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洲不行乌克兰不行,风景这边独好

德国、四川电荒,大被动给我们什么启示

一、德国活生生把自己活成了自己最讨厌的国家:欧洲电荒内核是什么?能稳定供应电力的发电形式被破坏,电力供应结构出大问题

前几个月中,我几次谈到俄乌战争后欧洲实业和民生之难,其代表就是德国。德国从希特勒起,就一直在推动环保,德国电力供应主要靠新能源(含天然气发电),同时还有法国的核电。煤电和核电在德国受到排斥。2011年前,德国有17座核电站,约占全国发电量的1/4,现在只占6%。今年原本有三座核电站要关,因电荒继续运行,说是明年4月再关(到时恐怕还得继续运行);即到明后年,德国超过3/4的核电站被关闭。2006年,德国火电占比75%,风光发电占比18%。2021年上半年,火电占比27.1%,风电29.1%,光伏10%,天然气发电14.4%。其他还有水电、核电、沼气和垃圾发电等。

前16年中,德国火电占比从75%降到27.1%,降幅超60%;从2011年到2023年,核电被压缩掉3/4;然后天然气发电受俄罗斯天然气减供影响,导致天然气从稳定供电变成了不稳定供电。也即在前16年中,德国的电力结构从能够稳定供应的火电、核电和天然气发电,全面转向了风电、光伏、水电及不稳定的天然气供电,电力结构从稳定发电为主转向不稳定发电为主(占比超6成)。因此去年风电受风力减少影响,光伏受太阳能减少影响,今年水电受干旱影响,天然气发电受俄罗斯供应影响,导致去年到今年,德国电力供应出了大问题。今年法国也出了问题,干旱导致法国核电站用于降温的冷水不够,核电发电量大幅减少。德国原本每年从法国进口核电,今年来自法国的核电供应大幅度减少。

所以,整个欧洲出现了电荒。电荒的背后,是超六成的电力为不稳定供应。

德国去年是风电和光伏发电减少叠加火电和核电承压影响了电力供应,今年是天然气发电、水电和核电供应不足导致电荒。

所以,德国去年和今年的电荒,主要原因就是电力供应的结构出了问题,在绿党的挟持下,德国如此急迫地去煤、去核,又被美国挟持制裁俄罗斯,去天然气,导致天然气发电减少,售价急涨。煤电、核电和天然气发电这三种能够稳定供应电力的发电形式受到极大的干扰,美国干扰让天然气发电这种稳定的电力供应变成不稳定电力供应,终至去年和今年欧洲的电荒。

所以,今年德国又启动了燃煤发电。可德国的煤炭是褐煤,质量差,污染严重。2018年欧洲10大污染企业德国有7家,都烧褐煤。去年德国还反对波兰在波德边境挖褐煤,还把波兰告上了欧盟,今年他们只有跟在波兰屁股后面亦步亦趋的份了。德国就这样活生生把自己活成了自己最讨厌的国家。

电力供应不稳,导致德国企业生存遇到极大的问题,特别是高耗能企业,会死掉一批。比如太阳能上游生产单晶硅和硅片的企业、半导体上游企业等,电价上涨,将使得这些企业失去竞争力。如果撑的时间短,他们也许还能撑一段时间;可时间一长,他们只有关张一条路。目前德国电价每度0.56376欧元,比去年涨了近5倍,如果今明后三年,有报道说欧洲很多企业破产,特别是那些高耗能、需要较多人工的企业,你不要奇怪。

美国和欧洲政客的折腾,一定会把好些企业折腾死。

俄罗斯销往欧洲的天然气,还是化肥企业生产氮肥的原料,今年的天然气价格必然导致有的化肥厂破产,这必然导致欧洲农业减产,叠加乌克兰打仗导致的减产,叠加欧洲极端高温,今年秋冬,欧洲粮价就不会是个正常的粮价,底层百姓吃饭会有问题的。

也就是欧洲政客跟随美国指挥棒走,他们选择经常损害欧洲的利益,这将导致欧洲的富裕时代未来将走向结束。欧洲从大航海时代开始,以工业革命为标志,经过全球财富掠夺、黑奴贸易、全球殖民到全球化扩张(即产品销往全球),已经富了700年,这700年中他们积累了天量的财富,加上他们占据了全球产业链的高端,产品毛利率比较厚,导致他们能够过上很悠闲的生活,但是以去年和今年能源危机为信号标志,欧洲的富裕时代未来将走向结束。问题很简单,他们的产品成本有问题,电力供应有问题,供电不稳,价格还高,叠加人力成本高,这让他们如何竞争。

