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6年他打死73条毒蛇,5年后却被咬9口而亡!蛇真的会复仇吗?

1986年4月,一个半路出家的“捕蛇者”,一次捕杀73条红脖颈槽蛇后,便一直遭到毒蛇的“追杀”,之后多次被咬伤!5年后的1991年,他在17条红脖颈槽蛇的“伏击”下,最终被咬9口而惨死。

即使在他死后,蛇群与他的恩怨好像也没有结束。

从1991年到现在,30多年里他的坟墓上,经常会有蛇群聚集、盘踞,看上去像是蛇在“复仇”一般,而这个坟墓也被当地人称之为“蛇墓”。

关于“蛇墓”,在当地也流传着蛇群对这个捕蛇者“复仇”的说法。

至于捕蛇者与蛇之间的故事,蛇群盘踞在“蛇墓”,是否真的是为了复仇,是在报复捕蛇者?

在此,我们就一探究竟。

一、“利川蛇墓”的传闻

湖北省利川市忠路镇狮子坝乌鹰岩附近,有一座看上去很普通的坟墓,在墓里面埋葬着曾经的捕蛇者——程地明。

虽然程地明的坟墓看上去很普通,和当地农村的其他坟墓没有什么区别,但是它却有一个非常出名的称号——“利川蛇墓”。这个“利川蛇墓”,不但常年有蛇群盘踞,而且现在也成了一些“网红”的打卡地。

传闻,每年的3月初3,便会有大量蛇类从四周朝程地明的坟墓聚集。

这个聚在一起的蛇群,少则几十分钟,多则数小时的盘踞在他的坟墓上,像是在开蛇类大会一般。

此后,一直到9、10月份,他的坟墓旁边经常会有蛇群出现,甚至直接盘踞在坟墓上面,而旁边的其他坟墓上,却从未有过蛇群盘踞的现象发生。

据当地一位姓刘的村民讲,他在地里干农活的时候,曾和另外6位村民亲眼看到过蛇群的聚集。

据他回忆,开始只是几条蛇朝坟墓靠近,后来从四面八方朝此聚集的蛇越来越多,最后聚集的蛇群,在一条大“鸡冠蛇”的带领下,盘踞到了坟墓的上面。

等到盘踞在坟墓上的蛇群离开后,这几位村民上前查看,闻到坟墓周围依然有一股难闻的气味,并且坟墓四周的杂草都被压平了,而坟墓上面却是寸草不生!

自从1991年这座坟墓出现,到现在30多年的时间里,除了这位姓刘的村民,当地还有不少人见过蛇群在这个坟墓上聚集的过程,并且每年的3至9、10月份,蛇群都会在此聚集、盘踞多次。

如此,这座坟便被当地人叫成了“蛇墓”,随着“蛇墓”越来越出名,便成了现在的“利川蛇墓”。

至于蛇群为什么会聚集并盘踞在这座坟墓上,还要从这座墓的主人程地明说起……

二、捕蛇者与蛇的故事

蛇作为药用的记载,在我国已经有2000多年历史了。早在《开宝本草》中就有“蛇可入药”的记录,后来李时珍的《本草纲目》中,更是记录了30多种蛇类的入药方法。

另外,蛇作为食材,人们食用蛇类,同样也有着悠久的历史。

既然蛇类可入药可食用,捕蛇也便慢慢形成了一种行业,而这个行业也可谓是历史久远!

“唐宋八大家”之一的柳宗元,曾写下著名散文《捕蛇者说》。在文章中,柳宗元记录了“捕蛇者”的不幸,利用“蛇毒”与“苛政之毒”的对比,揭露了当时的一些社会问题。

今天,咱们要说的这位捕蛇人,虽然不象《捕蛇者说》中写的那样,但是他也因捕蛇而亡,并且是被蛇类多次“追杀”、咬伤后,最终遭到蛇群的“伏击”,被咬9口而亡,甚至在他死后的30多年里,坟墓上一直有蛇群聚集、盘踞!

