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帝国坟场”阿富汗的抗击打能力有多强?

阿富汗虽然很穷,但是生命力特别顽强。

英国、苏联和美国,这三个超级大国都曾经在阿富汗撞得鼻青脸肿,为此还获得一个很牛的称号——帝国坟场。

虽然“帝国坟场”的称号很牛,但阿富汗百姓真心的不喜欢这个称号,因为这是他们用血泪耗走三个超级大国换来的。

英国、苏联和美国为什么要入侵资源匮乏、贫穷落后的阿富汗?

阿富汗面积64万平方公里,如果单从自然条件上看,怎么着都轮不到他挨揍。

因为境内交通不好,山地特别多,道路崎岖坎坷,汽车都不一定跑过驴车。

虽然也有不少矿产,但由于交通和基础设施太落后,几乎不具备开发的价值。

又穷又破又闭塞的阿富汗,凭啥让三个超级大国轮番轰炸呢?

因为,地理位置。

阿富汗非常不幸地托生在了南亚、西亚和中亚的交界处,此地应该算是亚洲的中心。

东边是中国和印度,西边是滋滋冒油的中东地区,北边时吉尔吉斯斯坦、哈萨克斯坦,总之就是各种“斯坦”,距离俄罗斯也很近,南边是印度洋。

从战略上来看,阿富汗属于欧亚非三大洲的纽带。

也就是说,谁控制了阿富汗就相当于控制了整个中东,控制了中东就意味着控制了石油价格。

所以说,阿富汗的地理位置,周边国家想要扩张、其他国家想要打石油的主意,都必须要经过阿富汗。

其实,阿富汗也不好惹,又穷又横。

然而,正因为他又穷又横,才能活蹦乱跳地活到今天,不然早就从这个地球上消失了。

穷,成了保护他的盾牌,以至于所有的侵略者想要在阿富汗以战养战,那是痴人说梦。

第一个来侵略的超级大国是英国,1839年集结了3万大军入侵阿富汗。

虽然很快就打下了首都喀布尔,但接下来却很头疼,因为后勤补给是个大问题。

想在阿富汗以战养战,根本就不可能,太穷了,再加上阿富汗的军队总是打游击,英国人只能撤军。

在撤军的过程中,阿富汗人仗着地形,搞埋伏、搞偷袭,导致16000人的撤退队伍,最后只剩下一个军医活着离开了阿富汗。

这场战争,历时3年8个月耗费1亿5000万英镑,最后以英国惨败而告终。

1878年,英国再次集结35000千人,兵分三路第二次入侵阿富汗。

此次虽然这次取得了胜利,让阿富汗成为了附属国,但接下来各地便爆发的反英起义,让英国无力镇压,在通过谈判获得阿富汗外交权力之后,在1881年4月开始撤军。

1919年,阿富汗国王阿曼努拉要脱离英国的管控,英国不同意,于是派兵第三次入侵阿富汗。

战争刚打了一个多月,因为印度爆发了革命运动,英国被迫跟阿富汗签订了停战协议,承认阿富汗独立。

不可一世的大英帝国,三次入侵阿富汗均以失败告终。

后来,英国人对战争失败进行了总结,并指出了三个主要原因。

第一,阿富汗人骁勇善战。

第二,英国军队不熟悉地形,阿富汗经常搞偷袭,那些深山老林天生就适合打游击。

第三,英国人认为最主要的失败原因,是军队里印度籍的士兵,胆子小、惧战、不配合。

其实,英国也没冤枉印度人。

他们的确害怕,因为历史上阿富汗部落曾多次南下,在印度烧杀抢掠。

很多印度人从小就被灌输阿富汗人很凶残的形象,这就导致很多印度人不敢跟阿富汗人正面冲突,只敢躲在距离远的地方放冷枪,而一旦阿富汗人冲过来,印度士兵撒丫子就跑。

1946年,阿富汗加入了联合国,跟美国建立了外交关系。

美国当然明白阿富汗的重要性,为了拉拢阿富汗,美国的施工团队在赫尔曼德,修建了很多水坝,改善了阿富汗的水利条件,让大片荒漠变成了良田。

在整个六七十年代,双方关系特别铁。

随着朝鲜战争和越南战争让美国实力大损,再加上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崩溃,导致美元失去世界货币的位置,还有阿拉伯世界为了对抗美国支持的以色列,联合起来提高国际油价,短短的几年之内油价暴涨了二十多倍,美国因此遭受了重创。

