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抽干湖水捕杀入侵物种鳄雀鳝,如此兴师动众真的值得吗?


虽然具有一定的宣传意义,但鳄雀鳝近期的新闻炒作有点过头了。

需要明确的是,虽然鳄雀鳝的确是入侵中国600多种物种之一,但它既不是《中国外来入侵物种名单》中的71种之一,也不是重点入侵物种。

真正重点入侵物种的巴西龟、牛蛙,基本见不到能炒到这种热度的地步。

至于一些“冷门”物种,大众甚至可能闻所未闻。

只是因为鳄雀鳝长相奇特,适合炒作出热度罢了。

首先冒出来的都是各种奇闻,什么怪鱼渲染,然后再突出入侵物种,再夸张描述它的危害。

不同亚种的鳄雀鳝

中国鳄雀鳝早就已经广泛出现多个省市,主要是鳄雀鳝观赏鱼放生所致。

鳄雀鳝因为繁殖能力强,捕食本土淡水鱼,的确对水域生态系统有危害,但根本到不了媒体炒作的地步。

鳄雀鳝最大能长到3米长,再加上怪异的形态和凶猛的性情,坚硬的珐琅质的鳞片,的确很适合拿来宣传“物种入侵”。

作为正常的“入侵物种”宣传是没有问题的,但夸大就有点不负责任了,甚至有媒体措辞“可以算是危险等级最高的外来入侵水生生物”,真的过头了。

很多人形容为“对生态具有极强的破坏性”,但如果你要问哪个鱼类种群受到了什么威胁,但绝对又没有人能答上来。

当然,我这里也并不是说鳄雀鳝没有危害。

它的危害也必须客观认识,鳄雀鳝不仅肉食也是机会主义者,食物来源其实比较多,还会食腐,它进入养殖水域,一方面会增加鱼饲料消耗,另一方面的确有造成养殖水域绝收的可能性。但在自然水域,它的幼苗也并非没有天敌。

值得注意的是,仅仅只出现过鳄雀鳝把手当做小鱼,咬伤手的情况,世界上没有一例鳄雀鳝咬死人或者出现大规模咬伤人的情况,如果流氓猫狗的咬伤危害是100分,鳄雀鳝恐怕1分都到不了。

很多人看到鳄雀鳝咬伤小孩手的新闻,就失去了理智,情绪激动。但入侵物种的危害,和是否咬伤人完全没有任何的关系。咬伤个别人,最多造成千把块钱的医药费损失,但严重危害的入侵物种,对生态系统造成的破坏,资金可涉及上百亿。

虽然鳄雀鳝对生态系统也有一定危害,但由于其本身具有一定的脆弱性,比起真正的重点入侵物种还是差了很多。

虽然在中国观赏鱼泛滥的特殊背景下,它的幼苗被各种贩卖,简介受到了养鱼人的保护。

但其实,在自然生态系统中,作为食物链顶端的一种鱼类,鳄雀鳝并没有人们想象中的那么强大。

在美国,鳄雀鳝曾一度差点濒危,原因并不是本土有天敌或者食物来源少,纯粹就是人为因素。

因鳄雀鳝卵有剧毒,在中国媒体营造出整个鳄雀鳝不可食的背景下,鳄雀鳝却是美洲的传统美食。

鳄雀鳝最早是被印第安人猎食的,鱼皮制作成皮革,鱼鳞制作成箭头、装饰。

鳄雀鳝鳞片耳环

美国人继承了这个传统。炸、烤、水煮鳄雀鳝、鳄雀鳝罐头,在南部美国人很受欢迎,鱼皮鱼鳞制作成灯罩、钱包、皮革,甚至是装饰珠宝。

各种鳄雀鳝鳞片装饰品

烤、煮鳄雀鳝

鳄雀鳝肉和罐头

另外,因为这鱼长相丑陋,所以并不被待见,认为是垃圾鱼,有害物种,基本上遭到报复性垂钓或者捕杀,然后去卵,流入肉食市场。

以上,就是鳄雀鳝在美国差点濒危的原因。

其实就是泛捕滥吃,根本不需要其它的生态手段。

我们的媒体总是鼓吹我们吃小龙虾多厉害,小龙虾这种入侵物种都要吃绝了。实际小龙虾近年来危害一直在增加,野生小龙虾没人管。作为《中国外来入侵物种名单》的物种,它的危害性是超过鳄雀鳝的。

