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喜欢体制内工作的人,年纪越来越小了?

都在说经济下行,这届毕业生的就业情况到底怎么样呢?

虽然不能代表别人,但作为一个刚出炉的毕业生,小果我跟周围的朋友们统计了一圈情况,发现至少我这儿的就业行情,最好求职的除了“人上人”的计算机行业,还有个新热门叫“微电子”。

在我们大力发展高科技企业的背景下,芯片行业大火。要知道硬科技的底层逻辑必然逃不开芯片,被卡脖子的关键战略点也是芯片。

前有华为被制裁,后有车规级芯片短缺制约新能源车,“缺芯少魂”已经成为普通老百姓都知道要抓紧解决的大问题。芯片设计、制造、测试等等流程自然都非常缺人。各个大厂开启抢人计划,专业对口的应届生毕业就是各公司疯抢的人才。

连学过相关课程理解基本电路知识的也成了不愁出路的幸运儿。往年被拉出来嘲笑的四大天坑专业“生、化、环、材”中的材料学,跟着一跃成了香饽饽,拿着一堆入职邀请慢慢挑选自己喜欢的,羡煞众人。

但有人欢喜就有人愁,与之相对的就是文科类专业更加“无人问津”,甚至出现了学士服粉色领子,毕业月薪就得低别人几千的玩笑梗。又比如语言文学在内的纯文科类专业,由于和目前流行的硬科技行业关联性极低,基本告别高薪行业,还很难找到心仪好工作。

在这样的背景下,无数毕业生重新奔赴独木桥——考编制。

即便网络上一堆号称自己在体制内工作的人抱怨疫情以来体制内工作量骤然增多,薪资越来越低,拿不到年终奖,但这并不影响年轻人冲向编织的决心。

哪怕连考上的人也在抱怨“想辞职,没意思,没你们想象的那么好”,也拦不住年轻人蜂拥考编的趋势,毕竟如今的其它就业选择风险太大了。

搞创业的,虽然成功者都成了大家的饭后励志故事,还能顺便当网红卖课,但九成以上的年轻创业者终归要面对创业失败。

创业失败对普通年轻人意味着什么?全家支援、仅有一次的启动资金没了,三年左右的宝贵应届生青春没了,跟同龄人同场竞技的机会没了......总之体制外的失败后果越难以承担,体制内的工作机会就越吃香。

但很多体制内的工作很可能跟年轻人想象的不太一样了。

众多年轻人考编,是为了将来的工作“稳定”“旱涝保收”“福利好”。体制内确实还有很多铁饭碗,但考上这类工作的难度堪比创业成功。

很多只是传统大企业的岗位,虽然也被当成了体制内,可并不算稳定。毕竟效益才是工作岗位存在的前提,如果私企和小企业日子都不好过,那同一条产业链上的传统大企业也很难过得从容安稳,裁员只是大家默契着不谈,一旦谈起来,都一样残酷。

“旱涝保收”这个概念在疫情下被反复提起,其他行业工资都发不出来的时候,似乎只有体制内能避免受到影响。但是事实是这样吗?很多地方的体制内工作已经发不出奖金,扣掉奖金之后的工资,也很难再让一些追求“保收”但没试过真正艰苦生活的年轻人养活自己。

“福利好”对于大多数普通体制内工作就更无从说起,虽然很多体制内工作的人住房公积金的缴存基数与缴存比例能达到24%,但是在基数低的情况下,比例大有意义吗?

那年轻人为什么还要去争着抢着去体制内工作呢?

虽然每个人的原因可能各不相同,但如果追求体制内工作是因为对未来信心下降,想把去体制内工作当成一种逃避竞争的方式,那可能就算勉强找到了体制内岗位,也难以避免很快被边缘化甚至淘汰掉。

毕竟薪资不高,还不能实现自身价值,难以获得足够尊重,这都像创业失败一样,会结结实实地压垮年轻人。

何况对于在体制内过得并不如意的年轻人来说,杀伤力最大的,可能还是“如果我当初没来体制内工作会不会更好”之类的猜想。

在这些反复的纠结中,大批年轻人不再轻易选择去私企、小公司求职,也更加不会去尝试创业。但大量年轻人竞争同一个体制内工作机会,结局还是只有那么几个人能如意。真赚到钱、解决了就业的,反倒是号称能送你进体制内工作的培训机构。

所以在“搞钱”机会不明了的时候,或许先别考虑体制内还是体制外,而是先搞明白自己究竟适合什么职业规划、未来到底有没有发展空间比较靠谱。轻易入职,往往只会更消耗青春还几乎一无所得。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06

标签:旱涝保收   体制   工作   私企   如意   基数   疫情   薪资   奖金   类专业   芯片   毕业生   年纪   年轻人   机会   喜欢   行业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