而死对头苏联却凭借油价上涨,不费吹灰之力就赚得盆满钵满。

此消彼长之下,开始出现了“苏攻美守”的局面。

当时苏联的领导人勃列日涅夫好大喜功,一心要压美国一头,想控制阿富汗打通通道直达印度洋,从而威胁中东产油区迂回包围欧洲,称霸世界。

从1973年,苏联就开始大力度地渗透阿富汗,并扶持了总统达乌德。

然而,随着达乌德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之后,想要跟苏联保持距离。

苏联为此很是生气,于是就开始扶持阿富汗的民主党。

民主党杀了达乌德之后,以苏联马首是瞻的塔拉基接替了他的位置,之后的政策以苏联为主。

如此一来,就损害到了阿富汗本国的利益,很多部落首领对此充满了愤怒。

塔拉基眼看这些人要威胁自己的地位,于是向苏联求救,苏联二话没说很开心的派兵支援。

1979年9月,阿富汗的政治狂人阿明通过政变上台,不仅杀了塔拉基,驱逐了苏联大使,还暗通美国让美国的情报部门入驻阿富汗。

这波操作,彻底惹怒了勃列日涅夫。

卧榻之侧岂容他人酣睡?

苏联决定出手教训一下美国,顺便收拾阿明,把阿富汗政权重新掌握在自己手里。

1979年12月25日,勃列日涅夫趁西方国家领导人在过圣诞节的时候,对早已埋伏在苏阿边境的部队下达了出兵阿富汗的命令。

当天晚上,十个苏联陆军装甲师浩浩荡荡地冲入了阿富汗境内,伞兵部队空降首都喀布尔,不到一星期就控制了整个阿富汗。

战争初期的进程,完全在勃列日涅夫的预料之中,然而接下来发生的事情却让他措手不及。

首先,在国际方面苏联遭到了几乎全世界的一致声讨,在这种极其不利的情况下,莫斯科要在1980年7月举行奥运会。

奥运会的宗旨就是和平,苏联在这个关键时候出兵攻打阿富汗,不明智。

当时全球的国家和地区加起来超过了220个,但参加莫斯科奥运会的国家和地区只有81个,其中有14个国家参加了又后悔了,以至于不愿展示自己国家的国旗,严格意义来说,真正参加奥运会的国家和地区只有67个。

虽然入侵阿富汗是一步臭棋,但开弓没有回头箭,只能继续入侵。

阿富汗的军队也不好惹,虽然节节败退,但回归深山老林之后,开启了最擅长游击战。

当时,勃列日涅夫很急躁,一方面是国际上的指责,一方面是没想到小小的阿富汗竟然这么难缠。

苏军常驻在阿富汗的人数在16万左右,他们的重武器无法进入深山老林只能依靠步兵,因此苏联一直没能大范围地剿灭阿富汗游击队。

有时候,在落后的地区打仗,机械化武器并不占优势。

苏联的部队喜欢快速地推进,可当时的阿富汗没有铁路,只有两条大公路。

苏联要运送物资,必须依靠这两条公路,而阿富汗的游击队经常埋伏在公路两边打伏击。

当时美国也挺忙,表面上发动其他国家强烈谴责苏联,暗地里向阿富汗送钱送物资、送武器,提供了大量的装备,甚至还特意为阿富汗游击队设计了一款便携式的防空武器,这款武器就是享誉全世界的毒刺飞弹,专门克制苏联的武装直升机。

