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姐儿子定居美国,记者问为何不回国?坦言是想做研究,没大志向

江姐是无人不知无人不晓的人物。

她的事迹早已经编入小学语文课本,她的精神陪伴与激励了一代代人砥砺前行。

江姐原名江竹筠,是一代烈士。她性格刚强,吃苦耐劳,不怕困难,短短的一生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1945年,江姐和彭咏梧结婚,婚后不久,江姐就怀孕了。1946年4月,江姐感到身体有异样,孩子在肚子里“闹腾”,但却发生了难产的现象。身边的同学将她紧急送往了医院。

丈夫彭咏梧由于工作原因,并没有陪在江姐身边。在千钧一发之际,江姐忍住身体的疼痛,做出了剖腹产的决定。好人有好报,江姐的唯一的儿子彭云安全地出生了,她在这个世界上总算留下了属于自己的血脉。

1948年春节前,江姐的老公遇害了。面对复杂危险的环境,江姐义无反顾地主动提出接替老公的工作。“他的工作只有我熟悉,别人来干有困难,我要在他倒下的地方继续战斗。”江姐说。

江姐立刻投入了战斗,马不停蹄地进行各种工作。不幸的是,半年后,江姐被人出卖,身陷囹圄。她知道命不久矣,临死前写下了感人至深的托孤遗书,最终慷慨就义,年仅29岁。

江姐去世这一年,彭云才两岁。这对于彭云来说,太过残忍。在彭云的头脑中,从来没有爸爸的身影,模模糊糊的妈妈的样子也离去消失了。

彭云被托付给养母照顾。由于他是江姐的儿子,彭云在教育和生活上都受到了特别多的照顾。彭云不负重托,学习刻苦努力,成绩优异。大学毕业后,他先后去工厂和研究所工作,切实为祖国的建设增砖添瓦。他心中记得母亲江姐对他的期待“为祖国奉献力量”。

在高考和研究生的考试恢复后,彭云第一时间考上了中国科学院的研究生。然后在公派留学生事项开通后,彭云凭借着突出表现成为了第一批公派留学生。留学美国后,彭云决心在科研的道路上攀登,先后在美国获得了硕士和博士学位。

获得博士后的彭云,一心想着回国做贡献,但又心中充满着矛盾和挣扎。在彭云看来,国内的科研偏向两端,要么是纯理论,要么是注重应用,而在美国学校,则是注重中间段,比较适合他。言下之意,他适应美国的科研环境。最终,彭云决定定居美国。

其实,彭云定居美国的决定是一点点坚定下来的。最初,他把儿子留在了国内上学和生活,他还是想回去的。慢慢地,他所做的研究取得了一些成果,这让他有了更大的干劲,他在儿子读高二时,将儿子接到了美国,妻子也跟着去了美国。一家三口团聚后,彭云就逐渐失去了回国的动力。

由此来看,真正促使彭云留在美国的根源在于个人事业的良好发展,这给他的人生带来了成就感。

这从他的回答也能得到印证。有一次,记者问彭云为何不回国?彭云说,回国不知道做什么,没有发力的地方,就是想做点学问,也没什么大志向。

彭云性格内向,不喜欢应酬,只想把心思扎在科学研究中。美国人喜欢举办各种聚会,在聚会上大家打扮地光鲜亮丽,觥筹交错,笑脸相迎。

这种场合对于彭云来说是种苦恼,他不喜欢这种氛围,不喜欢人多的地方。他的夫人也是如此。彭云的妻子毕业于北京大学,两人志趣相投,多年来感情浓厚,生活得相当幸福。

彭云如今是著名大学马里兰大学巴尔的摩分校计算机系的终身教授,科研成就受到公认。他做的决定也许真的对他是最好的选择。

晚年是否会回到故土呢?彭云给出了肯定回答。他说,会的,毕竟亲人和朋友都在国内,儿子也在,而且自己血脉里流淌的东西就在那片土地,他永远无法回避自己是江姐儿子的事实。

彭云虽然留在了美国,但他的儿子国外留学后,选择回到了国内,在国内发展。但彭云儿子为人低调,几乎没有接受过媒体采访,关于他的消息,网上几乎是没有的。

江姐作为闻名全国的烈士,她为了大家,不顾自身安危,牺牲小家。她的老公和她自己都先后为革命事业献身,可谓是“生的伟大,死得光荣”,她是我们心中的模范和榜样,她的精神也是我们的指路明灯。

江姐的儿子彭云定居美国,必然有人不理解,甚至可能指责彭云忘本。但彭云是一个个体,他只是选择适合自己的生活方式,我们要抱着理解的态度。不能因为他的妈妈是江姐,就要求他要回国,对他进行道德绑架。

人的一生短暂,为自己的幸福和精彩而活其实才是最可贵的,每个人都应该做到为实现自我的价值和意义而活,不需要活在别人的眼中和期待中。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23

标签:马里兰   美国   儿子   志向   血脉   坦言   科研   老公   心中   地方   国内   工作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