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土默川上的七月十五习俗

每年农历七月十五是咱们国家的传统节曰。这一天在民间被称为“鬼节”、“七月半”,传说每到七月中旬,,庄稼成熟,一些孤魂野鬼便来到人间,人们便扫墓祭祖,启求先祖保佑,烧纸是为帮鬼引路,放河灯是为帮鬼照明;在道教中,这一天被称为“中元节”,一些阴间的鬼魂出得鬼门关,来到人间找吃的,人们也便上供祭祀;在佛教中,这一天被称为“盂兰盆节”,“盂兰”是梵文音译,意思是人被倒挂起来受苦,“盆”是指盛装食物的容器,后来这一天演变成是超度亡魂、供佛斋僧的节日了。

在广袤的土默川平原上,大多数汉族群众都是从山西迁徙来的,在农历七月十五这一天,除了祭祖活动外,至今还流传着“蒸面人儿”(也称“面塑”)的习俗。人们用当年的新麦磨面,杀猪宰羊,包饺子,这叫“尝新吃鲜,解解嘴馋”。到了这一天,村里的“巧手手”(指村里或周围心灵手巧的大娘、大嫂、大姐姐们)先把面揪揉成大小不等的“挤子儿”,然后用擀面杖、小剪子、小梳子、小镊子、小刀子等,做成“面人儿”的头发、眉毛、眼睛、嘴巴、耳朵、手、脚什么的,还有的‘给“面人儿”戴上耳环、脚镯、手镯、项链等,然后给这些“面人儿”安上眼晴——“黑豆豆”。这些“面人儿”有坐的、站的、爬的、仰的;有笑的、沉思的、眺望的、睡觉的等等,被“巧手手”塑造成男女老少的农民、工人、教师、学生……这些“面人儿”各式各样,唯妙唯肖,姿态十分可爱,真叫人爱不释手,都舍不得吃了。除了蒸“面人儿”外,还要蒸十二属相,其中家里成员的属相和龙、虎、牛、马、羊、猪、鸡是必须要捏要蒸的。蒸好后要分给娃娃们,先分发属相的再分发“面人儿”。这些“巧手手”的面合的有韧性,碱兑的正好好,蒸出的人、物不走形,和瓷娃娃一样可爱喜人,简直就象北京的“泥人常”、天津的“泥人张”、无锡的“泥人城”的名塑那样漂亮。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16

标签:梵文   面人儿   脚镯   道教   唯妙唯肖   汉族   面塑   中元节   天演   泥人   巧手   属相   习俗   村里   农历   人间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