①:寻找副业成为捕蛇人

上个世纪80年代,随着改革开放之后,人们的经济意识逐渐加强。作为当时的农村人,除了正常的耕种劳作外,大家也开始从事一些副业。

例如做一些小生意,搞一些小养殖,或者上山打猎、下河捕鱼等。人们利用这些副业的收入,使自己的生活质量也有所改善。

就在这种环境下,捕蛇卖钱也成了当时的一种副业收入,而捕蛇者也逐渐多了起来。本文的主人公程地明,便是其中的一员。

程地明,湖北省利川市忠路镇狮子坝村民,在加入捕蛇人的行列之前,他是一名地地道道的农民。

上世纪80年代初,程地明看到当地很多捕蛇人,利用空余时间,捕蛇卖钱改善生活后,也萌生了加入捕蛇者中的想法。

在经过四处拜师学艺后,程地明慢慢有了一定的捕蛇经验。后来,在天赋和经验积累下,他成了当地小有名气的捕蛇高手,并且开始授徒捕蛇经验。

当时,程地明及其他捕蛇者,所捕捉的蛇类以菜花蛇为主,其中王锦蛇又是他们的主要目标。

原因是王锦蛇除了无毒,捕捉时的风险小外,它们既可入药也可食用,并且个体较大,能够卖个好价钱。

不过,自2000年8月,王锦蛇就被列入我国《国家保护的有益或者有重要经济、科学研究价值的陆生野生动物名录》中,已经属于“三有”且是受保护的蛇类。自此,王锦已被禁止捕捉

②:进山捕蛇遭遇“野鸡脖子”

时间回到1986年4月。

1986年4月17日,已经成为当地捕蛇高手的程地明,带着徒弟周帮军和瞿亿华,又一次走进当地的“菜家坪”山捕捉王锦蛇。

正当他们全神贯注地搜寻包括王锦蛇在内的菜花蛇时,忽然有一个徒弟在草丛中发现了一条红脖颈槽蛇。

红脖颈槽蛇,当地人称之为“野鸡脖子”。自2000年8月开始,红脖颈槽蛇已属“三有”且是受保护的动物。目前,也已经被禁止捕捉

看到徒弟发现的这条“野鸡脖子”,程地明二话不说便走向前去,只一棍便把它打死了。

对于捕蛇高手程地明来说,像“野鸡脖子”这种既有毒,又卖不上好价钱的蛇类,遇到了便直接打死!

毕竟对他来说,捕捉这类蛇,并没有多大的经济利益。与其和它浪费时间,不如直接打死丢掉就行了。

在打死那条“野鸡脖子”后,一行三人继续走向山沟的草丛深处,寻找着他们的目标菜花蛇。

然而,随着三个人在草丛中的深入,又陆续发现了好几条“野鸡脖子”。不过这几条蛇,也同样被程地明轻松地干掉了。

正在程地明向徒弟传授,如何能够轻松地干掉“野鸡脖子”时,草丛深处突然窜出大量的红脖颈槽蛇。

草丛中窜出来的红脖颈槽蛇,可以说是一个不小的蛇群,它们密密麻麻地围绕在三人身边,随时都可能对他们发起攻击。

③:逃脱成功并“团灭”73条蛇

看到身边密密麻麻的都是“野鸡脖子”,程地明也开始小心起来,他也不敢轻举妄动了!于是他嘱咐两个徒弟,一起边打边退。

就这样,三个人一边打杀扑上来攻击他们的“野鸡脖子”,一边自草丛中往山沟外的路边退去。

然而,三个人的打杀速度虽然比较快,但是从草丛中窜出的“野鸡脖子”更多!这时他们才意识到情况的危险,并快速逃回了村子。

逃回村子后,惊慌失措的程地明,将遇到“野鸡脖子”群的事告诉了其他村民。不过大部分人,对他所说的话表示不相信,大家都抱着怀疑的态度。

毕竟,在他们村子附近,虽然“野鸡脖子”经常见到,但是像程地明所说的大规模“野鸡脖子”蛇群,村民们祖祖辈辈也没有听说过,更别说谁亲眼见过了。

虽然大部分村民,对程地明所说的“野鸡脖子”蛇群,抱着怀疑的态度,但是还是有几个胆大的村民,决定去看一看事情的真假。

当这几位村民,来到程地明所说的山沟时,眼前的景象认他们惊呆了。

只见山沟里,到处都是死去的“野鸡脖子”,它们横七竖八地躺在那里,就连空气中,也弥漫着一股难闻的味道!

看着眼前众多的死蛇,村民们面面相觑的说道:“看来程地明说的话是真的!”