我们大家如果看一些制造业公司的报表的话,可以看公司年报半年报中关于成本的部分,一般分成三部分:原材料成本,就是公司进货成本,即公司要生产产品,必须从上游买原材料或半成品来加工;第二部分就是能源成本,以电力成本为主。欧洲现在的电力成本是远远高于咱们的。三是劳动力成本,即工人工资。去年到今年,欧洲这三大成本中,能源成本和人力成本高于咱们,因此他们那些高耗能企业,一定不可能撑久,基本上两三年时间,就可以耗死他们。

二、四川的电力供应问题,主要还是电力结构的问题,一个公式揭示了四川电力布局的问题

四川今年大面积限电,根源主要在电力结构,还有一个就是电力输出。

中国历来是全国一盘棋,四川的电力部分调往华东和华南,就保障了华东和华南的生产,而华东和华南是全国财政的主力军,保住他们就能保中国财政主体。有人说,那四川人岂不吃大亏了。四川电力调往华东和华南,才能保国家财政,国家财政稳了,才有财力对四川这样一些中西部地区进行转移支付。比如2021年,四川全省一般公共预算收入4258亿元,国家对四川的转移支付高达4933亿元,全国第一。也即四川在上面形成的损失,在这里得到了补偿。

所以,四川今年大面积限电,根源主要就是电力结构的问题,水电比例太重。水电比例重,就一定会出现这样的问题,在丰水的年份发电量大,用不完,在枯水年份和枯水期,发电量小,不够用,加上部分调出的话,就得限电了。也就是,水电在年度间的不稳定,才是根源。不然为啥四川去年用电没有大问题但今年问题这么严重呢是吧。

也就是,这个问题出在四川的电力结构上。四川电力结构的布局,导致极端干旱的年份,火电、风光发电、垃圾发电、核电加部分水电等,不足以应对百姓的日常用电需求和工厂的生产需要。这个是核心问题。何况今年天气异常炎热,导致民生用电和工农业生产用电需求暴增呢?

总体上,四川的电力布局如果满足以下公式,就不会发生这个问题:

(水电量+风电量+光伏电量)-电力调出量+(垃圾发电量+核电量+火电量)>全省生活用电量+全省生产用电量+其他用电量

目前四川出问题的地方,出在上述公式的第二个括号里。稳定发电量少了。因为第一个括号里的发电量,那三种都是不稳定的发电量,都是靠天吃饭。第二个括号里的三个发电量,才是稳定发电量。它们少了,就不能稳定供应了。

三、欧洲电力危机和四川电荒给我们的启示是什么?

第一,新能源要发展,但要适度,不能盲目大发展。除了核能和未来的核聚变能源,其他所有的新能源,都是要么靠天吃饭,要么会导致不稳定的能源供应,要么一样会产生较高的炭排放。盲目大发展新能源,欧洲和四川的今天,就是中国的明天。这句话的意思,并不是不需要发展新能源,而是在大力发展新能源的时候,我们一定要意识到,稳定的电力供应才是核心,如果没有稳定的电力供应,最后我们一定会出欧洲和四川一样的问题。而稳定的电力供应,就是火电、核电、垃圾发电。也就是,没有稳定电力供应的大力发展新能源,最后一定出问题。因此,火电、核电和垃圾发电,这是未来中国电力供应的核心问题,必须深入思考它们如何发展,特别是火电,去不去,怎么去?这个是战略问题,需要特别深入的研究,谋定而后动,牵一发动全身。

而且,垃圾发电也有问题,它是会产生很大的碳排放的。

而天然气发电,表面上是稳定的电力供应,但因为中国天然气贫乏,因此中国一旦出现大规模的天然气发电,最后就会产生两个问题,一是中俄关系会成为中国天然气发电的生命线,中俄关系一旦出问题,中国的天然气发电一定出问题,这就会导致天然气发电从稳定的电力供应变成不稳定的电力供应。二是一旦国际天然气价格高了,必定会拉动俄国输往中国的天然气价格,会影响天然气发电的成本。这也是一个很大的不稳定因素。

第二,新能源引发的成本问题,事关中国未来几十年实体经济的核心竞争力,不可不察。比如大家说储能,这个很重要。但我个人认为,储能将导致中国用电成本高企,无论是抽水蓄能,还是用电池、电容器蓄能,它们都会导致用电成本增加一倍以上。在此情况下,电池和电容器本身就是固定资产投资,还要配套建房子,都需要计提折旧,电池和电容器蓄能以后,输出的电量存在损耗。也就是前面发电有成本,蓄能有固定资产折旧成本和输出损耗成本,这会导致中国的用电成本至少翻倍。也即如果中国工业用电中,二次蓄电的占比越高,中国工业企业电力成本也就越高,中国企业的全球竞争力也就越弱。这是一个很简单的道理。

