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启超盛赞他是黄帝之后第一伟人,我为什么说这个结论言过其实?

他15岁接班赵国君王,成功化解“五国会葬”阴谋;

他强力推行“胡服骑射”,在历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他在盛年之时将王位禅让给自己的儿子,却为自己埋下了悲剧的种子;

梁启超盛赞他是“黄帝之后第一伟人”,但在44岁时却被自己的儿子活活饿死......

这就是战国时期的赵武灵王,一个英勇、果敢、专权、矛盾的历史伟人,他的成功与毁灭值得后世反思。


五国会葬其实是个大阴谋,14岁的赵武灵王指挥若定,初露锋芒

赵武灵王是战国时期赵国的第六任国君,他的父亲是赵肃侯。

公元前326年,赵肃侯去世。14岁的赵雍,也就是后来的赵武灵王即位。肃侯在位时,赵国与魏、楚、秦、燕、齐五个邻国均发生过战争,但因为赵国国力强盛,五国都吃过亏但都无可奈何。

肃侯去世后,以魏国为首的五国看到了机会,商量着趁赵国国丧之际一举灭掉并瓜分了它。但他们对赵国还是心存忌惮,并不敢轻举妄动,便决定以吊唁为名,试探一下这个新主政的童子国君。

于是,五国派出了各自的精锐部队,各国国君亲自带队到赵国吊唁,这就是历史上有名的“五国会葬”。

但是,小小少年的赵雍却表现出超常的果敢和镇定,他当然看出了五国的险恶用心,立即主持召开国务会议商量对策,很快就制定并打出了了一套漂亮的组合拳。

首先,加强内防。他命令全国戒严,代郡、太原郡、上党郡和邯郸城四个重要军事要塞立即进入一级战备,随时准备投入战斗;

第二,联合外防。当时的宋国和韩国处于上述五国之间,形似楔子,把五国分开,形成“品”字状。赵雍派人去游说,成功地联合了韩、宋两国形成联盟,使五国不敢对赵国轻举妄动;

第三,围魏救赵。这个成语虽然也是发生在赵国,但与此事无关,我引用这个成语是想说明,赵武灵王在这里使用的计策与之异曲同工。他先后派出两路能臣,一路去越国用重金贿赂国君无疆,让他攻击楚国;一路去楼烦国,重贿楼烦王,让他攻击燕国和中山,一下子把楚国和燕国两个强国的精力牵扯回去,使之无暇顾及赵国事务。

通过以上三个措施,赵武灵王成功瓦解了五国会葬的阴谋。五国国君只能规规矩矩地入赵国吊唁,然后灰溜溜地各自回去。

经过了五国会葬以后,年轻的赵武灵王无论在国内还是在邻国,都树立了很高的威望。


韬光养晦,胡服骑射,使赵国一举成为诸侯中的战争强国

赵武灵王这个名号是他去世之后,后人给他的谥号。

他父亲在世时,同魏、韩、燕、中山一样,也自称为“王”,其实这是一种超越礼制的僭越行为。包括赵国在内,先后称王的这五个国家,除了魏国还有点实力以外,其他都有些名不符实。

赵雍即位后,他做的第一件事就是“缓称王”,他命令国内的大臣称其为“君”,这样既可以避免引起周边国家的嫉妒,避免树大招风,导致不必要的争端,又可以安心闭门实话他的第二步强国强军计划。

他的第二步计划就是推行胡服骑射。年轻的越武灵王是有野心的,也是有忧患意识的。他不仅想吞并燕国和中山,他也一直时刻防范着周边强国对他的威胁。于是,他想到了学习胡人骑射之长,发展壮大骑兵队伍,立即在国内推行“着胡服”、“习骑射”。

为了顺利推行“胡服骑射”,他要求首先从王公大臣做起,这在当时是有很大 阻力的,但他没有想到遇到的第一个障碍竟然是自己的叔叔。于是,他放下身段,亲自到叔叔家中做工作,让他叔叔第二天第一个穿上胡服上朝,很快将这项改革重措在国内推开。

经过几年的努力,赵武灵王在自己的国内悄然训练了一支强大的骑兵队伍,为日后称王称霸奠定了基础。

禅让王位试图构建二元政治,左右摇摆埋下内乱隐患

有为的政治领袖多不善于管理家政,这在赵武灵王身上又得到了成功的印证。

赵武灵王的第一位夫人是韩王的女儿,她生了第一个儿子公子章,被立为太子。韩夫人死后,赵武灵王娶了美女吴娃,生了第二个公子何。在吴娃的软磨硬泡之下,赵武灵王废了太子章,立赵何为太子。但是赵章深知自己的处境,不仅无怨无悔,而且对弟弟恭敬有加。

赵武灵王经过一系列强国富民的举措之后,取得了军事和政治上的不断成功。他又试图谋划更大的计划,做了一件令人匪夷所思的大事。

在他41岁那年,他突然将自己的王位禅让给了太子何,自己不再称王,改称“主父”,由他的儿子管理国政,他则专心研究军事。

赵武灵王的禅让可能压根就是出于本心,或者他的本章原来就不是让儿子说了算。他是想在国内建立一个“二元政治”体系,他虽然是太上皇,但大事小事还得他说了算。但是,他没有想到,他的儿子可不是这样想的,而且这个儿子一点也不比他差,何况还有一个忠心耿耿且能力超凡的宰相肥义。

让位之后的赵武灵王发现公子何没有按照自己的思路行事,而且压根就没有让他说了算的意思,便既苦恼又后悔。他又转而扶持大儿子赵章,自己亲手制造了两兄弟之间的内斗。


英雄末路,赵武灵王被自己的儿子困在沙丘宫三个月活活饿死

公元前295年,赵武灵王有些利令智昏了。他召集公子何和公子章一起去看墓地,想借此除掉公子何。但是这场阴谋却被忠心维护赵何肥义看破,他舍身取义,用自己的死探明公子章要杀死何的意图,成功按照自己死前设计的方案杀死了公子章,并将赵武灵王困在沙丘行宫——也就是赵武灵王自己选定的墓地。

赵武灵王被困在沙丘长达三个月,起初还有些干粮食物可用,到后来连口饮用的清水也没人送了,一代英雄的霸主就这样活活饿死。


结语:

赵越灵王的死无疑是一场悲剧,但这场悲剧的总导演却是他自己。他的一生功勋卓著,尤其是胡服骑射的创举成为千古佳话,永垂青史。但是,他的历史性错误却更值得后人深思:

其一,不应该废长立幼。这是历史上很多有类似作法的君主失败的重要原因;

其二,不应该玩弄权术。也许他不搞什么禅让闹剧,公子何还没有什么想法,所谓知子莫如父,他不了解自己的儿子,谁之过?

其三,不应该骨肉相残。赵武灵王是英雄,但不是英明。让位后,他发现自己的儿子能够堪当大任,应该高兴才是,或者这个时候他更应该放下架子,一心一意辅佐自己的儿子,也许公子章再也不会有什么想法,公子何领导下的赵国也许会比他发展得更好。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18

标签:魏国   国君   楚国   言过其实   轻举妄动   果敢   王位   中山   沙丘   黄帝   说了算   伟人   强国   太子   公子   阴谋   叔叔   结论   儿子   梁启超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