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约新“战略构想”严重冲击全球安全

本文由“壹伴编辑器”提供技术

“战略构想”是北约的顶层战略指导文件,对北约来说其重要性仅次于《北大西洋公约》。冷战结束以来,北约每十年左右更新一次“战略构想”,主要是评估安全环境变化,明确联盟的战略使命和任务,为联盟的政治与军事发展提供愿景和指向。

2022年6月,北约马德里峰会审议通过了冷战后北约的第四部“战略构想”,对一系列事关联盟未来的关键问题进行了阐述,反映了北约对自身与世界的认知,更充斥着地缘竞争和对抗的色彩,给地区和全球安全带来长期复杂的影响。

消极感知:充满危险和竞争的安全环境

北约新“战略构想”指出,自上一版“战略构想”制定以来,世界已经发生了显著变化,全球安全环境日益变得难以预测并充满激烈竞争,北约正面临着全球性的、相互关联的安全威胁与风险。这其中几乎涉及了各领域,既包括传统和非传统安全威胁,如地缘竞争和恐怖主义,也涉及全球治理风险,如军控和防扩散机制弱化、新兴和颠覆性技术影响,但不难看出北约对各种威胁和挑战的判断有其深层逻辑和动因。

当地时间2022年6月29日,北约峰会在西班牙马德里正式召开,与会领导人参加集体合影。图/人民视觉

从威胁定位来看,北约将大国竞争视为今后十年最严峻的安全挑战。虽然北约仍然把恐怖主义、中东和北非等周边地区的动荡视为威胁自身安全的重要因素,但更突出强调全球地缘战略竞争对安全的影响。

从背后动因来看,北约对安全威胁的判断是这个全球最大军事政治集团内部矛盾和利益平衡的公约数。

重回使命:集体防御仍是重中之重目标

新版“战略构想”重申,确保集体防御和盟国安全是北约的核心使命和目标,并将威慑与防御、危机预防与管理、合作安全作为联盟的三大核心任务。这表明,随着从阿富汗撤军,北约重新将战略重心和资源调整到传统防区。

2022年6月26日,数万民众在西班牙首都马德里市中心参加反对北约、呼吁世界和平大游行。央视新闻发

在威慑与防御方面,北约强调将基于核、常规、导弹、太空和网络防御的组合,综合运用军事和非军事手段,应对全方位各种潜在威胁。

在危机预防与管理方面,北约把预防危机和冲突作为增强盟国安全的有效方式,强调将继续通过加强盟国之间的协调、鼓励伙伴的支持和参与,提高应对各种军事和民事危机的能力。

在合作安全方面,北约强调与伙伴国的政治对话和务实合作对北约防区内外的安全与稳定至关重要,北约将通过安全和军事能力援助与合作,帮助伙伴强化自身安全,共同维护基于规则的国际秩序。

总的看,北约三大核心任务体现了北约在今后十年对以军事为主的各种力量手段的建设和运用要求。

冷战残余:给地区与世界和平投下阴影

新“战略构想”是北约长期筹划、精心推出的政策大纲,被其称为引领联盟走向未来的蓝图。然而,新构想非但无法体现其所标榜的“防御性联盟”的性质,反而刻画出其更加负面形象。

2022年6月29日,北约秘书长展示战略构想手册。

中国新闻网发

一是大国竞争的帮手。北约新“战略构想”夸大威胁,渲染对抗,尤其是刻意制造所谓的中国挑战,为自身的战略扩张寻找借口,透露强烈的大国竞争意味,暴露其参与配合美对华战略竞争的意图,其后果必将是被美所用、受美所累,反噬其存在的合理性。

二是拉帮结派的鼓手。北约新“战略构想”呼应美国在国际上搞团团伙伙的一系列做法,突出强调与伙伴加强对话与合作,其用意就是利用自身的联盟机制和平台,搞排他性小圈子。尤其是在自身战略资源和能力有限的情况下,北约仍执意把触角伸向亚太,利用伙伴国的地缘和资源,为追求自身单方面绝对安全服务。这种充满冷战色彩的做法,不仅制造地区隔阂对立,还让世界也处于分裂的危险中。

三是冲突动乱的推手。冷战后,美国竭力推动北约战略转型,不断走出传统防区,在欧洲和亚洲频频介入地区矛盾。然而,北约的插手干预不仅没能更好维护自身安全,反而让欧洲和亚洲多地陷入持久的动荡和更大的安全陷阱。虽然北约新“战略构想”在核心使命方面进行了一定程度回调,但其仍未放弃全球危机干预战略的取向,借助代理人之手、甚至亲自上手干预介入域外事务的意愿有增无减。世界各国应从乌克兰危机中汲取深刻教训,对北约推进落实“战略构想”的动向保持高度警惕。(作者单位:国家安全学院)

主管|国防大学政治工作部主办|国防大学政治工作部宣传处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01

标签:北约   国防大学   马德里   战略   全球   盟国   地缘   欧洲   危机   伙伴   核心   传统   竞争   联盟   军事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