当发现没有活的“野鸡脖子”后,大胆的村民便小心地走进山沟,清点起这些死蛇来。经村民的清点发现,被程地明三人“团灭”的“野鸡脖子”,竟然有73条之多

后来,这件事在当地引起了不小的轰动!还被记者以《捕蛇青年被群蛇追逐》为题,在1986年6月4日的《江汉早报》上报道过。

④:“金盘洗手”却又发生变故

程地明三人遇到蛇群,并“团灭”73条“野鸡脖子”的事,很快传到了村中的老人和他师傅的耳中。

村中上了年纪的老人告诫他,蛇这类的动物都是有“灵性”的,它们出动整个蛇群对抗他,就是因为以前他无故捕捉、打死的蛇太多了,已经引起蛇类的“愤怒”了!

老人们还奉劝他,以后不要再从事捕蛇的行当了,再遇到蛇也尽量躲着点走。等时间久了,蛇类的“怨气”消了,也便不会再找他的麻烦了。

另外,程地明的师傅,也告诉他“万物皆有灵,见好就收,千万别过火!”

或是听了村中老人和师傅的劝说,或是受到当时蛇群的惊吓,自“团灭”73条“野鸡脖子”后,程地明便“金盆洗手”,真的不再捕蛇了。

如果,程地明“金盆洗手”后,不再重操旧业,安安稳稳地做一名庄稼人,或从事一些其他职业,那么我们的故事到此就结束了,他也不会再出现后面的不幸。

然而,世界上没有那么多的“如果”……

⑤:蛇价上涨决定重操旧业

俗话说“财帛动人心”!

就在程地明“金盆洗手”两年后的1988年,随着菜花蛇被捕捉得越来越少,价格也是水涨船高。

一条大的菜花蛇,在当地的市场上,已经可以卖到30多块钱了!而这个价格在当时,差不多能赶上一个工人半个月的工资了。

看到菜花蛇的价格不断增高,并且其他捕蛇人也因此买上了自行车等时兴的东西,过上了当时所谓的富裕生活,程地明的心又开始动了。

身为一个曾经小有名气的捕蛇高手,他决定重操旧业、“再战江湖”!

这一决定,也给他的人生,带来了不可逆转的改变。

⑥:再次捕蛇只能“远走他乡”

在财帛的吸引下,下定决心要重操旧业,打算“再战江湖”的程地明,快速地准备好了各种捕蛇工具。

准备好了捕蛇工具,程地明便骑着自行车出发了。

这一次,他没有去以前常去的“菜家坪”山,而是去了忠路镇境内,一个叫“马鞍山”的地方。

程地明再次开始捕蛇,却不在本村附近捕,而是去了较远的“马鞍山”,这让很多同行摸不着头脑!大家开始纷纷猜测起,他出“远门”捕蛇的原因。

其实,程地明不在本村附近捕蛇,是有原因的。

首先,他“金盆洗手”的那两年,村子附近的菜花蛇,被其他捕蛇人逮得差不多了。只有到其他捕蛇人很少去的地方,才可能有更多的捕获。

其次,经历过上次“团灭”73条“野鸡脖子”后,村外的“菜家坪”山,山沟中的草丛,都已经给他留下了阴影,总感觉去那些地方不安全。

出于以上两方面考虑,程地明再次捕蛇时,决定“远走他乡”,去离家比较远的地方“另辟战场”。

到达那个叫“鞍马山”地方,程地明发现自己的想法是对的。

在这个地方捕蛇,不但自己的心理上没有压力,而且菜花蛇的数量也比“菜家坪”山多。另外,这些菜花蛇的个体也要大很多,可以卖一个好价钱。

然而,就在程地明捕蛇捕的正来劲时,意外却发生了!

⑦:“再战江湖”但却屡遭“埋伏”

本来看好了是一条菜花蛇,可是在他下手捕捉时,却不小心被它把小指头咬了一口。当他被蛇咬到后,才发现那根本不是菜花蛇,而是一条有毒的“野鸡脖子”。

“难道是自己看走了眼,还是手艺生疏了”,看到手指头被咬,程地明不禁的独自猜想着。

好在这一次被咬后,程地明及时的注射了抗毒血清,所以身体并没有什么大碍。不过自此以后,他捕蛇时就更小心了。

然而,尽管他一再小心,却还是接二连三的被不同的毒蛇咬到。

这些毒蛇好像和他杠上了一样,总是在他意想不到的地方出现,并出其不意的将他咬伤。感觉它们像是故意“埋伏”在那里,等着“伏击”他一般。

例如:有一次他刚抓到一条2斤多的松花蛇,正高兴的打算回家时,忽然从旁边窜出一条青竹彪蛇,在他的脚上咬了一口。

例如:一天傍晚,他看到石缝里有一条菜花蛇,可当他下手捕捉的时候,却被躲在旁边草丛里,忽然窜出来的“野鸡脖子”咬了手。

从1988年决定“再战江湖”到1990年,短短两年左右的捕蛇过程中,程地明前前后后被名种毒蛇,咬伤了不少于6次。

不过,每次被咬后,他都能及时的得到治疗。也正因此,才让他侥幸的保住了性命!

