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战定天下

书呆子

11月23日深夜,淮海战役总前委的三名常委刘、陈、邓,联名致电华东野战军“粟陈张”:“歼击黄维时机甚好,因李延年、刘汝明仍迟迟不进,因此我们意见除王张11纵外,请粟陈张再以两三个纵队对李、刘防御,至少以四个纵队参入歼黄维作战,只要黄维全部或大部被歼,较之歼灭李、刘更属有利。”

第18军军长杨伯涛等人建议,立即改变原定推进路线,火速向西南方向的固镇靠拢,即可完成与李延年第六兵团的会合,然后再研究下一步的作战方向,黄维犹豫不决,因为这违反了南京“国防部”的命令。

兵团10多万人,全都得等着这位司令官下达命令,黄埔一期的“书呆子”犹豫到后半夜3点,总算下决心向固镇“转进”,同时派通讯军官分头向各军传达命令,就在各军整理部队准备动身时,由于派往第85军的一个通讯参谋“失联”,黄维担心泄密,再次叫停了行动。

在这要命的关头,黄维所部不进不退、整个兵团荷枪列队等候新的命令,简直可以称为战场奇观了,其他几个军长气急败坏又无可奈何。好巧不巧的是这个“失联”参谋中途迷路被解放军俘虏。解放军立刻知晓了12兵团全部撤退计划,提前做出部署。

直到11月25日下午4时,第十二兵团“武装待命”长达13个小时以后,黄维总算正式下达了向固镇开拔的命令,此时中野已经调回第9纵队,以全部六个纵队和三个独立旅、以及其他配合作战的地方武装,完成了对黄维的战术包围。

双堆集

1948年11月26日,国军12兵团被包围在一个叫双堆集的狭小区域内。这是淮海战役爆发后第二支被包围的国军重兵集团。在包围圈形成伊始,12兵团还是有机会突围的。黄维召开军事会议准备4个师齐头并进攻击解放军防御的南侧,期望一举突围成功。此时110师师长廖运周占了出来说:“双堆集地域狭小,4个师的部队不容易展开,自己愿意带110师打头阵为兵团杀出一条血路”。黄维听后颇为感动,当即表示“廖兄还需要什么装备,兵团部都给”。殊不知廖师长也是我党地下党,此刻已经准备了阵前起义。

廖运周

早在1927年,廖运周就加入了共产党,此刻已经在敌营潜伏了20年。1937年110师组建,廖运周一步一步做到师长。在之后的几年内,廖运周积极发展部队内的积极分子,排挤反动的军官。在48年时110师一半的士兵和大部分军官都是思想进步分子还有不少都秘密入党。廖运周本人也多次联系组织想发动起义,但是组织回复一直是“当前时机不成熟”。如今当黄维被围困时廖运周终于等到了发动起义最好的时机。

原本黄维计划4个师打穿中野6纵的防线。廖运周通过联系人和中野取得联系,将黄维的突击安排和时间都告诉了中野。中野6纵也及时调整了防御部署。双方计划110师起义官兵左手缠绕白布快速通过6纵的防区,然后6纵合上包围圈对后面3个师进行打击。

110师起义(电影大决战剧照)

27日起义当天,战场正好起了雾,110师2个团和军官团在解放军的“掩护下”走出了包围圈,还顺走了十几门榴弹炮。为了迷惑黄维,廖运周“突围”时还不停对黄维发报说:“一路通畅,畅通无阻”。此时的黄维还在等待突围成功的好消息,但很快跟进的18军118师向黄维通报:遭遇共军强大火力伏击,损失惨重。由于提前知道了国军突围的方向和安排,6纵火力准备非常充足且精确,后面跟进的3个师部队被6纵突来的火力打蒙了。12兵团这次突围失败了,直到这时黄维还以为110师突围成功了,只是队形被打散了无法联系到。

