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南明史》

《南明史》作者顾诚先生曾经说过一段话,其大意为:“科学是在不断发展的,后来者理应居上。如果我的作品能成为后来者勇攀高峰的踏脚石,那就十分满意了。”读完《南明史》,我认为这部作品更应该是一颗璀璨的明珠。

《南明史》主要记述了明末清初的一系列重大历史事件,准确来说是自1644年李自成攻入北京、崇祯帝自缢,到1664年茅麓山之战、夔东抗清基地的覆灭这二十年间的形势演变。各章节并非完全严格按照时间顺序,而是大体以时间为序,根据各部抗清势力的活动来记述。

这本书有很多值得学习的地方。首先是严谨的治史态度。书中引用了相当多的地方志以及第一手材料,几乎做到了每个观点都有其论据和出处,也据此对部分流传甚广但不符合事实的观点加以纠正,如否认了李自成出家的猜想,也据此批驳了对史可法、何腾蛟、瞿式耜等人的过高评价。其次是全面周到的记述。在对全国各部抗清势力的记述中,作者认为,虽然双方的战役和争夺的焦点在南方,但北方人民此起彼伏的抗清运动不应忽视,其作为抗清势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样作出了相当大的牺牲和贡献;在李定国两度率军攻打广东的记述中,作者亦花了相当多的笔墨介绍了广东沿海军民的配合。此外,也是最重要的一点,书中的阶级史观在当下的历史著作中是极其难得的。书中站在平民百姓的视角去看待问题,控诉了满清统治者屠城的残暴行径,痛斥了部分南明统治阶级奢靡无度、鱼肉百姓的行为,一旦开战,他们为了保住自己的巨额财产光速投敌,转而充当满清贵族征服各地的马前卒,给人民群众带来了无尽的灾难。

书中最令我动容的是大顺军余部的斗争。山海关战役之后,清军入关,大顺军在短短一年多的时间接连败退,李自成于湖北九宫山意外阵亡,这支部队一度陷入混乱。后来,李过、高一功接过大顺军的旗帜,当时,与满清的民族矛盾已经取代阶级矛盾成为主要矛盾,他们为了自身的生存,为了民族大义,对完全能打败的南明官军处处避让,主动寻求合作,改编为忠贞营。然而,南明的统治阶级内部已被何腾蛟之流的顽固腐败分子搞得乌烟瘴气,南明对这支具有相当战斗力的农民军采取分化、排挤的不信任态度,在军饷粮草方面也处处刁难。在荆州战役中,由于“猪队友”何腾蛟未战而溃,大后方失守又未被告知,忠贞营损失惨重。在反攻湖南的战役中,亦是代表南明腐朽势力的何腾蛟为了争功,在忠贞营即将攻下长沙时把他们调走,导致功败垂成,大军败退入广西境内。此后在广西,忠贞营陷入南明无尽的混乱党争当中。终于,忠贞营的一支部队在支援广东的途中,被诬陷谋反,他们明白,与这些人合作再无可能,便决定战略转移至川东鄂西一带的贫苦山区中,这里亦称夔东抗清基地。此时,李过已经去世,高一功在长途跋涉中遭遇袭击,中毒箭而亡,李来亨站了出来,他带着大顺军余部,历经艰难险阻终于到达了目的地。夔东一带贫瘠的山区限制了他们的发展,以至于他们在后来的作为远不及孙可望、李定国的大西军余部。但是,他们的抗清立场是坚定的,也是以大局为重的。清军三路大军进攻风雨飘摇中的南明朝廷时,他们毅然出兵进攻重庆,以牵制清军行动。可惜大厦将倾,独木难支,清军消灭了西南的永历朝廷之后,开始腾出手来进攻夔东。直至最后,只剩下李来亨一部在茅麓山一带,以大无畏气概抗击十余万清军的围剿,誓死不降,让清军吃尽了苦头。清军在战后仍心有余悸,以至嘉庆年间,礼亲王昭梿在书中写道:“今京师中谚语有其事险难者,则曰:‘又上茅麓山耶’,则当日之形势可知矣。”茅麓山之战历时数月,以李来亨举家自焚,大顺军余部被消灭而告终,大顺军余部的近二十年的抗争也结束了。他们曾经举起镰刀和锄头,反抗明朝封建统治者敲骨吸髓的残暴统治,又由于历史命运的捉弄,与曾经敌对的明朝封建统治者站到了同一战线,投身于抵御外族侵略的事业。他们是当之无愧的英雄,是反抗统治者压迫和外族侵略的勇士。

读罢,我对大顺军的历史产生了浓厚的兴趣。那就继续读完《南明史》的姊妹篇——《明末农民战争史》吧!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01

标签:明史   大顺   明朝   外族   后来者   广西   残暴   统治阶级   忠贞   广东   满清   统治者   战役   势力   时间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