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移民的人玻璃心,还是我们玻璃心?

昨晚随手刷到一位移民加拿大的女士写的头条,大意是她时隔三十年回到上海,不想在酒店吃早饭,出门去旁边的小店买食品,闻到上海的空气里弥漫着难闻的气味,城市排水设施三十年也没有改进。说她已经习惯了在全球最佳宜居城市温哥华的生活,在那里从来不需要擦皮鞋,雨后的上海街道下水排放不及时,她需要擦皮鞋了。我没过脑回了一条“主要是住的酒店档次不够”。几秒钟后,感觉没有必要这样写的,想进去修改一下时,发现短短几秒钟的时间她已经设置我为不能发表评论(还是其他什么设置,我不是很熟悉这个功能),我也就直接删除了那条评论。

首先,是要@一下上海环卫,可以去捅一下下水道了。前两天晚饭后去南京西路瞎逛,也闻到了空气中有异味。但要说上海的排水设施三十年没有改进,那绝对也是瞎说。三十年前我也住在上海,那时夏天暴雨过后,经常各处水没膝盖,后来应该是集中更换过一次大口径的下水道,这种情形已经不常出现了。

关于擦不擦鞋的问题,我可以把多伦多拍成图一,也可以把多伦多拍成图二。


我没有去过温哥华,也许温哥华确实360度无死角,不需要擦鞋。

我们70后相较于00后,对西方应该是更崇拜一些的。在我上小学的时候,有一位亲戚去国外的实验室打工,每月可以有500美元的收入,那时的汇率是1:5,而当时国内普遍的收入是每月八十多元人民币。虽然当时收入差距巨大,但大学校园很有气度,推行的是“来去自由”政策,鼓励出去留学定居的校友回国兼职,同时又没有过多限制,可以随时再出国。在这个政策指导下,还是有很多国外的校友在母校兼职的。那时国外的气氛也相对友好。

现在收入的差距没有当时那般巨大了。美国硅谷那里的收入还是高一些的。不需要996,不缺年休假也能有二、三十万美刀一年,扣除约40%的税费后,到手也有十几万美刀了,这个收入在国内只有996的管理层可以达到。但加拿大对比上海其实不是特别明显。我们是九十年代大学毕业的,大学班里有三个同学在加拿大的多伦多做财务,和我们在上海做财务的收入差别不是很明显。加拿大注册会计师比中国注册会计师好考一些。从性价比来说,国外可能高一些吧。

收入的对比,是这些年与国外最明显的变化。二十多年前有同学去日本编程,收入每月有四十万日币,而且汇率在8左右,折算为人民币每月有三万多。国内的同学还在为过万努力。可二十年过去了,他还是这个收入,汇率这波打折后,只有5了,对比国内同学,收入就很SO SO了。

有人说国外物价便宜,但我感觉除了上海这要命的房价,其他生活支出还是国内便宜。不要说在国外LACOSTE、TOMMMY这些品牌比国内便宜得多,如果不是在意品牌,只考虑是一件衣服,那在国内买一件同样质量的,还是比在国外要便宜多了。但既然出国了,我们肯定也是扫了一堆货,想着拉拉机票差价。国外也有明显比国内贵的开销,比如公共交通,那可比上海可贵多了,而且车况也不如上海。

我们在落基山的贾斯珀住了一晚,两三千一晚的贾斯伯度假村,地毯真得好旧啊,看着总觉得不够卫生,但度假村的环境是真美。酒店是在BOOKING上抢来的,暑假在贾斯伯,如果一千出头的房间,那就基本是半地下室了,只有气窗露在地面上。到了路易斯湖,著名的路易斯湖酒店房价飙涨到了六千一晚,舍不得住了,抢到了旁边的小鹿酒店,一千多一晚,半夜狂风大作,酒店很古朴,有一百多年历史了,窗户是关不严的,哐嘡了整整一晚,就像上演呼啸山庄,亲爱的克莉丝汀要从窗户外进来了。但我觉得选择住在路易斯湖很值得,因为附近的莫兰湖是限流的,晚了就不让车开上去了。就像移民一样,万事都有取舍。到了卡尔加里,住的威斯汀,酒店车库居然要绕过半个街区,停车后一阵冰雹,冲进酒店大堂我们就变成了落汤鸡。可酒店大堂有两名前台都会讲中文,非常亲切,把我们的尴尬一扫而光。在国内威斯汀这样档次的酒店,车库都是可以直通大堂的。但这些小小瑕疵不会影响我在评论区推荐卡尔加里的威斯汀。

中国人的移民潮也有很多年了,为什么最近频频听到印度裔出任大公司的CEO,或者从政至显赫的位置。好不容易看到一个“戴”,人家耶奶奶都说要降关税,但戴就是持反对意见,我想问的是印度裔当权后,也是喜欢打压自己的母国吗?所以我确实不太理解有些移民出去国人的思维模式。我想问的是,人家觉得你来自一个很穷的国家,对你来说是一件很有面子的事情吗?尽管移民们在国外时希望能划清与国内的联系,可黄皮肤黑头发的长相,差别不是你不承认别人就看不见的。

再说我那个移民去日本的同学就更有意思了。前两年他在静安区的老房子动迁,就把他在日本住所的隔壁一套房也买了下来,他要打通两套房子的连廊,他的日本太太说是不是要跟物业报备一下,他回复说:“我是中国人,我们中国人做事从来不讲这么多规则的”。他的这种说法,至少我肯定是不认同的。

一个国家人民的自信,不可否认还是与经济相关联的。没有经济基础,要怎样打肿脸来体现自信呢。所以还是要把发展经济放在“一个中心”的位置。要有开放、包容的大国心态,继续加快发展。不要去责怪那些去了硅谷就不回来的清华学子,还是要有当年“来去自由”的气度。大禹治水靠疏导不是围堵。我们要看到通过这几十年经济的飞速发展,年轻一代的自信心已得到显著提升,这是刚愎自用,自我封闭不能实现的。

所以,不论是已经移民的,还是我们,玻璃心都没有必要。继续开放、包容、发展才是硬道理。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24

标签:加里   路易斯   温哥华   多伦多   移民   卡尔   加拿大   日本   大堂   上海   收入   国外   同学   酒店   国内   玻璃心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