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州,遇难的儿子和自责的父亲

这两天全网最关心的就是彭州龙潭沟山洪的事情。

根据各路媒体报道、当地政府公文、以及很多网友发声,事情,已经很清楚了:

这是一个网红们在网上宣传野景区,游客们按图索骥前来打卡,无视警示标语和铁丝网围栏下泄洪渠耍水,无视当地管理员的警示,一个个临危不惧,坚持耍水,最后一部分人被山洪带走的事故。

当时在现场的人很多,有成功上岸的游客,有在附近玩的游客,有公安和当地管理员(当时正在呼唤游客上岸),因此留下的视频资料很多。

最让人揪心的,就是那山洪里抱在一起的父子俩视频。看到的人都非常焦急,想知道他们的下落如何。

(视频就不发了,实在太让人痛心绝望,没看到的朋友可以上网搜索)

画面可以看到,事发时父子俩被困在水中央的大石上,父亲抱着孩子,背对山洪,试图保护孩子。

就这样坚持了15分钟左右,水流越来越急,淹到了父亲的脖子,他俩最后还是被水流冲走。

被洪水卷走的时候,父亲曾经尝试把孩子抛向岸边。

但是未能成功。

根据新闻报道,有目击者告诉记者,这对被困在山洪中的父子“他们所在的位置处在密林边上,跑不上去,想往河另一侧跑,却被困在山洪里了。当时孩子爸爸就用后背挡着洪水,尽力保护孩子,这样坚持了大约15分钟,最终两人不幸都被水冲走了。”

目击者还回忆说,就在最后时刻,她看到被困的父亲做出了将孩子往岸上抛的动作,但当时父亲已经失去平衡,孩子还是掉入水中。目击者称,“孩子的妈妈也在我们附近,哭得几乎晕厥过去,需要别人扶着才能站起来。”

这个画面实在是太震撼,因此网友们纷纷感动于这个父亲在激烈的水流中保护孩子的举动,以及最后试图拯救孩子的行为,特别希望他们能够被救起来。

包括拍摄视频的人,事后也发声说因为他们的位置很难施救——事实上,当时在场的所有人都不具备救援的能力、物资——因此看到父子俩被水卷走后心理受创,有同行者一下午都在哭泣。

今天的新闻报道说,这对父子找到了。

找到了,父亲获救了,但是儿子去世了。

大团圆的奇迹终究未能发生。

不知道这个父亲现在是什么样的心情。

本来,这个悲剧,是可以不用发生的。

这个父亲,曾经有三次机会,可以挽救他的孩子,他的家庭,他的人生的。

看到网上的种草视频,这天,他带着妻小来到龙潭沟——

如果,如果他看到禁止的牌子就停下脚步,

如果他看到铁丝网是被人为扯开的时候就掉头,

如果,最后的时刻,他听到有人在大喇叭喊大家上来的时候,看到其他人都往岸上跑的时候,就赶紧带着孩子撤离……

甚至,还有最后一个小小的如果,在我看完目击者对现场的描述后,感觉到最后的最后,还有一个可能性,就是这个父亲,在扎营的时候,选择河滩附近,而不是密林附近。

那,这一切,都有可能,不会发生。

灾难发生的时候,看到这个视频,大家感动于这个父亲的坚持,对孩子的保护。也衷心期盼他们能够获救。

但是,今天在父亲获救的新闻下头,高赞的几个点评是这样的:

伴漫夜星云涌动:害,父亲该有多自责

一起看新番:自责也是应该的,真的不心疼这样的成年人,只是可怜了这个小朋友,提前一小时就通知劝离了,还要带着小孩子去玩,无语。

我的一缕晨光:是他的无知害死了孩子,他周围的人都上岸了就他慢悠悠的,他得自责一辈子

五颗星星黄黄哒:不要再恶言相向了,这位父亲后半辈子都将在痛苦自责中度过。他比任何人都想他儿子活着。他宁愿自己死。他只是做出了错误的选择并且为他的选择付出了惨痛的代价。可怜了孩子,但是父亲也挺可怜的

是的,虽然同情他的遭遇,但是大部分人都觉得他,做错了。

他本人,现在是否后悔于那天一早的选择?