至于这些咬他的毒蛇,好像每次都是故意“埋伏”在那里,专门等着“伏击”他一样。

⑧:遇蛇“伏击”命丧玉米地

由于重操旧业后的捕蛇过程中,经常被各种毒蛇咬到,程地明再次决定彻底离开捕蛇的行业,从此老老实实的耕田种地。

不过,程地明虽然真的决定不再捕蛇了,但是毒蛇们好像并没有打算放过他。各种毒蛇总是会莫名其妙的在他身边出现,并且主动向他发起攻击,企图咬伤他。

直到1991年的农历7月15,程地明生前和蛇做了最后一次了结……

农历7月,正是地里庄稼大长的时候,而7月15也是我国的传统节日——中元节。

一般7月15中元节这天,人们都会准备准备过节,就连农村人也很少去田地里干活。然而这一天,程地明却去了。

7月15日中元节的下午,程地明和妻子王金平带着儿子一起,去了在“菜家坪”的玉米地里除草。

刚到玉米地不久,程地明便看到几条“野鸡脖子”在地边乱窜。当时他除了提醒自己小心注意外,并没有把这几条蛇放在心上。毕竟,曾经他也是一个捕蛇高手!

到了下午三点左右,程地明的妻子王金平要回家做饭,玉米地里只剩下了他一个人。而在玉米地的外面不远处,则是他独自玩耍的儿子。

就在程地明埋头为玉米地除草时,意外忽然发生了——一群“埋伏”在玉米地里的毒蛇,向他发起了“伏击”!

虽然程地明曾是一名捕蛇高手,并且在当地小又名气,但是面对蛇群突如其来的“伏击”,他还是没能完全防御住……

下午6点左右,当王金平去玉米地里找他和儿子回家吃饭时,发现丈夫程地明,已经被蛇咬伤并中毒身亡。

除了被蛇咬伤而中毒身亡的丈夫,王金平在玉米地里还发现了17条被打死的毒蛇,和70多棵被压倒、打断的玉米,而自己的丈夫身上,更是被咬了多达9处伤口!

9处伤口;17条死去的毒蛇;70多棵被压倒、打断的玉米,都在诉说着程地明生前,最后一场“人蛇大战”的惨烈!

看到丈夫被咬9口而亡,王金平更加担心起儿子,担心他也会遭到毒蛇的攻击。

然而,让她意想不到的事出现了!

虽然程地明的身上,被蛇咬出的伤口多达9外,但是在玉米地外面玩耍的儿子,却没有遭到一条蛇的攻击——他正安然无恙的在玉米地外玩耍!

⑨:乡间传言蛇类对他的复仇

程地明在玉米地里遇到“埋伏”,被蛇群“伏击”咬中9口而亡的事已经结束了,但是乡间传言中,蛇类是会“记仇”的,对他的复仇也还没有结束!

据乡间传言,在程地明中毒身亡,家里为他办理丧事期间,他的家中或村子里,也经常会有毒蛇出没。直到“头七”过后,毒蛇才慢慢变少。

更有人传言,程地明被蛇“伏击”意外去世后,之所以葬在“乌鹰岩”,是取蛇怕老鹰之意。葬在乌鹰岩,是让“鹰”保护着他,让他死后不被蛇群打扰。

不过,即使是乌鹰岩的“鹰”,也没有“镇住”蛇群。每年的3到9、10月份,还是会有蛇聚集、盘踞在他的坟墓上“复仇”。

当然,对于乡间传言,蛇群会对程地明“记仇”,并且一直盘踞在他的坟墓上“复仇”的说法,只是一种民间猜测,并没有什么科学根据

三、蛇群复仇的科学解释

为什么蛇群单单只“伏击”程地明,并且在他死后长达30多年里,一直聚集、盘踞在他的坟墓上?

