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石油、中石化等五大央企从美国退市,释放什么信号?

本文原创,禁止抄袭,违者必究!

就在8月12日的时候,中国石油、上海石化、中国铝业、中国石化以及中国人寿五大央企集体发布公告,将从美国纽交所退市。

这条消息很快上了热搜,并震惊了整个业内外。

为什么五大央企会在此时宣布退市?这是否是脱钩之前的征兆?其他私营美股上市企业又该怎么办?

五大央企退市的原因?

根据证监会的回复,上市和退市属于资本市场的常态,五大央企之所以退市是出于自身商业考虑,并且这些企业都在多地上市,在美国上市的证券占比也很小,所以即便退市影响也不大。

但是我们都知道,退市的可是五大央企,如果仅仅从商业视角来看的话,未免太过狭隘。

目前而言,之所以退市,市场流传有以下三大原因:

第1点:《外国公司问责法案》的出台。

根据公开数据显示,在2020年5月,美国国会参议院批准通过《外国公司问责法案》,随后同年12月2日,老美众议院表决通过《外国公司问责法案》,该法案正式进入实施阶段。

这个法案是干嘛的呢?就是字面意思,要对所有在纽交所上市的外国企业进行问责,所谓的问责就是对这些企业进行定期审查。

如果不同意审查,那么就会被纽交所强制退市。

市场传言,我方和老美进行了谈判,允许纽交所对我国大多数非国有企业进行审查,但是不能我国关键国有企业和科技公司进行审查,但是老美没同意,坚持所有外国企业都必须向其公开审计底稿。

所以最终还是谈崩了,按照法案要求,如果连续三年未能接受审查,那么就会启动强制退市程序。

从法案出台时间来看,2023年就是最后期限,所以与其让对方启动强制退市,倒不如我方主动退市。

第2点:预防可能出现的巨大风险。

大家都知道4月份的“俄概股退市令”吧?为了应对同一家公司股票“国内一块钱,国外一分钱”的现象,俄方果断出手,签署了“俄概股退市令”,以此反制西方。

可以说,俄市场已经提前把欧美的金融制裁措施给试探出来了,如今我方主动退市,属于超前部署,化被动为主动,一旦真的出现某些重大情况也算是提前规避了风险。

第3点:内循环即将开始,严格控制外部输出。

从2020年开始,我国经济就已经开始走上以内循环为主,内外循环相互促进的发展模式,这种模式最大的特点就是整个经济内循环一定要完善。

所以慢慢的,很多企业都会开始回归,尤其是一些大股东是外资掌控的本土大公司。这些企业虽然是中国公司,但是每年大部分利润却都给到了海外资本,这些利润量级可达数千亿,如果再加上一些关联交易,那么破万亿也不难。

而在内循环为主的经济模式之下,这种对外输出的情况自然需要严格控制。

当然,除去上述三大原因之外,五大央企之所以从纽交所退市还有一个不可忽视的重大原因,那就是双方关系的急剧恶化。

既然中企已经不具备在美国市场生存的环境,国企更是不可能在美国市场融到资金,那么为什么不主动退出呢?

国内企业不能去美国上市了吗?

那么问题来了,现在退市已经成为了潮流,是不是意味着以后中企都不能去美国上市了呢?

答案当然是否定的。

首先关于这次五大央企退市,有悲观者认为,五大央企的主动退市将拉开中概股集体退市的序幕。

但是也有乐观者认为,只要全部国有企业完成退市,那么接下来老美会放开对其他民营中企的限制。

其次,我方并没有明确规定不允许企业赴美上市,只是对于一些掌握大量关键信息的企业赴美上市设置了门槛。

比如根据最新修订的《网络安全审查办法》规定,自2022年2月15日起,掌握超过100万用户个人信息的网络平台运营者赴国外上市必须申报网络安全审查。

最后,目前大部分民营企业已经做出了应对,比如阿里巴巴、贝壳、小鹏、理想等企业都已经选择了双重主要上市。

什么是双重主要上市呢?其实就是字面意思,即香港和纽约两个市场均为第一上市地。

这有什么好处呢?

好处就是两家的股价表现相对独立,股票不可以流通,即便纽约市场崩塌,对另一个香港市场的影响也极其有限。

这是释放脱钩信号吗?

有人说,去年我国三大运营商从美国退市,现在又有五大央企从美国退市,这是不是脱钩的前兆?

其实这远远谈不上脱钩,因为前面证监会已经说了,这些大型国企、央企在美国上市的份额非常小,即便退市影响也不大,自然也就谈不上脱钩。

相反,我们的主动退出释放出了至少3个积极信号:

  1. 我们的市场已经可以独立了,不再对外让利;
  2. 化被动为主动,进行反击和竞争;
  3. 关系恶化,合作空间被压缩,接下来我国经济内循环的大幕就将拉开。

简单来说,如今的中国资本市场已经是全球第二大市场,不仅规模庞大,同时对外需求也已经大幅度降低,与美国市场接下来将会形成强力竞争。

而关于这一点,不得不佩服马云。

早在2020年的一次演讲中,马云就明确表态,中国的14亿人口内需也还远远没有被发掘,未来全球化将由中国内需驱动。

以内需为主,外需为辅,实现大循环,打造一个全新的经济中心。

而内需从哪里来呢?当然是靠更多的低收入人群。

为什么这么说呢?

富人的消费能力确实强,但是富人一天三顿饭,就算一顿饭10万,20万,一辆车几百万,几千万,但是这样的富人有多少呢?他们的消费力度比得上1万人,十万人,还是百万人呢?

说到底,这个世界上还是穷人多。

至于如何刺激消费,实现经济内循环,那就是另外的话题了。

不过可以提前预知的一点是,接下来大公司、大企业,尤其是有跨国业务的大公司可能会不好过,但是对于普通人而言,可能会得到更多机会。

毕竟要让马儿跑,肯定得先让马儿吃草,共同富裕可绝不是简简单单一句空话、大话、套话!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08

标签:美国   可能会   内需   字面   法案   我方   富人   中国   信号   主动   外国   原因   经济   市场   公司   企业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