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乌克兰打拼7年,娶妻生子,战争爆发,感恩祖国把我们接回国

这是我们讲述的第706位真人的故事

我叫廖锐杰@乌克兰媳妇卡佳和锐杰,福建莆田人。

17岁时,我觉得赚钱很容易,辍学去工厂打工。20岁时在家人的支持下我远赴乌克兰闯荡,机缘巧合下娶了还在上大学的乌克兰妻子。

2022年3月,战争爆发,我放弃了在乌克兰一直打拼的事业,和妻子儿女回到老家莆田,过上了田园般的生活。我想人生,总会有不期而遇的温暖,和生生不息的希望。

(我和乌克兰媳妇卡佳)

1995年,我出生在福建莆田秀屿区山亭镇。虽然我们老家这里景色宜人,有山有水,但是土地却很贫瘠,村里大多数人都选择了外出讨生活。

在我儿时的记忆里,父亲长期在外工作,家中只留有母亲照顾我、大姐和二哥。

大姐比我大六岁,都说长姐如母这话一点都不假。随着姐姐的年龄增长能照顾家里了,母亲后来也干脆追随父亲去了大连打工。

在我11岁放暑假那一年,我们仨都非常想念许久未见的父母,于是姐姐决定带着我们从福建坐大巴车去大连看望他们。

那时候姐姐也只是一个不满18岁的女孩,要带着我和14岁的二哥坐三天的车,可想会有多么操心和辛苦。

虽然远在大连的父母十分不放心,但是架不住我们三人想和父母团聚的心,最后还是千叮咛万嘱咐我们一路上要小心谨慎,遇事多留个心眼。没想到刚出发买票的时候,我们就被人忽悠了。

(我和媳妇一家人在妈祖阁的合影)

姐姐当时定了三张长途汽车的卧铺票,结果上车后我们都傻眼了,给我们三个小孩安排到最后一排,可那里只有两张床。售票员指着过道说,这里铺上褥子也是一张床。

因为年纪小我们也不敢争论,本着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态度,姐姐让我挤在这个过道上临时搭建的小床。我们就这样忐忑不安地踏上了漫长的探亲路。

虽然路上挺艰辛的,但还是有不少好心人在默默地照顾我们。我记得有一天,姐姐耐不住我和哥哥的恳求,点了一碗五块钱牛肉面给我们当午饭。当时虽然觉得很贵,可是吃的时候却感觉分量特别实惠,牛肉特别香。

(一碗热气腾腾的牛肉面,让幼小的我难忘)

后来才知道,当时那个老板娘看我们独自赶路十分可怜,便偷偷在碗底加了很多牛肉片。那一次牛肉面让我终身难忘,除了原汁原味的肉香,也让幼小的我感受到来自陌生人路途中的小小的善意。

无论世界如何对你,请尽你最大的努力,一如既往地勇敢和充满希望。长大后的我,也是尽自己的绵薄之力,在异国他乡对陌生人伸出援助之手。

我们姐弟到了大连非常激动,见到父母后更是一扫路途的疲惫。对于我们这样的留守小孩而言,能和父母一起吃顿团圆饭就是最大的愿望。果不其然父母带着我们去了大连这边新开的连锁快餐店。

(第一次吃汉堡,薯条,回味无穷)

那是我第一次去连锁快餐店,局促不安的我像是刘姥姥进了大观园,看见什么都很新鲜。

父母给我们点了汉堡、薯条和加了冰块的大可乐套餐,看着我们姐弟三个吃得津津有味,父母也开心了许多。

来到大城市的我,第一次看见和乡下不同的高楼大厦,第一次感受繁华都市的喧嚣,我在心里默默种下了一颗种子,我想要留在这里,和父母在一起。暑假过后姐姐和哥哥选择了回到家乡,而我选择留在大连陪伴父母。

在大连和父母一起生活的日子是美好的,我也见识到了繁华都市的车水马龙,也体会到像父母这样的务工人员的艰辛。

年幼的我,看着父母忙进忙出的样子,总觉得赚钱似乎也很轻松,总想着自己什么时候能开始赚钱。

(我们可爱的混血宝宝)

高中的暑假,父母为了让我感受打工的不易,特意安排我去父亲朋友的工厂当暑假工。干了一个半月后,我拿着自以为丰厚的薪水急不可耐地就买了一个新款的手机。体会到赚钱的快乐后,我便义无反顾地选择了辍学。