丧子之痛,灾后幸存,作为个体他一定是蒙受了巨大的痛苦。

但是这痛苦,并不是我们闭嘴不谈他的错误的理由。

我们更要反思,作为一个大人,在带孩子出行时,选择的目的地,永远应该是安全第一,而“好耍”,“清凉”,“小众秘境”这些卖点,只能排在后面。

一个父亲(当然也包括母亲和其他长辈)对孩子的爱,是建立在对风险的预判之上的。

怎么预判?

很简单,就是安全第一。

这些网友说得特别对:

不美不拽baby:君子不立于危墙之下,作为合格的父亲就要有预判危险的能力。带孩子扒开护栏铁丝网进去玩,不听劝阻不离开,这是一个成年人该干的吗。

聚猪纤维:我爸再寻开心都不会带我去野水玩,每次去水库都会让我离库边远点,学游泳的时候还警告我学会了也别去水库找刺激。孩子不懂事,家长也不懂吗?明知道可能有危险却轻信能够避免,孩子死了不是对他最大的惩罚,是对孩子最大的惩罚。

羽焦影:这就跟父母把孩子放车里热死了,都来安慰父母,要知道这种情况在美国父母是要坐牢的

在我昨天的文章里,我提到了那些宣传野生景点以获得流量的网红大V们,以及默许他们这样做的短视频平台是有很大的问题的。

在他们的视频里,只有美美的画面,美景,美女,“秘境”,“神奇”,“无人”等关键词给了看客们各种各样的想象空间。

涉及到“安全”则只字未提。

他们是这次不幸的始作俑者。

当地政府和民众已经做了该做的、能做的了。

早在2021年,当地政府就已经多次发文提醒游客不要前往龙漕沟等地戏水、露营等。

当地的“山水龙门”账号,包括当地的警示牌,都提到了:由于抖音、小红书等平台热议,龙门山镇如湔江河道、龙漕沟、龙源村后坝等成为了网红打卡耍水地,很多游客慕名前来打卡戏水。但是,这些网红打卡地其实“耍不得”。

沿途都有标识,禁止下河。

险情之前,管理人员上下奔走,拿着大喇叭呼喊。

也有山民,提醒游客不要下河。

但是“又没有人管,很多人往里面下水,我们是看到那么多人都下河了,所以我们也就下河了。”一名遇到山洪的游客说。

那位失去孩子的“勇父”,估计和这位游客的心态一样。

人从众。

没人管,他们都下水了,我们也要下。

有个网友说得好,这都到处是标语了,还拉了铁丝网了。还得怎么管?江河湖海也没办法加盖子啊!

居然还有人抱怨说,当地政府应该沿途安装报警喇叭,拉警报。河里那些人才会把警报当成一回事。

也就是说,管理员喊着“我给你们跪下了,山洪要来了,快上来!”那都是不能当一回事的。

是啊,山洪到来之前,在现场拿着大喇叭喊游客上岸的,除了当地管理员,还有民警。

据说有人还反问呢,耍水犯法要抓进去吗?你说民警能怎么办?

你装十个报警喇叭在他们耳朵边鸣叫,不想听的还是能装听不见。

仔细点,鸡蛋里也还能挑骨头:为啥不在小红书上示警?为啥不给全部人发短信?为啥不禁止大家进山啊?为啥不阻止大家从成都过来啊?

是是是,你们说的都对。

有个大V网友分享了Ta曾经的经验。

是的,包括那个失去孩子的“勇父”,这些汇集到龙潭沟的人,下到河道里玩耍的人,每一个,都是他们自己生活经验里的井底之蛙。

他们安逸得很。

他们觉得他们人多,大家都这么干,别人不能拿他们怎么样。

然而,大自然来了。

在自然面前螳臂挡车地保护自己的孩子,不如从一开始,就远离各种可能的危险。

教会孩子玩耍,更要教会孩子生存。

比起他们的快乐,应该更操心他们的安全。

父爱如山,其中包括了教育孩子不要乱爬山,君子不立危墙之下。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01

标签:彭州   下河   自责   龙潭   父亲   铁丝网   山洪   目击者   水流   儿子   管理员   游客   发生   孩子   网友   政府   视频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