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太阳做“CT”,我国黑科技卫星显神威,取得重大成果,5个第一

8月30日,我国太阳探测卫星“羲和号”成果发布会在京举行。创造了五项“世界第一”。

“羲和号”2021 年 10 月 14 日发射入轨。重 510 公斤, 517 公里高度的黄昏-黎明太阳同步轨道上运行。

配备成像光谱仪,使其成为世界上第一个实现太阳H-α波段光谱成像观测的卫星。

光谱仪分辨率为0.0024纳米,比地面滤光片分辨率高出10倍,分辨率世界第一

在世界上第一个获得太阳Hα谱线、SiⅠ和FeⅠ谱线,得到了完整的谱线轮廓及精细结构。

世界上第一个基于“动静隔离、主从协同”理念的非接触式磁浮卫星平台,就像装上了“云台”。平台舱与载荷舱采用“动静隔离非接触”磁悬浮技术将平台舱与载荷舱实施了物理隔离, 该技术使卫星的姿态控制水平提高了一到两个数量级,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为实现平台舱对载荷舱的能源供给以及两舱之间的信息传输,“羲和号”还在轨验证了舱间无线能源传输、激光通信、无线通信等多项卫星平台新技术。未来,新型平台还将应用于空间天文探测、高分辨率对地详查等新一代航天任务中,有效完成高精度观测。

“羲和号”在世界上第一个实现在轨采用原子鉴频原理,利用钠原子自身的超精细光谱作为频率标准,实时准确地确定太阳光的频率变化,进而获取卫星相对太阳的视向速度。实现了“空间测速探索全新解决方案”为未来深空探测任务中的自主导航提供了一种新型的速度测量技术手段,夯实了我国在深空探测领域的原创性技术积累。

通过“羲和号”取得的数据,科学家可以计算出太阳大气的温度、密度、速度,更加深入地研究太阳大气结构,了解太阳爆发活动的触发原因和传播过程,从而更好地开展空间天气预报,保障人类生命安全。“羲和号”卫星科学数据已向全球开放共享,可以通过南京大学太阳科学数据中心查询和下载,目前美、法、德等国太阳物理研究学者已经广泛应用

我国相关科学与工程部门已联合提出了未来开展日地L5点太阳探测、太阳极轨探测、太阳抵近探测等一系列任务规划,将对太阳进行全方位立体探测,进一步深入认识太阳活动的起源和演化,监测太阳爆发的行星际传播和对地响应。

利用日地拉格朗日L5点的特殊优势,探测器可以长期稳定地观测太阳和行星际空间,提前四到五天观测到将面对地球的太阳活动区。还可以监测太阳爆发蔓延到地球的整个过程。日地拉格朗日L5点项目被认为对中国太阳能勘探的发展至关重要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14

标签:太阳   我国   光谱仪   载荷   光谱   成果   速度   未来   平台   技术   科技   空间   卫星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