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支少数民族流亡国外,建立陕西村,不知大清亡,新中国成立

“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在《桃花源记》中,东晋著名文人陶渊明描述了一个乌托邦世界:桃花源与世隔绝,居民安居乐业,自给自足,过着安定祥和的自由生活,令人神往。

这样的世外桃源是否真的存在?在当今现实,当今社会,还真有一个“桃花源”。这个位于哈萨克斯坦境内的小村子,长达127年不问世事,极少与当地居民交流,却和中国人的生活习性相近。当国内学者慕名前去拜访时,村民开口便问:“大清咋样了?”

这是一个怎样的村子呢?

陕西学者,拜访俄罗斯百年老村

不仅是普通人,我国著名学者王国杰也有这个疑问。出生于陕西、成长在陕西,毕业于陕西师范大学的王国杰,是一位专门研究苏俄史的专家,发表过多篇苏俄发展部的优秀文章,在业内名头响亮。

早在大学时期,王国杰就通过一本杂志了解到,在苏联境内,有多个村庄生活着来自中国的居民。这些居民从清朝时期就迁徙到了俄国,但没有记载是什么原因。

而抵达俄国后,这些中国居民定居下来,不与外族通婚,完全封闭,周围的俄国人觉得好奇,称他们为“东干人”。

王国杰又翻阅了大量书籍,了解到这群“东干人”保持着和中国山西人一样的生活习性、风俗习惯。有了这个发现后,王国杰十分兴奋,身为陕西人的他打定主意,有朝一日一定要去当地看一看,一探究竟。

1990年,王国杰因表现优异,获得了一次难得的赴俄公费留学的机会。这也意味着,他和那块与世隔绝的区域有了亲密接触的机会。因此,王国杰留俄期间,开始四处打听“东干人”的下落,终于掌握了更详细的线索。

王国杰得知,在原苏联加盟国哈萨克斯坦境内,有一个营盘村,村里生活着许多东干人。据记载,当年徒步迁徙来的中国人,就定居在这块区域。

留俄半年之后,王国杰有了一段较长的假期,终于可以前去寻访那块神秘之地了。他一路打听,终于找到了营盘村所在地。不过出于慎重,他没有冒然进村,而是踏过一片丛林后,找到了东干人耕种的田地。

双方的第一次见面,给王国杰留下了深刻印象。当时他放眼望去,看到一些东方人模样的农民正在庄稼地里除草,他愣在原地,不知该用俄语还是用汉语和这些人打招呼。而地里的农民看见有外人闯入,也迷茫地看着他,愣了半晌。

正当王国杰不知所措时,一个老农走了过来,开口第一句话就把他惊住了。老农问他:“你窝挨娃(你小子,陕西方言)从哪来啊?

王国杰一下子愣住了,连忙用陕西方言热情回应,表明自己是一位从中国陕西来的学者,是来寻访营盘村的。

听说他是陕西人,老农也觉得十分惊奇,立马把他领回家里,热情款待。吃饭期间,王国杰又有了新的发现:这个村子和清朝时期的陕西村子别无二致,而而且当地居民的饮食习惯和陕西回民几乎一摸一样。

而接下来一位长者的问题,更验证了他的猜测。老人问:“大清还在吗?左季高(左宗棠)怎么样了?

当王国杰听到这个问题的时候,他几乎立刻确认,东干人来源于中国,而且他们已经与世隔绝了百年以上,对外界的情况毫不知情。

俄罗斯的“陕西村”:与世隔绝127年

在与东干人的交谈中,王国杰得知,他是第一个前来寻访的中国人,在他到来时,东干人已经在营盘村定居了127年。而随着谈话的深入,王国杰也终于搞清楚了东干人的百年迁移史。

事情还要从1862年说起。当时,陕西地区爆发了多起回民起义,极大震撼了满清政府。在大厦将倾之时,近代著名军事将领左宗棠亲率大军镇压平叛。清军人数众多,装备先进,打得回民武装溃不成军。

