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在个人主页展示评论,“痕迹管理”对治理网暴有益

在公共空间中发布信息不能张口就来,这正在越来越多地成为共识,并见诸行动。近日,微博宣布,将在个人主页展示用户在媒体账号、政务账号发布的微博下的公开评论。该功能上线后,用户在媒体、政务账号发布的微博下的公开评论,会被展示在用户的个人主页。微博会根据用户发布评论的时间,将评论的原博文及评论的具体内容,插入到用户个人主页微博时间线的相应位置,并在标题显示评论的时间,点击标题可查看该用户的全部评论内容。

治理网络暴力、网络水军、网络黑公关一直是“清朗”系列专项行动当中的一项重要任务。显而易见,微博拟上新的这一功能是一次拓展进步——旨在倡导用户更积极友善地参与公共评论,(功能)无法由用户主动开启或关闭。

网络不是法外之地。得益于互联网的普及、自媒体等的兴盛,个人表达的空间得到极大拓展,公共表达也迎来了一段黄金时间。让人遗憾的是,讨论空间便利之门打开的同时,却是泥沙俱下的一地鸡毛,一些账户参与感爆棚,遏制不住的表达快感汪洋恣肆,往往没有细究事情的来龙去脉,就限于接收到的一鳞半爪的信息,畅快地发表评论、表达观点、凸显态度,在场感、存在感是刷了一波,可是这种“自嗨”到底“价值几何”,答案大概只有“呵呵”两字了。

而比这更为严重的是,一些账号不去寻求更多真相、细节,却写得一手好的“虚构故事”。比如,前段时间武汉的“糖水爷爷”事件:摆摊卖糖水17年,坚持2元不涨价,可以免费无限续杯,而且老人、小孩都不收钱。

好好一个城市暖闻,有人却脑补出儿孙不孝、老大爷孤苦无依等情节,叠加上其他的一些杂音,糖水爷爷最终不堪其扰,于是选择“解摊归田”,回到了河南老家。语言虽然无形,却可以“杀人诛心”。这一次,某些网友干翻了糖水爷爷,下一次,又不知谁会成为语言暴力的牺牲品。

一个吊诡的现象是,但凡涉及热点事件,部分网友就表现得急不可耐,充斥着各种轻浮、不假思索、情绪化,乃至宣泄式表达,但在自己的账号那里,却是一片祥和、风调雨顺,表现得完全迥异于热点事件的讨论,守规守距、谨慎克制。

为何会有这种反差,而不是时时刻刻爱惜自身的羽毛呢?这其实是私域、公域的特点所决定的:“我的地盘”要招待熟人,自然得有伟光正的“人设”;到了陌生的公共场合,为了追求关注和曝光,语不惊人死不休,脑补无下限也就不难理解了。

网上的公共空间也是公共空间,也得有一套秩序与规则。只是,过去很长的一段时间内,网络上的公共空间是没有“栅栏”的,于是部分网友乘虚而入,“吃瓜”至上,攻陷了留言区。由于缺乏规制手段,自然产生言说无罪,乃至生出法不责众的观感。

平台主动出击,对治下的个人账户关于媒体账号、政务账号发布内容的评论,作归集并按时间线予以呈现,在技术上虽毫无难度,但自有其意义——这是在对用户评论作痕迹管理并予主动公开,虽不可能杜绝部分网友一遇上公共讨论就“变脸”,但却是一种直接的警示:公共讨论也得守规矩,不负责任乱说一气,可能就会留下日后被追责的“呈堂证供”,按键盘之前,始终得三思而后行。

文|墨攻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22

标签:个人主页   热点   糖水   有益   账号   政务   爷爷   痕迹   主动   事件   功能   时间   网友   媒体   用户   空间   网络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