吃饭。当时北京的天气是格外寒冷的,李开文只穿了一件单薄的黑色小棉袄和一双破旧得快看得见脚指头的黑布鞋。

毛主席发现了这一情况,他说:“老班长,你怎么穿得这么少啊?”随后主席让工作人员拿来一件自己的皮大衣和一双毛皮鞋,送给李开文。后来,李开文将那件皮大衣送给金寨县的展览馆,毛皮鞋则送给村里一个条件更加艰苦的刘拐子。

1992年2月29日,李开文去世,终年93岁。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23

标签:周恩来   大别山   班长   延安   枯草   担架   眼熟   团长   红军   北京   战士   部队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