赏析宋元名迹,吴南生捐赠名画11年后再聚首

即日至11月27日,“绘冠南天——粤藏宋元书画特展”在广东省博物馆三楼专题展厅展出。

展览以“粤藏宋元书画”为引线,首次汇集岭南地区文博机构庋藏的宋元书画珍品,并从故宫博物院等单位借展了清代粤籍名家吴荣光、孔广陶等鉴藏过的部分宋元佳作,共汇聚广东省博物馆及故宫博物院、南京博物院、香港中文大学文物馆、广西壮族自治区博物馆、广州艺术博物院、佛山市博物馆、汕头市博物馆共8家文博机构的宋元书画珍品,既是近年来国内少见的宋元书画特展,也是广东文博机构首次举办的宋元书画主题展览。

展览现场

说到粤藏,不得不提广东省委原书记吴南生。在本次“绘冠南天——粤藏宋元书画特展”中,其捐赠的名画《群峰晴雪图》和《平沙落雁图》卷相隔11年后,得以再次相聚。2011年,这两幅画曾在广东省博物馆举办的吴南生捐赠书画展中首次展出。

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吴南生将所藏宋元明清以来的书画先后捐赠给广东省博物馆、广州艺术博物院、汕头市博物馆、深圳博物馆和潮汕历史文化研究中心等。这批书画中,既有反映宋元山水画风格的绘画名迹,也有代表广东桑梓文化的乡贤书画。

其中,1994年,吴南生将自己所藏多年的北宋人《群峰晴雪图》捐赠给广东省博物馆,成为其“镇馆之宝”。2010年,他又将元人绘画《平沙落雁图》卷捐赠给汕头博物馆,成为其“镇馆之宝”。

吴南生收藏名作赏析

国家博物馆研究员朱万章评价,在吴南生捐赠的数十件书画中,重中之重莫过于两件宋元名迹:北宋人《群峰晴雪图》和元人《平沙落雁图》卷。

《群峰晴雪图》

《群峰晴雪图》

朱万章表示,此图款识大多已剥落,作者不可考,但从仅存的“熙宁辛”三字可推出其绝对年款:“熙宁”为北宋神宗年号,在熙宁年间仅有“辛亥”,故熙宁辛亥年当为公元1071年。此图所用皴法及画之构图、意境是典型的北宋山水画风格,树为蟹爪枝,山石为斧劈皴,乃北派山水的画法,颇有关仝、范宽、李成风韵,代表了北宋时期的山水画风貌。图中树枝的画法,颇类李成的《读碑窠石图》(日本大阪市立美术馆藏);而山石、气韵,则与郭忠恕的《明皇避暑宫图》(日本大阪市立美术馆藏)极为接近。无论从时代风格,还是画中所流露出的气韵、意境,都反映了北宋时期山水画的基本风格。谢稚柳1979年在诗堂题跋中称此图风格特为温润,为北宋所罕见,殊足珍重。北宋画迹传世极少,而这件《群峰晴雪图》结构宏伟,品相完好,又具有明确的年款,因而弥足珍贵,成为广东省博物馆的又一镇馆之宝。

《平沙落雁图》卷

《平沙落雁图》卷局部

朱万章表示,该图虽然并无作者款识,但从画风所体现出的时代气息及笔墨气韵,可以断定为明代以前作品是没有疑问的。谢稚柳在1982年为该画作跋时指出“其画派纯出于南宋马和之”,“马和之画,南宋以来未见有接踵继武者,此图可谓仅见”,是对其画艺的高度评价。对照马和之传世的《鹿鸣之什图卷》、《唐风图册》(均藏北京故宫博物院)等名迹,不难看出,《平沙落雁图》中水草、树木、江景、飞禽、走兽以及旷野、平湖的画法,都与马氏有很多相近之处。虽然我们无法确认这就是马和之的作品,但至少可以认定其是具有和马和之相似风格的作品,是马氏风格的一脉相承。因此,谢稚柳将其确定为元人的作品,是较为稳妥而科学的判定。对于一个地市级博物馆来说,元人作品能入藏汕头市博物馆,不仅无可置疑地成为该馆的镇馆之宝,更彰显出吴南生对家乡文博事业的鼎力支持,其意义显然已经超越了画作本身。

采写:南都记者许晓蕾 摄影:陈志刚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01

标签:宋元   大阪   款识   汕头市   气韵   群峰   画法   博物院   山水画   广东省   北宋   名画   书画   博物馆   年后   风格   作品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