虽然110师起义带走的人不多,一共就5000多人。但是对12兵团的士气打击是巨大的。从此国军土木系的最后精锐将被埋葬在双堆集。

纵横驰骋

粟裕大将善于抓住战机,打其他将领不敢打的仗。很大一个特点就是极限的调动兵力,即使解放军数量不占优势,但是能通过部队运动和调度在局部战场上取得兵力优势。豫东和淮海战役就充分体现了这一点。(一点题外话,粟裕刚到华野指挥时,底下的指挥官是很不理解粟裕的作战思路的,不过一般人也很难跟上粟裕的思路。比如粟裕经常让部队大范围调动,来回跑动,以找到敌人的破绽。曾今就有纵队司令电话里当面怼粟裕:“你们指挥的在地图上卡卡两下,底下的兵要跑断腿”。所以华野整风时要专门要求华野的纵队首长要服从粟裕的指挥)

当华野准备最后解决黄百韬兵团时,战场的南线形式其实还非常严峻。虽然陈赓的4纵阻击了12兵团,中野的口袋阵初步成型。但是中野拼尽全力也只能保证围住黄维。北上的李延年、刘汝明还有5个军。徐州的孙元良兵团和邱清泉兵团一部也南下准备重夺宿县。一旦宿县被夺回,那么徐蚌之间国军的退路就打通了。南面正在包围黄维的中野将陷入巨大的危险之中。

粟裕早就看到了这个危险,在黄百韬还剩最后一口气时。粟裕就抽调了2、6、13纵南下阻击李延年、刘汝明部,另外命中野11纵归队。2、13纵原本是在碾庄围攻黄百韬兵团的100军。伤亡相对较轻,在11月19日就基本肃清了当面敌军。粟裕调兵向来是走一步看两到三步。阻击邱李兵团时就预留了5个纵队准备包抄。现在还没有解决黄百韬,就已经想到把攻坚任务减轻的部队撤下来准备投入到南线去支援中野。有时候真是对粟裕大将的调度能力佩服的五体投地,这么紧张战场形势下,20号出发时2、13纵还修整了半天天。后面几天华野战士凭着两个铁脚板拼命地奔向南面战场。

华野在徐蚌埠之间快速布置防线

参加碾庄最后攻击的9纵在战斗结束后,也接到命令立刻向西南,准备阻击徐州南下的敌人。华野部队经过十几天的战斗非常疲劳,没怎么休整就要参加下一场战斗。甚至出现了个别战士进攻时抱着炸药包睡着的情况。但是解放军疲劳,国军同样疲劳。这是最紧迫的时刻,华野和中野的官兵克服了种种困难,成功挡住了南上北下的敌人。

抱着炸药包睡着的华野战士

13纵37师师长高锐回忆南下增援中野时情景

25日,士气高昂的华野南下部队不仅顶住了北上国军的进攻,还抓住了李延年一部。吃掉了部分敌人。南面的敌人稳住了,北面负责阻击的徐州国军的两广纵队却遇到了麻烦。

国军南北两路对进的时候,北面负责打通徐蚌线的主力是孙元良兵团和邱兵团一部。一方常态的是孙元良兵团的突进堪称疯狂,直面孙元良的是华野两广纵队,顾名思义两广纵队的主力是来自两广地区的东江游击队。抗日战争结束后国共签订双十协议,华南各省的游击队北上。这群来自岭南的战士编入了华野两广纵队。虽然纵队是军级编制,但是两广纵队只有3个团,每个团只有2个营。孙元良兵团罕见的白天黑夜都进行进攻。面对打了鸡血的孙元良兵团,只能步步后退,孙元良的部队一路突进到了卢村寨一线,再往南就可以和黄维兵团会师了。

每次逃跑都能成功的孙元良

作为国军著名的飞将军,孙元良的逃跑天赋是点满的。北伐时从南昌逃跑,37年南京失陷,孙将军能屈能伸在妓院躲了几个月也最后逃脱。孙元良虽然一路逃,但兵越带越多,可见国军选拔人才的“不拘一格”。如今黄维被困,宿县被解放军占领。孙元良嗅到徐州国军要完蛋的气息,所以打了鸡血的拼命向南打。表现得比国军主力的邱清泉抢眼多了。

