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两年不买房,5年后差距有多大,王健林和马光远看法一致

国内的房地产发展历程,不少人都看在眼里,70后80后、90后、房地产的改革初期是1998年引进了香港的房地产发展模式,从那一年起商品房的时代来临了,内地市场就迎来了大爆发。

1998年国内的房地产平均价格还不足2000元每平米,最高峰的时候全国平均房价去到万元每平米,上涨幅度达到了560%。老百姓普遍地认为平均工资收入水平好像都写高了,平均房价水平好像都写低了,如果能达到平均工资收入水平,那就已经很开心了,如果房价能在平均房价的基础上买到房,那也很开心了。

2016年我国的房价迎来了普涨,平均房价6869元每平米,2021年平均房价最高来到了11,000元左右每平米,平均涨幅达到50%以上。贝壳研究院公开数据显示全国65城平均房价为17,388元每平米,4个一线城市平均房价6.5万元每平米;平均房价突破2万元每平方米的城市有20个;平均房价突破1.5万元每平米的城市有34个;平均房价突破1万元的县城有103个。

中指研究院也公开数据显示,4座一线城市购房门槛平均为617万、613万、580万、359万;4座二线城市平均购房门槛超过300万,5座城市购房门槛在200~300万;9座城市购房门槛在100~200万;8座三线城市购房门槛在105~313万。根据诸葛找房数据显示全国百城房价收入比为12.9,房价收入比高于国际发展中国家的标准线,所以国内的房价普遍偏高,这已经成为了事实。

过去的20多年时间,老百姓对于房地产的印象都是房价只涨不跌的,即便是有政策的限制,房价都还是出现大幅度的上涨,所以买房就是稳赚不赔,买房是最好的理财产品。2016年房地产的投资比例达到了最高峰85%,2017年房地产投资比例75%,2020年房地产投资比例不足40%,2021年下半年主要都是以刚需购房者为主。

从房地产的投资比例中就可以看出部分问题,房价并非不会下跌的,到了2021年后,市场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2021年初杭州、重庆、成都、北京、上海等,不管是成交量还是成交价,都出现了不同程度的上涨,让众多老百姓认为整个市场将会迎来一轮新大爆发,整个土地的成交价格持续拉高,想象是美好的,现实是残酷的,市场并没有预期的拉高,反而出现“降温”、“遇冷”,市场也不太景气了。传统的销售旺季“金九银十”新房成交价格居然出现拐点,整体成交价回落到万元内,每平米让众多老百姓认可,下半年的市场价格应该还会持续遇冷吧!

房价的下跌已经不是短暂性,而是长效机制性。

有专家预测,根据过去的经验,看国内的房地产市场冷静期一般最长不超过一年去年6月份房地产开始预览,到今年6月份后市场应该会迎来缓慢地增长,想象是美好的,现实却是那么的残酷,到了6月份整体的市场并没有出现太大的起色,有人说6月份的市场不是出现了“回暖”的迹象吗?

6月份的成交量对比,整个2022年上半年来说确实是好了,那么一丢丢,但是这个好是基于市场政策刺激下才出现轻微的“缓解”。2022年的房地产市场像极了,2014年一样从两方面体现出来:

1、库存压力像极了2014年,2014年的库存压力创下了历史新高,那一年房地产企业都想尽一切办法的“降低库存”。2022年的房地产市场也一样,想尽一切办法降低库存压力,据数据显示,上半年新房待销售面积达到了6.1亿平方米。有两座城市的去库存周期,更是惊呆了众人的下巴,广西防城港,广东肇庆去库存周期都已经超过了10年时间,想想在这里开发楼盘的房地产企业面临的压力有多大,只能选择“以价换量”回笼资金解决当下的问题。

2、政策高度相似,2014年出台的政策有降准、降息、降利率、降首付、棚改安置化货币、调整公积金贷款。2022年房地产市场跟2014年政策可谓是有9成相似度,只要客户想买房,一切问题都是可以解决的,零首付低首付返还首付,赠送停车位、赠送精装修、赠送物业管理费、赠送家私、赠送电器,不要以为这些政策就很厉害更厉害的就是大蒜,换房小麦,换房买房,帮忙收割稻谷。

不同的人对于楼市的观点也不一样,有人说未来5年房价还会翻一倍,原因很简单,房价不上涨,那么经济又有什么东西来支撑呢?也有人说未来5年房价将会面临回落,回落的幅度10%、20%甚至是30%,未来整个房地产市场会回归到相对平稳的状态,那时候买房真的是解决住房问题解决婚姻、教育、医疗、户籍等这些问题了。

最近这两年不买房,5年后有“差距”吗?马光远、王建林看法一致:

未来10年,一二线城市的房价还会持续的上涨,中国城镇化还在持续的往前走,未来农村建造城市的人虽然在大幅度的减少,但是有更多的人从小城市来到大城市生活,所以大城市的房价还是有上涨的空间,中小型城市未来的房价并不乐观。

王健林整体的观点还是比较正确的,2014~2018年三四线城市上涨比较明显,最重要的原因是2014年的棚改安置化货币所推动市场的增长,如今整个房地产市场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棚改也正在快速的退出历史舞台,未来整个房地产行业将会加速分化强的城市,将会变得越来越强弱的城市,也不会有太大可持续发展的空间。

2016年后楼市一直都有“房住不炒”的政策在进行限制,因此通过涨房价来缓解库存压力。王健林也曾表示,没有一个国家的房地产业能兴旺,超过50年,万达正在转型,轻资产行业才是未来可持续发展的长效目标。

马光远认为,未来的房地产会形成三个20%,20%的城市、20%的楼盘、20%的开发商,也从侧面表明市场将会更倾向这20%,剩下的80%也就这样了,市场并不会产生太大的起色,简单的来说就是核心区域一线城市,郊区整体的房价也不会有特别核心的竞争力,比如广州的增城区从化区整体的房价依旧是处于三线城市的水平。

深圳作为全国土地开发率最高的城市,坪山区域的发展潜力也并不是想象中这么大,所以一线城市郊区的房价也就这样的水平了。

5年后核心区域的房价还是处于较高的水平,整体的房价并不会存在太大的波动,而三四线城市的房价就会存在部分因素的影响所波动,未来市场的走势也相当的明朗。

如果在核心区域买的五年后存在的差异就是,找买房的就找享受学校、户籍、医疗等这些成熟的商圈配套。如果是在非重点区域购买房产,5年后可能房价会相对更便宜。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6-20

标签:年后   首付   房地产市场   门槛   老百姓   库存   房价   差距   比例   平均   看法   压力   未来   政策   城市   房地产   市场   马光远   王健林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