一年之后,回民战败,清军开始了无尽的追杀。回民武装为了躲避清军的追杀,拖家带口,数万人离开陕西,向北逃离。逃亡期间,这群回民遭到清军的围追堵截,伤亡惨重。他们不敢有片刻停留,一路逃到了中俄接壤之处,也就是如今的哈萨克斯坦,才终于安定下来。

彼时逃出来的回民,只剩区区7000人,不过,他们从陕西带走的种子、农具等生活必需品并没有丢失,于是分散开来,在营盘村等多个村庄安家落户。王国杰此次拜访的营盘村,就是多个“陕西村”中保存最为完整的一个。

从1863年开始,这些回民在异国他乡安营扎寨,自给自足,过着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务农生活。由于和当地人语言不通,再加上他们缺少安全感,于是干脆封闭村庄,只在固定时间和当地人进行物资交换。

居住在营盘村的村民都互相通婚,极少外嫁,因此,这里的陕西民俗得到了原汁原味的保留,说陕西方言,居住的房子也和陕西老家别无二致。

到20世纪,这些迁居异国的回民发挥自己的畜牧优势,开始走出村子,给附近的俄罗斯居民放羊、盖房挣钱过活。后来随着时代的发展,他们又在附近开了饭店、手工艺品商店,在当地颇受欢迎。

如此一来,他们的规模逐渐壮大,形成了新的民族——东干族,当地人都将他们的族人称为“东干人”,将他们居住的村子称为“陕西村”。

后来,俄国将侵占的伊犁归还中国,居住在那里的回民担心不安全,又向北迁徙,去往了俄国其他地区,后来成为苏联的一部分。这些人受当地人影响较多,渐渐融入了当地居民的生活,在百年的历史中被同化了。

随着时间的推移,营盘村的村民已经不会写汉字,但还是口口相传,讲着地道的陕西方言,老人会唱秦腔,小孩会唱“月亮月亮渐渐高,骑白马带腰刀……”这样的陕西儿歌。出去办事时,他们还是称呼政府为衙门,称政府人员为衙役。

由于长期与世隔绝,陕西村的村民不知道大清已经亡了,更不知道他们生活过的陕西,早已是新中国的一部分。

被世人知晓,仍心系祖国

127年时间过去。到1990年,他们终于等来了第一个寻访的中国人——王国杰。看到他那副东方面孔,村里的老人忍不住询问:“大清还在吗?左季高(左宗棠)怎么样了?”

接下来的几天里,王国杰走访了更多的回民家庭,深深触动了他的心。他既为村民自给自足,不用四处奔波而欣慰,也为这些人的生活单调,跟不上时代发展而感到遗憾。

因此,在拜访过更多的“陕西村”后,回国后的王国杰,专门花时间写下一本《东干族形成发展史》,让更多人了解在一个被世界遗忘的角落,生活着一群中国人。

王国杰的调查报告,在国内引起强烈反响,游客们纷纷慕名前来,一睹“陕西村”的风采,感受原汁原味的陕西建筑和习俗。而随着游客的到来,陕西村的村民也有了更多与外界接触的机会,一些年轻人开始走出村庄,前来中国学习汉语和文化,学成后再回去教给全村的村民。

百余年的时间过去,他们依旧心系祖国,更认同自己是中国人。在得知中国正在高速发展时,村里一些老人最大的愿望,就是能落叶归根,埋葬在故土。只是因为各种原因,他们中的大多数人一生都没能回去,这不得不说是一件令人可惜的事情。

不过,如今的东干族仍在哈萨克斯坦繁衍生息,他们用自己的努力,将陕西的民俗文化发扬光大,一直在中哈边境熠熠生辉。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08

标签:陕西   苏俄   老农   哈萨克斯坦   俄国   营盘   回民   与世隔绝   当地人   村子   少数民族   方言   中国   村庄   村民   居民   国外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