正如作家茨威格所说:“所有命运馈赠的礼物,都已在暗中标好了价格”。明知生活不易,我却没有选择刻苦学习。

辍学那年我只有17岁,原本花季的年龄应该在明亮的教室里刻苦攻读学习知识,我却选择了在建材城卖建材,从此我的生活里再也没有了书本的墨香味。

(哥哥比妹妹大三岁,在乌克兰的家中拍摄)

刚工作的时候我对一切都充满了好奇和干劲,可时间久了我发现工作并没有我想象中的那样美好。

刚步入社会的我,没有社会阅历,年纪又小,也不擅长与外人交际。甚至还要忍受同事间的冷言冷语,落下满肚子的委屈。

那时,我经常干着最苦最累的活,拿着微薄的收入。

我不懂得爱惜身体,总是用力过猛,结果搬卸建筑材料时伤了腰,经常干着工作就突然一阵子钻心的腰疼。去医院检查后,才知道自己得了腰肌劳损,再也不能干比较重的活了。

从建材厂辞职后,有很长一段时间我都不知道自己该干些什么。重返校园已经不可能了,我自己也不愿呆在家里啃老。

幸亏当时父亲一个生意伙伴要到乌克兰办厂,需要一个靠谱的人提前过去筹措。于是,19岁的我又踏上了前往乌克兰的路途。

(小时候的媳妇卡佳,一双大眼睛真漂亮)

当时家人对我这个出国打工的决定喜忧参半,喜的是父母都很支持我出去走一走,闯一闯。

忧的是当时我年纪太小只有19岁,为我的人身安全担忧。可是身为莆田人,我的血液中也流淌着胆子大、敢冒风险这些特质,总想着在海外做出一番成绩,闯出一片天。

但令我没想到是,刚踏上乌克兰这片土地时,我就遇到了一场突如其来的爱情。在距离中国8000多公里以外的国家,我找到了自己相伴一生的伴侣。

我记得刚到乌克兰时,由于语言不通,自己几乎每天都在工厂里,哪都不去。连个说话的朋友也没有,非常孤独。偶尔我去附近超市买东西时,也是一顿比划,经常闹笑话。

(我和媳妇卡佳在乌克兰拍的情侣照)

也是因为自己经常呆在工厂里,作为为数不多的中国男人,我也吸引了很多工厂“大妈”好奇的眼光。

当时这个工厂的一个“大妈”的女儿,正好大学放暑假来工厂参观,“大妈”就说给她介绍一个中国男孩认识,可以顺便了解下中国文化。

这个女孩就是我后来的媳妇卡佳。我媳妇说她一开始不想认识我这个中国男孩,就坐在车上远远看了我一眼,也觉得我就是个普通人,没有妈妈口中说得那么好。

后来我俩在交流的过程中,媳妇不会说汉语,我不会说俄语,但是媳妇还一直问我很多问题。还好当时有个会汉语和俄语的翻译,就一直帮我俩翻译。

(乌克兰是一个农业国家,景色宜人)

可翻译不能一直帮我们,尤其是我俩互生情愫后,我和媳妇就用拗口的英语、用手比划互相沟通。刚在一起时,我俩最经常做的事情就是一起安静地听音乐。

那时候我俩最喜欢的歌曲就是周杰伦的《稻香》。乌克兰是一个农业非常发达的国家,风景非常优美,物种丰富还有很多天然矿泉。我俩最喜欢开着车,听着歌,一路去追随远方的云。

就像《稻香》中的歌词唱的那样:功成名就不是目的,让自己快乐,这才叫做意义。和卡佳在一起的日子,单纯又美好,带给我坚强的力量让我有勇气在这片陌生的国家,寻找属于自己的未来。

(我心爱的女孩卡佳,大学期间就和我结婚了)

就这样相处了一年后,我和卡佳做了一个大胆的决定,我俩准备结婚。当时我只有20岁,卡佳只有19岁还在上大学。

我们双方父母都不太看好我俩这段跨国婚姻,觉得我们太年轻,哪能把婚姻当成儿戏。

卡佳的父母觉得中国那么远,家里人从来没有去过中国,也没有人嫁给中国人,他们十分不放心把年仅19岁的女儿嫁给我这个外国人。

而我的父母也很担心,自己儿子出去打工一年,怎么就带回来个乌克兰媳妇?为此母亲甚至还去给我算命,想看看这个外国媳妇是不是我的姻缘。

(结婚当天,卡佳一身洁白的婚纱)

