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略定力不是网友的嘴上嚷嚷

转自微博@邓徳全说书

不怕美国破坏一中原则,谁先动手谁就失去了战略选择权。

如果你知道了我们上层的战略定力,基本上就不会跟着那些人瞎嚷嚷什么”梧桐“了,不需要的。

大家还记得2021年10月13日,俄罗斯总统普京出席俄罗斯能源周主题论坛全会。

他现场对美媒表示,“我认为中国大陆不需要动用武力。这是一个庞大且强大的经济体,按购买力平价(PPP)法计算,它现在已经超过美国成为世界第一大经济体……通过增加这种经济潜力,中国大陆有能力实现其国家目标。我没有看到任何威胁。

看样子普京是了解我们上层的战略定力。

读历史,要明白历史的推动力量不是个人,而是各方势力的平衡。任何脱离了历史基本面的分析都是空谈。

当年美苏争霸的时候,前期是苏联压着美国“打”,到了中后期美国人转型发展经济,苏联人还是抱着核武这种大杀器不放手,拼命花钱的研究,拖垮经济。

学过数学就知道了,假设原来苏联的经济起点都是1,美国第二年是1.08,苏联第二年是0.96,时间久了慢慢的美国就是10了,苏联就变成了0.1。

不要小瞧这0.0X的增长率,中国就是这么每年0.0X超越了一票欧洲国家,超越了日韩,如今变成了日韩的几倍,十几倍。

所以当年的铁幕的重点,在军事上没办法一击打垮敌人的时候,那就从经济上慢慢困死敌人。

中国有没有看清这个问题,答案是早就看清了。

还是要用发展解决一切矛盾的思路,这个思路是谁提出来的?

持续了多少年了,这是多么恐怖的战略定力。

所以讲到这里,今天重点讲的问题就出来了。学历史,不是记住那些人名、地名就完事了的。

保持战略定力才是学历史的最大用处,国家有国家的战略定力,家庭有家庭的战略定力

现在孩子学历史,都是应付考试的,重复性地去背诵那几个人名、地名。古代士族和皇家子弟学历史是不一样的,先生在上面讲,讲完以后先不讲结果,要学生做出选择,学生做出选择以后,老师再告诉你结果是怎么样的。

秦朝,秦朝并不是秦始皇一个人牛逼,从秦孝公重用商鞅开始,中间隔了五代人,每个在位的都能保持战略定力,那么当年秦国的战略是什么?

秦孝公和商鞅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激活民族发展,打破旧士族的垄断,商鞅城门立木,鼓励百姓站起来,建立新秦国,哪怕是一根木头一颗螺丝钉。

汉朝大家都佩服汉武帝,其实汉武帝也是前面几个皇帝保持了战略定力,才给他建立了打败匈奴的物质条件。

汉初几代都执行黄老之学搞修生养息,而且保持了相当苛刻的战略定力。汉高祖解甲归田,减税。汉文帝一生节俭,汉景帝把汉高祖减过的税又减了一半,只剩下三十交一,经历过农业税的时代,就知道这个三十交一在封建社会有多么的了不起。

观察每一个盛世王朝,他们之所以造就盛世,都是五代以上的决策者保持战略定力的结果。也都是1.0X的N次方以后,结果就是几倍甚至几十倍的变化。

中国保持了战略定力,通过学习历史,在需要做出选择的时候,哪个符合大战略就选,哪个违背了大战略就及时制止,这样才能厚积薄发。

中国用发展解决所有矛盾的大战略都没有改变过,包括股改、扩大对外开放、扩大内需,这些都是不同时期应对不同形势的不同手段。

所以我们要一天天地好起来,用发展解决所有矛盾,这是几十年前就定下的最上层智慧。

岛处在一个很尴尬的位置,以前它是即沾着西方体系的光,又拿着我们大陆给的各种好处,现在就尴尬了吧,西方体系自身都水深火热了,

我们各种断财路也开始了。

比如限制旅游到限制入学,只准岛上人来陆读书,陆上人不准再去岛上读书了。

他们的电子代工业都搬到大陆来了,旅游业打残了,教育业打残了,农业要会给打残的,几个支柱产业都给废了。

和平解决,一国两制是不会改变的。就像某港,等他们自己投票改变制度。

转自微博@邓徳全说书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08

标签:定力   秦国   士族   苏联   战略   汉高祖   秦朝   汉武帝   俄罗斯   美国   中国   矛盾   当年   网友   经济   历史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