为了打压苏联,美国牟足了劲支持阿富汗。

除此之外,还发动欧洲以及阿拉伯国家提供支援。

只要武器不够了,不用阿富汗张嘴,美国就送到家门口。

由于美国支援了太多的武器,阿富汗民间储存了数不清的弹药,这也为后来阿富汗的动荡局势埋下了隐患。

因为有美国的支持,再加上阿富汗打游击,苏联很尴尬的后悔了。

想撤军,怕丢人。

不撤军,就得可劲地往里砸钱。

再加上侵略者的帽子越来越重,勃列日涅夫愁的晚上睡不着觉。

整个战争期间阿富汗死了130万人,600多万人流离失所。

苏联方面也好不到哪去,1982年勃列日涅夫去世之后,苏联的好运气似乎也被他带走了。

接下来的两位领导人都因为岁数太大,疾病缠身先后去世。

最后,苏联选出了年富力强的戈尔巴乔夫。

戈尔巴乔夫在政治上是个新人小白,掌控不了局面。

此时,阿富汗战争已经打了六年。

这六年的时间证明,根本就不可能用武力解决阿富汗问题,每年的战争损耗疼得苏联打哆嗦。

最后,戈尔巴乔夫想通过政治途径来解决阿富汗问题,要尽快脱离这个泥潭。

通过无数次的谈判和沟通,苏联军队又在阿富汗鏖战了四年,终于在1989年初,撤离了阿富汗。

苏联虽然撤走了,但阿富汗陷入了内战,各派势力纷纷登场战乱不断,老百姓的生活更是一地鸡毛,这个时候有一个叫塔利班的组织重出江湖。

当时苏联也不好过,长达十年的战争耗尽了多年来积累的财富,再加上美国和欧洲国家的制裁,以及国内的虚假繁荣,终于在战争结束的三年后,红旗落地,苏联解体。

2001年9月11日,恐怖分子驾驶民航客机撞向了美国的世贸大厦、五角大楼。

这次袭击是二战以后美国本土遭受的最大规模的攻击,造成了4000多人伤亡和2000多亿美元的损失。

911事件发生后,小布什站在废墟上向所有人承诺:那些策划恐怖袭击的人,无论生死、我们将通缉到底。

当时美国报复的第一个目标,就是阿富汗的塔利班。

为什么选择塔利班?

因为遍布全球的情报站和特工人员通过调查,认为本拉登就是此次袭击的领导者,然后又经过各种高科技的侦测手段,发现本拉登就藏在阿富汗的深山老林里。

接下来,小布什直接向阿富汗的塔利班喊话:交出本拉登,可以饶你一命。

谁曾想塔利班居然这样回应:别说拉登不在我这,就算他在这,也不可能交给你,如果他有罪应该在阿富汗接受处理。

塔利班的这番话把小布什给怼懵了,他本来计划着赶紧把911事件的矛盾转移出去,给老百姓一个交代,谁曾想塔利班立马接盘。

美国一气之下,带着盟友率领十几万大军和无数先进的武器杀向了阿富汗,只用了不到三个月的时间,就把塔利班赶到山里面去打游击了。

小布什以为塔利班是个软柿子,谁曾想越打越麻烦,换了好几任总统,最后打了18年。

这场战争军费超过1万亿美元,战争债务还本付息超过6000亿美元,再加上其他成本,总开支超过2万亿美元。

阿富汗“帝国坟场”的名号,名副其实。

英国、苏联、美国的折戟沉沙告诉我们一个道理:强大的武力并不能解决一切问题,和平发展带来的收益要远胜过侵略!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30

标签:阿富汗   喀布尔   戈尔巴乔夫   阿明   塔利班   阿富汗人   苏联   深山老林   超级大国   坟场   帝国   印度   英国   美国   武器   战争   能力   勃列日涅夫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