媒体也总是渲染美国人不会吃“中国鲤鱼”,但其实,鳄雀鳝在中国也被媒体渲染不可食。

鳄雀鳝虽然一下产卵上万,但它们的卵也并不是不会受到威胁。

它们卵中的剧毒是一种特殊的磷脂,虽然这种物质对于鸟类和哺乳动物等是剧毒,但对于鱼类和爬行类是无毒的。其它食卵的肉食鱼类或者爬行动物,同样会吃鳄雀鳝的卵。当然鳄雀鳝的幼苗,也也会有更多的肉食性动物的制衡,中国本土肉食鱼类其实并不少。

当然因为咱们水域曾经被破坏,可能一些大型鱼类因为灭绝或者种群较少,的确可能对鳄雀鳝的制衡性会降低,但对鳄雀鳝也并不是达到了不可控的地步。

其实早在20年前,鳄雀鳝已经广泛存在中国各地,如果真有今天媒体宣传的那么夸张,现在早就泛滥得不成样子了。

而且鳄雀鳝在中国某些水域的泛滥,甚至可以说不是靠鳄雀鳝的自然繁殖,而且观赏市场的大量人工繁殖和大量放生造成的。

说来也是挺可笑的,在美国人眼中的丑陋生物,最开始是传入日本成为了观赏鱼。

在日本甚至最高炒到了40000美元。

后来又从日本传入中国,还取了一个好听的名字福鳄,然后流行于养鱼市场。

养大了然后又往中国自然水域一丢。

要控制鳄雀鳝这个物种,首先需要控制观赏鱼市场,保证这个市场没有鳄雀鳝流入自然生态系统后。

对于已经进入自然水域的部分,号召钓鱼佬垂钓(在美国,鳄雀鳝差点濒危,钓鱼佬功不可没。主要这种肉食性鱼类,钓起来很容易)。

然后可以规范一下市场,在去除剧毒卵的同时,适当地流入消费市场。

哪怕自然生态系统控制不了鳄雀鳝了,只要形成消费鱼皮、鱼鳞、鱼肉的市场,鳄雀鳝的种群就自然能控制。

最后再来说说汝州抽干湖水捕捞的鳄雀鳝的新闻,这个大新闻的确值得,人家出名了嘛。至于效果,那就是治标不治本。如果年年有人扔鳄雀鳝进入,你年年抽干水捞鱼吗?

面对随时有鳄雀鳝观赏鱼放生,你抽干水捉鱼,是得不偿失的。当然,这种行为上热搜了,或许对当事人来说,是“值得”的。

总之,作为一种凶猛的水中掠食者,鳄雀鳝的过渡泛滥,的确可能造成不可预料的后果。治理鳄雀鳝是应该的,但严格避免放生行为,才能真正控制源头。

应该鼓励对鳄雀鳝皮、肉的消费,而不是营造出邪恶的样子,令人望而生畏。只要鳄雀鳝能纳入中国的消费链,也就不必担心它泛滥成灾了。

但在中文互联网,几乎没有看到有提及,美国人吃和消费这玩意儿的信息。现在“鳄雀鳝有剧毒”,令人生畏的形象已经深入人心,恐怕其皮、肉的本土消费市场要形成,也有点困难了。

再不济,钓鱼佬每钓起来多少鳄雀鳝就奖励多少钱,也失为一种控制手段。

最后还想说的是,鳄雀鳝是出名了,天下熙熙,皆为利来。但其实还有很多真正的重点入侵物种,对于人们来说其实是十分陌生的。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01

标签:物种   兴师动众   幼苗   种群   观赏鱼   咬伤   剧毒   河南   美国人   肉食   鱼类   水域   湖水   中国   生态系统   自然   媒体   市场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