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正非:破釜沉舟,华为不用光刻机造芯片,外媒:痴人说梦

在老美封锁打压之前,华为和荣耀就占据了国内一大半的市场份额。但随着老美多次修改芯片规则,台积电无法给华为代工芯片后,华为手机从此进入寒冬,被迫无奈之下只能“断臂自救”抛售荣耀。

这也让华为多年来积累的麒麟芯片优势一下子跌入寒冬,国内高端市场含泪给苹果一家独大,中低端市场也被小米和oppo、vivo侵占。

尽管华为在手机业务陷入了寒冬,但在5G领域和自主研发的鸿蒙操作系统上,华为优势依旧很猛。为了能够填补手机业务失去的营收,华为开始把自己的5G技术和操作系统融入到传统行业,推出了5G TOB商业模式。同时还把鸿蒙系统进行“改造”,进一步推动传统行业的发展。

这也是为何华为会成立以“军团化”作战,先后成立了20多个军团,细分到每一个行业,就是为了能够用自己的5G和鸿蒙优势,实现真正的“万物互联”。


而这一战略也是成果显著,从2022年上半年华为财报来看,消费者业务虽然下滑了25%,但在企业业务上却暴涨了27%。从上半年的总营收来看达到了3016亿,净利润在5%。也就是说,在老美的全方位封锁之下,华为不仅没有倒下,反而负重前行活了下来。

同时,在手机领域,华为也没有沉沦,而是走上了全方位布局产业链。先是投资国内众多半导体企业,为了能够尽快打造一条100%国产化的供应链。

其次华为也开始“绕开”美国技术进行研发。毕竟今天的关键就是卡脖子难题,而背后就是因为缺乏EUV光刻机,而导致国内厂商无法生产先进制程芯片,以至于华为麒麟成为“绝唱”。


但如果一味跟在西方厂商的背后,显然不是明智的选择,这也是为何任正非喊出了那句:要敢于捅破天!

从今天华为放出的消息来看,华为已经在“堆叠芯片技术”上颇有成绩,可以利用1+1>2的方式去提高芯片的性能。也就是说可以利用两颗14nm工艺制程的芯片进行堆叠,最后实现7nm工艺制程的性能,这样就能够绕开EUV光刻机的限制,呈现出高端芯片。

同时,中芯国际也是放出了好消息,从《参考消息》报道来看,中芯国际已经具备14nm工艺制程芯片量产的能力,通过3D堆叠技术实现7nm~5nm芯片的性能。

但也有专家认为,这3D堆叠技术或许不会用于手机上,因为堆叠芯片对于功耗以及发热要比正常的芯片还要大。所以有可能用于汽车、电脑等其他领域更为适宜。当然,如果手机能够解决散热和功耗问题,那么一切难题就迎刃而解。

除此之外,华为还有另外一个“备胎计划”,这也是业内不被看好的:量子芯片。

在2020年的时候,华为就公布了量子芯片的专利技术,就是为了解决国产厂商过度依赖西方光刻机的情况。量子芯片与硅芯片有着很大的区别,因为量子芯片是依靠量子之间的碰撞从而实现,不再需要光刻机。

但这背后也存在巨大的难题,前期的设计到后端制造以及封测,适配等等都需要拥有一个完整的产业链才行。目前中国连硅芯片产业链都缺乏,要打造一个量子芯片产业链又谈何容易。

这也是为何当初任正非喊出华为要“弯道超车”的计划时,引来外媒一片嘲讽,说华为不自量力,在痴人说梦。但今天呢,华为不仅没有倒下,反而推出了自主研发的HMS软件生态,鸿蒙操作系统。

而且难做不代表不能做,目前国内也有不少厂商紧跟华为的脚步在布局量子芯片。像合肥本源量子公司就推出了本源坤元Q-EDA软件,这也是国内第一款量子芯片设计的工具。

正如鲁迅先生所说的:路是人走出来的,只要走的人多了,路也就自然形成了。

从以往的盾构机,北斗导航,刹车片,海底沉管技术……都是最好的例子。今天我们在芯片半导体领域落后于西方,尽管被老美全方位封锁,但只要我们咬定青山不放松,坚持研发和创新,在不久的将来必定能够突破难关。毕竟压力越大动力越大,再封锁个十年八年,我们就什么都有了!

破釜沉舟,百二秦关终属楚,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

#头条创作挑战赛#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21

标签:华为   光刻   麒麟   芯片   鸿蒙   痴人说梦   破釜沉舟   量子   产业链   寒冬   手机   技术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