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浪恒星”是星系大碰撞的产物

恒星在星系的结构以外漂移,它们好似宇宙天体的“孤儿”,恒星从星系“大家庭”中被“弹射”出去,它们变成了无依无靠的流浪天体。数十亿年以来,在宇宙大舞台发生过无数次的星系大碰撞,恒星失去了家园,这些“浪迹天涯”的恒星在星系大碰撞事件中逃离了星系结构的束缚,它们的数量惊人,可能占到了整个宇宙恒星数量的一半。天文学家还不清楚流浪恒星的形成和运行法则,它们比人们已知的数量多得多,一旦失去了星系结构的控制,流浪恒星开始上演“孤胆英雄”的天文故事。

通过火箭发射了近地轨道探测器,研究人员收集了详细的观测数据,在星系间的“空白地带”有大量独自运行的恒星,它们在星系结构之外的空域四处移动,天文学家不是直接看到了它们的身影,而是发现了这些流浪恒星发射的强烈光线,它们的光度相当于星系中所有恒星发出的光。近地轨道探测器被称为宇宙红外线背景实验(CIBER),2010年和2012年,近地轨道探测器分别发射升空,主要的科学探测目标是检测背景光线的波动,收集和分析宇宙史上所有恒星和星系发出的光线。

科学项目团队使用了NASA的斯皮策太空望远镜,这是一个在轨运行的红外线天文观测台,研究人员对收集的数据进行了分析、检测和校对,观测结果显示,宇宙天空有巨量的恒星孤儿,它们躲过了之前的天文观测,居无定所的流浪恒星好似孤独的勇士,在星系之间的黑暗太空四处游荡。

数十亿颗恒星如何变成了孤儿天体?天文学家给出了一种猜测,星系发生了相互碰撞,恒星被逐出了星系家园,好像“我是歌手”中的竞唱者在“踢馆赛”中被“踢出”了舞台。星系大碰撞产生了冲击作用,一部分恒星只得“背井离乡”。我们的银河系是一种星系结构的方式,星系主要由恒星、尘埃和暗物质等要素在引力的作用下聚合而成,大量的星系在宇宙太空飘移,星系和星系产生周期性大碰撞的概率很大,恒星和星系通过天体大碰撞产生了分离与合并的现象。

有些恒星和其它的天体在星系大碰撞之中被抛射到星系以外,它们可能在两个星系之间的大片空域重新聚集、组合。孤独恒星的现象已得到了详细观测的证实。天文学家发现,好似潮汐奔涌的恒星在星系大碰撞的“厮杀”过程中实现了突围,上演了宇宙版的“奔跑吧,兄弟!”。加州理工学院喷气动力实验室的宇宙学家杰米·博克组建了一支宇宙红外线背景实验(CIBER)团队,他们对美丽而壮观的星系大碰撞图像赞不绝口,在十分遥远的距离上,天文学家不可能看到单个移动的恒星,只能看到了发光体的一点薄雾,而发光的斑点相当于了数十亿颗恒星的聚集。

加州理工学院CIBER项目团队的天体物理学家迈克尔·申科夫解释说,孤儿恒星通常比太阳的体积和质量略小,温度略低,孤儿恒星在宇宙中普遍存在。在一个晴朗的地球夜空,灿烂的星空宛如一个巨大无比的星光剧场,然而,孤独恒星距离我们的地球十分遥远,人们几乎看不到它们的闪亮光点。假设没有其它恒星或只有很少的恒星,没有银河系的背景,只有遥远的星系,那么人们从地球夜空遥望孤独的恒星时,可能看到黑茫茫的一片。人们通常看不到孤独恒星,能看到我们的银河系,甚至能看到遥远的仙女座星系。

天文学家追溯了大约有132亿年龄星系的起源,当时的宇宙年龄相当于诞生之后的5亿年,在宇宙诞生后的5亿年出现了最早的星系,诞生后的星系开始了漫长的演变历程,星系的形成和相互作用持续地发生,在宇宙诞生后的大约20亿年,天文学家预计,恒星的出生率达到了高峰期,星系有了发生相互大碰撞的足够时间,在每次星系大碰撞的事件中抛出了大量恒星。在星系之间的巨大空间有浩浩荡荡的移动恒星,这些孤儿恒星的存在印证了之前的星系大碰撞事件。《科学》杂志发表了加州理工大学CIBER科学团队的观测成果。





(编译:2014-11-10)





网页链接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31

标签:星系   恒星   加州   天文学家   银河系   天体   孤儿   产物   宇宙   孤独   结构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