28日就在孙元良马上要突破两广纵队的防线时,华野的9纵及时赶到。9纵官兵不顾疲劳立刻投入阵地战,打退了国军的进攻。要是9纵稍微迟一点赶到,飞将军真的就跑掉了。

此刻,淮海战役的前线又一个重兵集团被包围,徐蚌两端的几十万国军被华野死死按在原地。绞索在慢慢收紧。南京的蒋介石怎么也想不到,短短不到1个月时间里徐蚌间几十万的国军居然把仗打成这个怂样。早知如此还不如老老实实把徐州的部队撤到淮南来。

受挫


野司首长一开始就迅速解决战斗非常乐观

12兵团被包围后,中野上下信心爆棚,士气几位高涨。连部队首长也觉得马上就可以吃掉12兵团。28日刘邓给中央的电报中说道。

在2到3日就能解决战斗

中野双堆集的战斗场景

但是12兵团的战斗力远远超过中野的设想。12兵团下辖的18军是国军嫡系中的嫡系。配备有24辆坦克 ,44门榴弹炮,32门野炮,山炮47门,战防炮40门,迫击炮(60以上口径)847门 。大小汽车500辆。光下辖的2个105美制榴弹炮营的火力就超过了中野全军。黄维被包围时还放话,让共军来打他们也打不动。于此同时黄维车轮战用部队轮换重炮轰击中野防线试图突围,给中野造成了很大伤亡。头2天的战斗结束了,中野领导感觉12兵团确实打不动。

坑道里的文艺汇演

包围黄维时中野坑道挖了70公里长

评估了包围圈的实际情况后,中野的领导再次向中央发报,承认低估了12兵团的战斗力。双堆集的战斗将是一个长期围困的局面,还需要华野支援一部分部队和重火力。为了做好长期围困且不让12兵团跑出来。中野也学习了华野围困黄百韬的战术——大挖交通壕。解放军指战员知道“多流汗、少流血”,拼命挖交通壕,到了总攻发起前坑道已经长达70公里。中野的交通壕不单单可以节约冲锋时间,还做了大量的改进,交通壕内、观察哨、防坦克壕还有卫生院、厕所、表演节目的娱乐场一应俱全。官兵从残酷的战斗退出后还可以马上得到修整。从辽沈战役攻打锦州、华野进攻碾庄到双堆集,解放军围困国军重兵集团已经打出“流水线操作”的节奏。

双堆集大显神威的“每良心炮”

另外为了弥补火力不足的问题,中野官兵还开创性地发明了一种土炮,俗称没良心炮。

主体就是一个空汽油桶,在其内填充发射药后,把捆扎成圆盘形的炸药包放进去,然后点燃发射药,就能把十公斤的炸药包抛射到150-200米的距离上。配合交通壕,在不足敌人200米处点火使用威力巨大。而由于两军间隔太近,12兵团的火炮根本发挥不了作用。步兵也只能干瞪眼,最后眼睁睁看着解放军一点一点缩小包围圈。

12兵团虽然是全美械军团,火力强大。但是也有美械军团的弱点,那就是极度依赖后勤,以49年以前旧中国的道路情况和国军的后勤保养状态很难保证重装兵团长时间的粮弹需求。12兵团被包围后一周的突围势头明显减弱,加上中野开始不紧不慢的挖沟,一点一点蚕食国军的阵地。即使最精锐的国军主力军心也开始动摇了。

11月底12月初,18军的老上司胡琏2次孤身飞入双堆集,12兵团士气为之一振。但这是12兵团最后的回光返照了。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04

标签:固镇   淮海战役   两广   交通壕   炸药包   徐州   纵队   包围圈   国军   官兵   兵团   火力   解放军   包围   部队   天下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