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启圣仅用两招,就轻松收复台湾

大清年间,郑氏父子,在台湾地区,拥兵自重自立为王,彻底地脱离了清朝的管辖,为了收复台湾,康熙爷违背祖制,启用了姚启圣。事实证明姚启圣也的确没有辜负康熙的期望,仅仅用了两招就收复了台湾。


姚启圣是个因为什么被顺治贬官并下旨永不启用的?

你看下他这个个人履历就知道了
顺治2年,官居福建巡抚,立下小功;

顺治6年,违抗朝廷旨意,降了官职;

顺治9年,三番五次和上司吵架,再次被贬官;

顺治13年,酗酒渎职贬为知县;

顺治16年,不知缘由再次被贬;

人家做官都是扶摇直上,姚启圣可好,跟坐滑梯一样连连被贬。纵观顺治年间姚启圣的表现,也难怪气得顺治会下旨永不录用他。

但是姚启圣这个人本身还是有点真才实学的,只不过把他丢在北宋,他或许能成为梁山好汉,他那路见不平便拔刀相助的性格,真的是有几分侠义之风。

在收复台湾这一事上,他还是功不可没的。1682年,姚启圣和康熙在台湾问题上发生了分歧。当时郑成功的儿子郑经已死,孙子郑克塽袭位,他向清廷表明,不剃发,愿意向清朝纳贡,就同琉球、高丽一样。姚启圣将郑克塽的诉求转达后,提出了“剿抚并用”的建议。

台湾是一孤悬海外的一小岛,就算是其物产再富饶,也是无法实现自给自足的,离开了大陆的物资交换,根本无法独自生存。姚启圣指定的收复政策总结为四个字:困台,诱台。在这两步基础上康熙再完成最后一步,命令施琅攻取台湾。

困台,首先就是实现了长达三年的海禁政策,沿海所有船只不给出海,海上无片帆。同时将沿海三十里内的居民全部内迁,彻底地隔断了大陆居民与台湾地区的经济往来。姚启圣禁海令,影响东南税赋减半,但是对台湾的影响更大,不仅断了台湾的粮食,还严重影响了台湾内部的军心,这步也是为后续的工作提供一个基础。

诱台,制定了一系列的优惠政策,只要是从台湾那边过来投靠的人员,给衣服,食物,并给一系列的定居帮助,如果想回去了,也会提供方便。同时通过郑氏父子多疑的性格,在大陆这边制造了一系列台湾官员已经在大陆这边置业和投靠的假象,然后又通过台湾派过来的间谍人员把消息带回去,导致了统治阶层内部出现了严重的信任危机,加之外边压力剧增,导致了一些重要成员叛变,其中比较有代表的就是施琅,此人投靠大清后在最后武装登陆时,还起到了重要作用。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17

标签:琉球   台湾地区   梁山   海禁   顺治   台湾   清朝   父子   沿海   康熙   年间   性格   居民   轻松   大陆   系列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