遗体进入太平间时要不要穿衣服?为什么有些遗体没有穿?

相信大家都看到过这样的电视画面:工作人员缓缓打开遗体冻库的门后,首先映入眼帘的就是一双露在白布外面的双脚,上面还挂着一张身份标签,揭开白布,里面是一具没穿衣服的遗体。一旁的家属在看到逝者的第一眼时,痛哭声就一直没能停止…

老一辈的人都知道,人在去世后都会穿上寿衣,甚至有很多人在还没去世时就会将寿衣提前准备好,放置在家里不起眼的地方。这样做并不显得晦气,反而觉得这是有好的寓意的,因为“寿”意味着“长寿”“高寿”,提前准备只是为了以防万一。

寿衣的穿着也很有讲究,当意识到对方气息非常微弱、即将离开人世时,经验丰富的工作人员就会给他们穿上寿衣。一来是让他们走得体面,二来是人的四肢还处于可以自由活动、比较柔软的状态,穿衣服时能稍加配合。

当病人去世后,如果暂时家属没联系好殡仪馆,医院很快会有工作人员拉着乘尸车将遗体送往太平间。在电视剧中遗体不穿衣服的画面就难免引起我们的好奇,这些躺在冻库中的遗体为什么不穿衣服呢?是有什么特殊的原因吗?

在弄清楚这个问题之前,我们有必要了解一下人去世后为什么要穿寿衣?这一操作对逝者意味着什么呢?通过查阅资料和向长辈请教,我总结出以下三个原因。

一、传统的丧葬习俗,尊重传统文化。人去世后穿寿衣并不是现代社会才有的习俗,早在古代就有这种习俗,可以说是传统丧葬文化的组成部分。

民间讲究“死者为大”,不管生前的家庭条件如何,在人去世后都要尽力为他们举办一场体面的葬礼,这样“到了另一个世界时不至于显得太寒酸、太落魄”,家人的心情也能好受一些。

如何让逝者走得体面,其中就包括为他们制作寿衣,然后在入殓时换上。这里面也带有亲属的一种美好祝愿,带着亲人的思念和不舍走完最后一程,将这份情缘一直延续。

二、遗体存放期间会腐烂变质,防止体液渗出以及散发异味,保持逝者的体面和尊严。不管是在农村还是城市,人去世后并不会立刻就被拉去火化或安葬,而是要在殡仪馆或家里停放几天。待亲属举行完告别仪式后,才会进行后续的操作。民间称之为“停灵”,停灵的时间各地均有所不同,大多数地区以三天为限,也有停灵五天、七天甚至更长时间的。

遗体在停放期间,会逐渐发生不同程度的腐烂变质。停的时间越久,遗体变质的程度越大,不光会散发出阵阵刺鼻的、令人作呕的臭味,俗称“尸臭”,还会不断渗出不明的液体。如果任由这些情况不断恶化,对逝者来说显得非常不尊敬,也不体面。

为了避免这些尴尬情况的发生,为逝者穿上寿衣是一种比较合适的方式。寿衣的面料既能很好地吸收遗体渗出的液体,也能在一定程度上掩盖遗体散发的异味,对逝者和亲属都是一种尊重。

三、人去世后微生物及各种细菌会大量繁殖,穿上寿衣可以避免细菌的弥漫和扩散,为前来祭奠的亲属健康考虑。人去世后身体的各个器官会停止工作,但生存在体内的微生物和细菌此时就有了繁殖的温床,快速以及大量的繁殖会让遗体在短时间内就发生巨大的变化。

不像肉体的腐烂,我们可以用肉眼直观感受到,这些微生物和细菌的蔓延是看不见、摸不着的,但是对健康却有非常大的危害。如果任由这些细菌在空气中弥漫,对那些身体抵抗力本身就比较差的家属来说无疑是一种伤害。

所以,为了家属的健康考虑,给逝者换上干净整洁的寿衣,一定程度上避免细菌的传播和扩散也是很有必要的。

看来,给逝者穿寿衣确实是有深刻原因的,既有对传统丧葬文化的继承,也带有科学理性的依据。但回到前文论述的内容,并不是所有的遗体都会被穿上寿衣,那这些没有穿寿衣的遗体又是怎么回事呢?请继续往下阅读。

一、逝者去世的原因不明确,需要专业人员做进一步的检查与分析。进入太平间的遗体有些可能是在很匆忙的情况下被送过来的,逝者去世的原因还来不及查明。这种情况下遗体不但不能被立即执行火化,相反还需要专业人员做更详细的检查与分析,确定逝者去世的真实原因,给逝者和家属一个明确的交代。

技术人员在为遗体做分析检查时,如果体表有衣服,将会影响他们分析取样,甚至衣服中的细小纤维还会对检查的结果造成影响。所以这种情况下,遗体是不能穿衣服的,既为了方便技术人员的检查,也是为了保证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给家属和逝者一个可靠的结果。

二、遗体在冷库中寄存时间较长,工作人员需要定期对遗体进行杀菌消毒。有些遗体家属出于各方面因素的考虑,并不想立刻被火化,想将遗体寄存在殡仪馆且时间较长。这种情况下,遗体也是不需要穿衣服的。

我们都知道,人一旦去世后身体就会发生一系列的变化,在此过程中会有大量的微生物和细菌繁衍。尤其是有些遗体生前患有严重的疾病,去世后身体的这些病菌可能依旧存在,工作人员需要定期对遗体进行清理消毒,防止遗体出现腐烂变质甚至病菌蔓延到其他地方。

只有将遗体的衣服脱下,才能保证每一次的杀菌消毒工作都能做到位,不留死角。如果遗体穿着衣服,不光影响消毒工作,而且遗体出现变质的情况也很难被及时发现,对后续的冷冻工作会造成麻烦。

三、涉及到相关机构办理案件的需要,暂时不能将遗体火化的情况。这种情况可能比较少,但是也不能完全排除。有些遗体可能生前患有某种罕见的疾病,研究这种遗体内的器官病变会对某项科学研究具有重大的作用,此时遗体不仅不能被火化,还需要进行长期的保存,所以不穿衣服也就能解释的通了。

总结

穿寿衣是传统丧葬文化的组成部分,同时也带有一定的科学性和合理性,对此我们应予以理解和尊重。但现实中出于各种因素的考虑,不穿寿衣也是有深刻原因的,我们应该辩证对待。

同时也在启示我们生命是一个单向旅行的过程,每个人都只有一次旅行的机会,生命的短暂和宝贵不言而喻。认真对待生活、热爱生活,才不会辜负我们这短暂而又无比热烈的一生,你们觉得呢?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14

标签:遗体   寿衣   太平间   丧葬   殡仪馆   逝者   体面   亲属   微生物   细菌   家属   工作人员   衣服   身体   原因   时间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