这件事看上去的确有些离奇!

难道是因为他捕杀的蛇太多,并且一次“团灭”了73条“野鸡脖子”,从而引起了蛇类的“复仇”?难道蛇类真的会“记仇”?

对于这些问题,一些蛇类专家们给出了答案。

其实,并不是蛇类会“记仇”、“复仇”!作为低等的爬行类动物,蛇的大脑并不发达,它们还没有“记仇”、“复仇”的意识。之所以单单只“伏击”程地明,并且长期聚集、盘踞在他的坟墓上,主要和以下几个方面有关。

①:天敌减少红脖颈槽蛇等毒蛇增多

至于程地明,经常遭到红脖颈槽蛇等毒蛇的“伏击”原因,第一点便是它们的天敌,王锦蛇的数量锐减导致的。

王锦蛇虽然是一种无毒蛇,但是它们的身体粗壮,可以长到2米多,并且能够抑制尖吻蝮等毒蛇的毒液,喜欢捕食其他的有毒蛇类。俗话中,有“一里王锦蛇,十里无毒蛇”之说。

当时,包括程地明在内的捕蛇人,主要以捕捉王锦蛇为主。当大量的王锦蛇被捕捉走,导致它们的数量锐减时,“野鸡脖子”等毒蛇的也就失去了天敌的抑制,数量出现猛增。而过多的毒蛇出没,也增加了捕蛇人被咬的几率。

②:身上的特殊气味导致被攻击

除了缺少天敌,导致其他毒蛇数量猛增,王锦蛇独有的气味,也成了程地明被毒蛇“伏击”的原因。

程地明在当时,被称为当地的捕蛇高手,并且小有名气、开始授徒,说明他捕获的王锦蛇数量非常多。

王锦蛇除了捕食其他毒蛇,它们的身上还会散发出一种异臭味,这也是它们别名“臭王蛇”的原因。

由于长期捕捉王锦蛇,并且捕捉的数量非常多,这也导致程地明的身上沾满了王锦蛇的异味。虽然在经过清洗后,人们不容易闻到这种气味,但是其他毒蛇可以敏锐的感觉到。

当其他毒蛇,感觉到程地明身上散发出的王锦蛇气味后,出于自保,便会主动向他发起攻击,甚至是组成蛇群“伏击”!

至于这些毒蛇,为什么不主动“伏击”其他捕蛇人,是因为其他人捕捉的王锦蛇较少,身上沾染的气味较轻,对其他毒蛇构不成威胁。

③:坟墓环境让蛇习惯在此盘踞

既然是因为沾带的王锦蛇气味,引起程地明被其他毒蛇“伏击”,那么为什么在他死后的30多年里,蛇群还是会经常的聚集、盘踞在他的坟墓上呢?

在当时的农村,人去世后主要以土葬为主。程地明虽然不幸被咬身亡,但是他身上的气味仍然存在。这也是在给他办丧事期间,为什么会经常有毒蛇出现的原因。

至于下葬后,这些气味或多或少的会有一部分,飘散于他的坟墓周围,从而吸引了一些其他类毒蛇。

到了后来,虽然王锦蛇的气味慢慢消失了,但是这些毒蛇群,已经习惯了坟墓周边的环境,并且在此生存、繁衍下去。

同时,由于坟墓周围经常有毒蛇出没,并且有传说中的毒蛇“记仇”、“复仇”之说,也就导致坟墓周围人迹罕至,从而成了蛇类的“天堂”,而程地明的坟墓,也成了所谓的“蛇墓”。

好了,关于“利川蛇墓”;关于捕蛇人程地明与蛇的故事;关于传言中蛇类“记仇”、“复仇”的科学揭秘,就与大家聊到这儿。

虽然所谓蛇类的“记仇”、“复仇”,并没有什么科学依据,但是面对大自然中的众多生灵,我们还是要保持一颗敬畏之心。

毕竟,老人们留传下来的俗语称——万物皆有灵!

对大自然中的众多生灵,保持一颗敬畏之心,不但能够减少对它们的伤害,保护好生态平衡,更是一种对生命的尊重

最后,在此感谢您的阅读!咱们,下一个话题见。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20

标签:毒蛇   利川   蛇类   重操旧业   咬伤   野鸡   菜花   山沟   脖颈   草丛   坟墓   气味   村民   玉米   脖子   年后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