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动态丨酷!福建医科大学这位医生获全国二等奖!

近日,福建医科大学附属协和医院神经外科庄源东主治医生以题为“最熟悉的陌生人,我想更懂你——基于数字虚拟人的计算机算法辅助改良旁正中入路腰椎穿刺技术(CMPAT)研究与推广应用”的项目,参加“数字中国创新大赛”——数字医疗赛道全国总决赛,表现优异,取得了全国二等奖的佳绩,这是福医及附属协和医院代表选手中获得的最高等级奖项,同时也获得互联网投票中的“最佳人气项目”。

据悉,“数字医疗赛道”是数字中国创新大赛的常设赛道,迄今已举办三届,在业界形成了良好的口碑效应,成为数字医疗领域的顶级创新创业赛事之一。本届赛事在福州数字中国会展中心举行,医疗赛道共有932个团队参赛(高校及院所320所、企业200余家),1513名选手(覆盖34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特别行政区)中既有科研院所的科学家、国家重点实验室科研人员,也有哈佛大学等国际名校背景的企业家,更有知名医院的一线专家,数量与质量均创历史新高,其中不少项目技术成果已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本届大赛的三个赛题,以“数基生命”为出发点。按照“数基生命”的理念,未来医疗健康应该往实体数字化、模型数学化以及精准智能化的方向发展,同时,将助力医疗健康产业释放巨大发展动能。

腰椎穿刺术(Lumbar Puncture, LP)是诊断与治疗神经系统疾病的重要手段,操作频次高,临床地位重。但传统技术成功率较低、并发症较多,教学内容与手段也较为粗犷。

造成此问题的主要原因为穿刺路径设计的限制性,因此,寻找更优质的穿刺路径极为重要。

为更好服务临床,综合解决腰椎穿刺术临床应用中总体失败率高,传统技术局限性大、容错率低,临床教学实训、科研相关需求资源不足等急迫问题,福建医科大学附属协和医院神经外科组建了一支创新项目团队。团队以庄源东博士、陈春美教授为核心,石松生教授、杨卫忠教授为指导,依托数字虚拟人智能分析结果,指导临床穿刺应用,并将成果转化为教学科研资源和临床经验进行推广。

团队通过“数字孪生”的思路,提出了基于数字虚拟人的计算机算法辅助改良旁正中入路腰椎穿刺技术(CMPAT)新方法,此项新技术极大地增加了穿刺容错范围,提高了穿刺成功率,减少了穿刺尝试次数,同时新路径也减少了患者的疼痛,对于患者个体还能提供个性化的最优实现方案。同时,本方案改变了传统医学知识产生与传播的方法,提升了医学研究、临床技术和医教水平。

福建医科大学附属协和医院神经外科用数字赋能腰椎穿刺技术,提高了成功率,减少了患者疼痛,这是从经验医学发展到数据医学、计算医学的重要里程碑。

该团队在本赛道中突出重围,获得广大专家学者与业界同行青睐,充分体现了团队的创新创意思维,以及在前沿技术领域的不断探索和突破,希望团队能够继续保持创新意识,开发出更多服务于患者的先进医疗技术项目,为建设健康中国、数字强国贡献力量。




来源:福建医科大学

编辑:黄灵箫

审核:王晓锋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01

标签:福建   协和医院   腰椎   赛道   医科大学   成功率   中国   路径   患者   神经外科   教授   团队   医生   高校   医疗   数字   项目   动态   全国   技术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