第三,中国未来电力结构设计中,稳定的电力供应问题,应该居于一个核心的战略地位而不是相反。即使在中国全力推进碳中和的背景下,也不能改变这个核心问题。这个不多讲,前面讲了。而且,去年夏天,我反复讲过这个问题。

总之,去年夏天,中国电力供应出了问题,是人们的思想被带偏,认为在搞碳中和的背景下,要限煤,为此我当时写了没有电我们会进入农业时代的文章来讲清楚这个道理。今年四川电荒,是因为我们没有认清稳定的电力供应,比发展新能源更为重要,我们在大力推进新能源建设的过程中,对增加新能源供应强调得比较多,对如何保证电力安全,即对稳定的电力供应有所忽视。因为稳定的电力供应,必然要配套起保障作用的煤电、核电或垃圾发电。

第四,在新能源背景下,安全核电的研发和建设,是一个战略问题。根据中国的承诺,未来煤电是受限的,那么在解决核电安全的前提下,大力发展核电,特别是第四代核电和核聚变核电,这个才是方向。

四、气候的钟摆原理与新能源

全球气候,遵循一个钟摆原理,也就是在冰期、寒冷期、间冰期和温暖期之间周期性摆动。中国关于这个的研究,最早的是竺可桢,他的研究也基本把中国气候周期讲透了。明清是个小冰期,所以明末就出现极端的干旱,李自成起义的背景是当时西北连续11年的大旱(注意不是3年大旱),老百姓没有活路,叠加关宁铁骑要加强抗清力量,只有提高对农民征税(东林党不让对江浙工商业增税),最后西北农民起义就成燎原之势。历史上,中国北方游牧民族大规模南侵,基本上都是为生存所迫,在特冷的冬天,暴雪让牲畜大规模冻死,他们活不下去了,就只有翻过长城抢掠。要完成这种抢掠,一两个人是没用的,只有成群接队才行。

这种在冰期和温暖期之间周期性摆动的气候规律,其实有太多的例证。去年西霜版纳大象向北巡游,从4月16日至5月28日下午,42天内,象群一路向北途经4个县。这事举世瞩目,其实也才只有400公里。历史上中国的温暖期如唐宋,唐代是中国国力向北、向西北扩张最厉害的年代(更早是汉),再如商周时期,基本上是温暖期为主。全球温暖期的文化证据是什么,就是河南的简称豫,在古文中就是一个人在前面牵着一头大象,表明黄河流域曾经生活着很多大象,考古证据是,现在我们不难见到黄河猛犸象的骨骼,象很大,这也是很好的证明。表明在温暖期,大象北迁到黄河一带。还有,国际向中国走私象牙最多的,并不是非洲,而是俄罗斯。原因是什么?是因为全球变暖以后,西北利亚冻原冰雪融化,然后冰雪下面埋藏着的亚洲猛犸象就显露了出来,那些几千上万年前的象牙就被走私到中国。这表明在极端温暖期,西北利亚那里是适合大象生存的,它们那里曾经如西霜版纳一样温暖。这是不是很颠覆大家的认知?大家能有这样的认识吗?人类在地球的大周期面前,力量很有限,大自然的力量大到我们难以想象,但周期很长;只是改造自然,一直是人类每个族群生存的意义。所以我才讲了十几年的红旗河,但这只是适应和改造自然。

气候的钟摆原理,会打掉我们自以为正确的很多认知,包括欧洲推动的减排。这是一个陷阱,是欧美发达国家限制全球低收入国家工业发展的一个很好的工具和抓手,欧洲人每天工作的时间很短,上班时也基本没怎么干活儿,但收入那么高,因此他们最终一定竞争不过别人。为此,他们需要护城河,就是减排。不过中国现在的新能源产业实力很强,全球竞争力很强,像新能源汽车,风能,光伏,核电,咱们实力都很强,中国可以解决自己的问题。因此,中国适度推进新能源战略对咱们有好处,但如果过于偏向了,最后一定会出大问题的。

五、中国大西北一直在变暖

2012年夏天我去青海,就发现这个问题,然后在博客里讲过好几次。去年塔克拉玛干沙漠里发洪水,中石油油田被淹。今年新疆沙漠里又发洪水了,原因就是太干旱,天太热,雪山上的冰川好多都融化了。一旦气候进入温暖期,中华文明就会向北、向西北扩张。现在,中国陆路扩张的代表就是陆上丝绸之路,中华文明必然伴随着咱们民族复兴向西北一路扩张,走向全世界。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24

标签:欧洲   乌克兰   发电量   核电   火电   德国   新能源   中国   天然气   水电   温暖   去年   成本   稳定   风景   电力   全球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