最后卡佳的父母让步了,同意让卡佳先和我回中国看看。就这样2015年,我的媳妇卡佳第一次去中国看望我的的父母和姐姐。

那一次回国,母亲见到温柔可爱的卡佳,十分欢喜。短短9天的相处,家人都认可了这门婚事。母亲也给卡佳戴上了儿媳妇的戒指,认可了这个乌克兰女孩。

于是我和卡佳开始着手准备结婚的事宜。但是没想到,跨国的婚姻办理起来这么复杂,用了小半年的时间才走完所有的流程。

我要提供无犯罪证明和未婚证明,而未婚证明又需要拿到市级的公证书后,再寄到北京乌克兰大使馆再次公证,之后才能到乌克兰去办理结婚。

(2016年我的大儿子浩景出生了)

不过都说好事多磨,当我终于牵起了新娘卡佳的手后,看着父母不辞万里来乌克兰参加我的婚礼,内心激动不已。不过父母却显得比较局促,因为乌克兰的婚礼和咱中国的习俗大不相同。

在中国举行婚礼,大多数情况下都是大家一起吃婚宴,顶多父母上台发言表示感谢。可是在乌克兰的婚礼就显得更加活跃了。所有参加婚礼的人会一起跳舞,还把尿不湿戴在新郎头上,给洋娃娃喂奶。

这不是整蛊,更多地是嘱咐。嘱咐新婚夫妻小两口,以后面对这些生活上的琐事时,要学会共同承担,一起克服婚姻中的所有障碍和困难。

(一袭红裙的卡佳,中文名字随了我的姓氏)

婚后,按照乌克兰的习俗,妻子是要随丈夫的姓氏。所以我给我的媳妇起了中文名字“廖卡佳”。婚后的时光,我和妻子呆在乌克兰生活了很长一段时间。

2020年,我和媳妇商量,想带着孩子一起回国发展,也想让媳妇感受下中国的生活习俗。

2020年,我们回到中国,回到家乡,在离家30公里的位置和朋友合伙开了一个快餐店。卡佳主要和我的父母呆在家里一起照顾孩子,学习中国的传统文化。我的爱人非常喜欢中国,我们两个小孩的户籍也都选择落户在中国。

当我第一次带媳妇回我外婆家时,已经有了一双儿女的卡佳,还是被外婆催生三胎。在传统的老人心中,一直都觉得多子多孙多福气。

面对外婆的催生,卡佳并没有感到难为情,反而很开心。

(3岁的小女儿嘉馨最喜欢穿中国的服饰)

当时我一门心思放在这个快餐店上,刚开始这个快餐店还能挣点钱,可是一年之后,算上房租、水电、人力成本,一核算我还赔了三万多。

思考了很久,我看着年幼的孩子,还是决定回到乌克兰去打拼。于是2021年我又返回了乌克兰,和朋友一起承包了一个项目。其实项目进场推进的非常顺利,前景不错,本想着撸起袖子加油干,突如其来的战争打破了这一切。

看着愈演愈烈的局势,无可奈何下,我只好放弃了在乌克兰的事业,再次回到家乡。这次回国的历程可谓艰辛和曲折,我和卡佳唯一庆幸的是,当时孩子还在中国,没有和我们一起回乌克兰。

(儿时的媳妇和小女儿嘉馨几乎长得一模一样)

我们先从乌克兰的乌曼市乘车赶往利沃夫市,一路上看到了太多惊恐不安的人群和烧毁的战车坦克,剑拔弩张的气氛让人异常不安。

随后我们又从利沃夫出境到波兰,在波兰等了11天左右,终于坐上了大使馆的飞机。

踏上机舱后,看着座椅上那一面面鲜艳的五星红旗,我激动的眼眶里充满了泪水。只有经历过这一切的人,才懂得身为中国人的幸运和自豪。

回到中国后,落地的一瞬间,我和卡佳一路紧握的双手,终于松开了,悬了十几天的心也终于放了下来。

(2021年夏天,我和媳妇在乌克兰的向日葵田地里拍照)

隔离过后,我和卡佳终于和父母孩子在家乡团聚了。回国后的这几个月,我还没有找到合适的工作,主要和媳妇一起从事线上自媒体。

这半年多我经历了太多人生中的意外,永远都不知道明天和意外哪个先发生。但我想珍惜每一个今天,过好当下,不虚度光阴。无论你期望或者不期望,清晨依旧来临。

【口述:廖锐杰】

【编辑:珺君和】

我们不能走过不同的人生,却能在这里感受别人真实的故事,而且,每个故事都有真实照片噢!如果你也喜欢这样真实的故事,请关注我们吧!@真实人物采访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01

标签:乌克兰   俄语   莆田   牛肉面   大连   福建   快餐店   中国   媳妇   祖国   暑假   姐姐   母亲   父母   工厂   孩子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